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氧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07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态氧控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放置氧化铅小球的溶解室,所述容器两端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溶解室的入口和出口;流速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控制冷却剂在所述容器内的流速;以及补给机构,所述补给机构连接所述溶解室,为所述溶解室补充氧化铅小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补给机构和回流管道的设置,解决了目前固态氧控无法实现在线补充的问题,实现反应堆装置大功率供氧以及在线补充氧化铅小球,可精确控制冷却剂中的氧浓度,使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铅基合金进一步渗透到钢材内部,起到防腐作用,解决铅基快堆或ADS系统关键技术难点,确保实验回路以及铅基快堆长期安全运行。

Solid-state oxygen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态氧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
,尤其涉及一种固态氧控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态铅基合金冷却剂对反应堆结构材料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氧浓度控制技术普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液态金属回路以及铅基快堆防腐手段,是确保实验回路以及铅基快堆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之一。调节液态铅铋合金中的氧含量是降低其对钢材腐蚀性的重要手段。铅铋合金中若溶解一定浓度的氧,可在回路的管壁上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铅铋合金进一步渗透到钢材内部,起到防腐作用。但是液态金属中的氧浓度必须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上限,就会造成过度氧化,固态铅、铋氧化物析出,形成氧化物残渣,污染整个液态金属系统,并可能造成传热恶化,甚至堵塞管道。如果氧浓度过低,那么回路的管壁上将无法形成氧化膜保护层,难以起到防腐蚀作用。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氧控的基本方法是气态氧控技术和固态氧控技术两种方法。所谓气态氧控就是利用注入反应气体的物理化学反应来控制铅铋中溶解氧浓度的方法。最初采用Ar/H2/O2三元气体实现控氧,其中Ar气作为载气,起到稀释H2或O2含量作用,减小H2气爆炸的危险性。直接注入氢气和氧气的方法特点是装置和操作程序简单,通入和输出均为气体,无固态残渣,过量的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蒸气从出气管流出。同时长时间的注氢可以用来清理氧化物,恢复LBE的热工水力学特性。然而,采用这种方法对进气管的压力和密封的设计调节要求非常苟刻,要直接注入含量氧为几十个ppb的气体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传统的气态氧控技术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固态氧控技术研究的正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固态氧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固态氧化物的溶解与析出,来实现高效、快速、清洁地调节液态铅铋合金中的氧含量。当液态铅铋合金流过氧化铅固体颗粒的表面时,由于固态氧化铅在铅铋合金中的溶解度随着铅铋合金的温度和流量的变化而改变,故可以通过控制流过氧化铅固体颗粒的表面的液态铅铋合金流量和温度来控制氧化铅在铅铋合金中的溶解和析出,从而达到控制铅铋合金中氧浓度的目的。目前已有的固态氧控装置只能应用实验回路或者静态实验装置,无法应用于铅基反应堆装置。同时目前已有的固态氧控装置无法在线补充氧化铅小球,氧化铅小球容易污染“中毒”,只能停堆离线整体更换固态氧控装置,会给维修人员带来放射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线补给氧化铅球的固态氧控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固态氧控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放置氧化铅小球的溶解室,所述容器两端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溶解室的入口和出口;流速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控制冷却剂在所述容器内的流速;以及补给机构,所述补给机构连接所述溶解室,为所述溶解室补充氧化铅小球。优选地,所述入口呈缩颈状。优选地,所述补给机构包括容置氧化铅小球的储存室以及补给管道,所述补给管道连接在所述储存室和容器之间。优选地,所述补给机构还包括隔离阀以及推动氧化铅小球的鼓气机构,所述隔离阀和鼓气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补给管道上。优选地,所述流速调节单元包括泵体以及连接驱动所述泵体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泵体伸入所述容器内,所述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容器外。优选地,所述容器内设有第一栅格板,将所述溶解室分隔成放置氧化铅小球的第一溶解室和放置氧化铝小球的第二溶解室,所述第二溶解室位于所述第一溶解室和入口之间。优选地,所述氧化铅小球的直径为1mm-10mm;所述氧化铝小球与所述氧化铅小球同等直径。