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13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与轴连接,并与轴一体地旋转;叶轮壳,其配置于叶轮的上侧或径向外侧;马达壳,其配置于马达的径向外侧;流路部件,其隔着间隙配置于与马达壳相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多个静叶片,多个静叶片在周向上配置于马达壳与流路部件之间的间隙中,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形成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一方侧的第一静叶片部和形成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的第二静叶片部,第一静叶片部与第二静叶片部在径向或轴向上连接。

Air supply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Air supply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an exemplary embodiment relates with motor, having arranged along central axis extending under the shaft; the impeller and the shaft, and rotating integrally with the shaft; the impeller shell,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r the outer radial impeller; Ma Dake,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tor; flow path components, through the gap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shell and by position radially outside; and a plurality of stationary blades, a plurality of gap between stator blades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shell and the flow passage components, at least one of the stator blade is formed on the motor shell or channel member one side of the first blade and form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tor shell or flow path components of the second blade, the first blade portion and the second blad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adial or ax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往,装设于吸尘器的送风装置已知有具有多个静叶片的方式。作为这样的送风装置,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2-138996号公报中公开。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2-138996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动送风机中,公开了在形成于各扩散器叶片之间的空气流路出口附近设置有中间叶片的技术,该各扩散器叶片设置于离心叶轮的外周部,该中间叶片具有比扩散器叶片的高度方向尺寸小的高度方向尺寸。通过该结构,能够使来自离心叶轮的空气流动的动压利用扩散器高效地恢复成静压,降低从扩散器侧至返回侧的弯曲部中的损失,提高送风效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2002-138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2-138996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动送风机中,中间叶片的高度方向上端与风扇外壳在高度方向上隔着间隙配置。因此,存在无法固定中间叶片和风扇外壳的问题。并且,在中间叶片的高度方向上端与风扇外壳之间的间隙中产生紊流,有可能导致电动送风机的送风效率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送风装置中将构成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一方侧的静叶片和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牢固地固定。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与所述轴连接,并与所述轴成为一体而旋转;叶轮壳,其配置于所述叶轮的上侧或径向外侧;马达壳,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流路部件,其隔着间隙配置于与所述马达壳相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多个静叶片,所述多个静叶片在周向上配置于所述马达壳与所述流路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一方侧;以及第二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所述第一静叶片部与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在径向或轴向上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构成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一方侧的静叶片和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牢固地固定的送风装置。并且,在具有上述送风装置的吸尘器中,能够将构成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一方侧的静叶片与马达壳或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牢固地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局部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是图8的VI-VI剖视图。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壳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流路部件的仰视图。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静叶片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静叶片的侧视图。图1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静叶片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变更。并且,在以下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存在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的情况。并且,在附图中,适当地将XYZ坐标系表示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设Z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图1的左右方向。设X轴方向为同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延伸的方向(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Z侧)称作“上侧(轴向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Z侧)称作“下侧(轴向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在没有特别说明的前提下,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送风装置1包括马达10、轴承保持部件60、叶轮70、流路部件61、叶轮壳80以及多个静叶片67。在马达10的上侧(+Z侧)安装有轴承保持部件60。流路部件61在周向上包围马达10的径向外侧。叶轮壳80安装于流路部件61的上侧。叶轮70容纳于轴承保持部件60与叶轮壳80的轴向(Z轴方向)之间。叶轮70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地安装于马达10。另外,在图2中,省略流路部件61以及叶轮壳80的图示。如图1所示,马达10包括机壳20、具有轴31的转子30、定子40、下侧轴承52a、上侧轴承52b以及连接器9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52b与轴承对应。由此,送风装置1包括转子30、定子40、机壳20、轴承、轴承保持部件60以及叶轮70。另外,下侧轴承52a或下侧轴承52a以及上侧轴承52b这两者也可以与轴承对应。机壳20呈向上侧开口的筒状。机壳20将定子40容纳于内部。机壳20将转子30容纳于内部。机壳20例如是有底的圆筒容器。机壳20具有圆筒状的周壁21、位于周壁21的下端的下盖部22以及位于下盖部22的中央部的下侧轴承保持部22b。在机壳20的周壁21的内侧面固定有定子40。下侧轴承保持部22b呈从下盖部22的中央部向下侧(-Z侧)突出的筒状。下侧轴承保持部22b将下侧轴承52a保持于内部。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机壳20设置有贯通孔21a。贯通孔21a从周壁21的下部侧贯通下盖部22而设置。即,贯通孔21a在径向上贯通周壁21且在轴向(Z轴方向)上贯通下盖部22。虽省略图示,贯通孔21a例如沿周向设置有三个。如图1所示,贯通孔21a的上端部位于比后述的定子铁芯41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处。因此,定子铁芯41的下部侧露出于机壳20的外部。由此,定子铁芯41的径向外侧的面与设置于马达10与流路部件61之间的后述的排气流路87相面对。因此,能够通过在排气流路87中流动的空气来冷却定子铁芯41。并且,例如作为冷却定子铁芯41的方法,也考虑使空气流入机壳20内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机壳20内的定子铁芯41以及线圈42等成为阻碍空气流动的阻力,产生空气的损失。因此,存在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下降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使定子铁芯41的外侧面与排气流路87相向并露出于排气流路87的结构,因此定子铁芯41不会成为排气流路87内的空气流动的阻力。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使送风效率下降而冷却定子铁芯41。贯通孔21a的下端部在轴向(Z轴方向)上位于定子铁芯41的大致中心。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41的下部侧的一半露出于排气流路87。因此,能够进一步冷却定子铁芯41。如图1所示,转子30具有轴31、转子磁铁33、下侧磁铁固定部件32a以及上侧磁铁固定部件32b。转子磁铁33呈在径向外侧绕轴(θz方向)包围轴31的圆筒状。下侧磁铁固定部件32a以及上侧磁铁固定部件32b呈具有与转子磁铁33相同外径的圆筒状。下侧磁铁固定部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与所述轴连接,并与所述轴成为一体而旋转;叶轮壳,其配置于所述叶轮的上侧或径向外侧;马达壳,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流路部件,其隔着间隙而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多个静叶片,所述多个静叶片在周向上配置于所述马达壳与所述流路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一方侧;以及第二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所述第一静叶片部与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在径向或轴向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9 US 62/168,1351.一种送风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与所述轴连接,并与所述轴成为一体而旋转;叶轮壳,其配置于所述叶轮的上侧或径向外侧;马达壳,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流路部件,其隔着间隙而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多个静叶片,所述多个静叶片在周向上配置于所述马达壳与所述流路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一方侧;以及第二静叶片部,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壳或所述流路部件的另一方侧,所述第一静叶片部与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在径向或轴向上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静叶片部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静叶片部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周向上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轴向或径向延伸的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在轴向或径向上凹陷的凹部,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宽度比所述静叶片的周向宽度窄,所述凸部被插入到所述凹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以及所述第二台阶部的朝向轴向的面或朝向周向的面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静叶片部位于比所述第二静叶片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静叶片部具有朝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侧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静叶片部具有朝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平滑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面的下端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知良福岛真智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