优选地,所述容器内设有第二栅格板和第三格栅板,所述第二格栅板在所述第一溶解室内放置在所述氧化铅小球的顶部,位于在所述出口和氧化铅小球之间;所述第三格栅板在所述第二溶解室内放置在所述氧化铝小球的底部,位于在所述入口和氧化铝小球之间。优选地,所述固态氧控装置还包括:所述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容器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固态氧控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溶解室内,通过加热控制氧化铅小球的溶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补给机构和回流管道的设置,解决了目前固态氧控无法实现在线补充的问题,实现反应堆装置大功率供氧以及在线补充氧化铅小球,可精确控制冷却剂中的氧浓度,使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铅基合金进一步渗透到钢材内部,起到防腐作用,解决铅基快堆或ADS系统关键技术难点,确保实验回路以及铅基快堆长期安全运行。此外还通过回流管道的设置解决氧化铅小球容易污染“中毒”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固态氧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固态氧控装置,包括容器10、流速调节单元20以及补给机构30。容器10内设有放置氧化铅小球101的溶解室,容器10两端设有分别连通溶解室的入口11和出口12,冷却剂(铅基合金冷却剂)从入口11进入溶解室,从出口12输出;流速调节单元20设置在容器10上,控制冷却剂在容器10内的流速;补给机构30连接溶解室,为溶解室在线补充氧化铅小球101。氧化铅小球100主要是一氧化铅。其中,容器10整体为密闭容器,通过入口11和出口12的设置供冷却剂流通。容器10内的溶解室上方形成有一个空间103用于容置氩气;对应地,容器10上设有接入氩气的接口(未图示)。氩气压力与反应堆覆盖气体的压力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容器10的下端开放形成入口11,上端封闭,出口12沿上端外周设置其上。出口12可为多个设置,如沿容器10上端一周设置10-12个同等直径的出口12,供高氧浓度的冷却剂及时排出。入口11呈缩颈状;缩颈处流速较快,压力小于出口12压力,从而使出口12处的高氧浓度冷却剂一部分可回流到入口11,防止氧化铅小球中毒。进一步地,容器10内设有第一栅格板51,将溶解室分隔成放置氧化铅小球100的第一溶解室101和放置氧化铝小球200的第二溶解室102,第二溶解室102位于第一溶解室101和入口之间,使得冷却剂进入容器10后先通过第二溶解室102,流场均匀后再到达第一溶解室101,从而保证第一溶解室101内各个区域的氧化铅小球100溶解均匀。其中,氧化铅小球100的直径为1mm-10mm;氧化铝小球200与氧化铅小球100同等直径。优选地,各个氧化铝小球200之间同等直径设置,以更好使冷却剂流场均匀。第一栅格板51的孔道内径小于氧化铅小球100和氧化铝小球200的直径,以便隔开这两种小球。此外,容器10内设有第二栅格板52和第三格栅板56。第二格栅板52在第一溶解室101内放置在氧化铅小球100的顶部,位于在出口12和氧化铅小球100之间,防止氧化铅小球100跑出第一溶解室101。第二格栅板52的孔道内径小于氧化铅小球100的直径。第三格栅板53在第二溶解室102内放置在氧化铝小球200的底部,位于在入口11和氧化铝小球200之间,防止氧化铝小球200跑出第二溶解室102。第三格栅板53的孔道内径小于氧化铝小球200的直径,防止氧化铝小球200跑出第二溶解室102的同时确保冷却剂最小阻力的通过第三格栅板53。流速调节单元20可包括泵体21以及连接驱动泵体21转动的动力装置22;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固态氧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0),所述容器(10)内设有放置氧化铅小球(100)的溶解室,所述容器(10)两端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溶解室的入口(11)和出口(12);流速调节单元(20),设置在所述容器(10)上,控制冷却剂在所述容器(10)内的流速;以及补给机构(30),所述补给机构(30)连接所述溶解室,为所述溶解室补充氧化铅小球(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0),所述容器(10)内设有放置氧化铅小球(100)的溶解室,所述容器(10)两端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溶解室的入口(11)和出口(12);流速调节单元(20),设置在所述容器(10)上,控制冷却剂在所述容器(10)内的流速;以及补给机构(30),所述补给机构(30)连接所述溶解室,为所述溶解室补充氧化铅小球(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11)呈缩颈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机构(30)包括容置氧化铅小球(100)的储存室(31)以及补给管道(32),所述补给管道(32)连接在所述储存室(31)和容器(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机构(30)还包括隔离阀(33)以及推动氧化铅小球(100)的鼓气机构(34),所述隔离阀(33)和鼓气机构(34)均设置在所述补给管道(3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调节单元(20)包括泵体(21)以及连接驱动所述泵体(21)转动的动力装置(22);所述泵体(21)伸入所述容器(10)内,所述动力装置(22)位于所述容器(10)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氧控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献陈钊汪键吕阳张勇石秀安林继铭
申请(专利权)人: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