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70907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方法以调温纤维、精梳长绒棉为原料,依次经过预处理工序、混棉工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得到支数为32支的紧密纺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选用精梳长绒棉与经过抗静电处理且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混纺,混纺效果好,得到的混纺纱也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功能且其高强度、耐高温、吸湿透气、化学结构稳定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各工序的参数均明确限定,顺利混纺出了包含调温纤维的中支纱;该混纺纱可用于制作老年人、婴幼儿用双向调温保暖服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调温纤维就是其中一种新型“智能”功能性产品。调温纤维(又称蓄热调温纤维)是一种双向温度调节保温材料,温度升高时纤维冷却,温度降低时纤维发热,其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从环境中吸收热量储存于纤维内部或放出纤维中储存的热量,在纤维周围形成温度基本恒定的微气候,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功能,这种吸热和放热过程是自动的、可逆的、无限次的。从根本上扩展了纤维原有功能,改善纺织品的舒适性。调温纤维虽然有上述的双向温度调节的特性,但其也有自身固有的不足:可纺性较差,生产过程中抱合力差,比电阻大,极易产生静电,同时用作混纺时难以与其它纤维充分混合,得到的混纺纱的品质不高,故影响了其的广泛应用。也正因上述不足,现有技术中往往无法得到较细且品质优良的中高支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该方法可使调温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混纺得到较细且品质优良的中支纱,该纱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化学结构稳定、轻薄、舒适等优点的老年人、婴幼儿用双向调温保暖服饰用单纱。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工序:将抗静电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调温纤维上,用盖布将调温纤维密闭24小时;(2)混棉工序:将预处理好的调温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按照60:40的重量比例于混棉机械中混合均匀,随后投入抓棉机的圆台中进行下一步的清花工序;(3)清花工序:抓棉机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转速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8r/min,刀片伸出肋条3mm,打手速度800r/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12mm,棉卷罗拉速度10.3r/min,棉卷干重定量为365g/m,棉卷长度为30.6m;(4)梳棉工序:锡林速度280r/min、刺辊速度670r/min、道夫速度16r/min、盖板速度140mm/min,锡林与刺辊隔距7英丝,给棉板与刺辊隔距20英丝,锡林与道夫隔距4英丝,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为8英丝×7英丝×7英丝×7英丝×8英丝,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刀背与机框水平面夹角90°,梳棉干重定量为18.6g/m;(5)并条工序:经过二道并和,一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7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5倍,后区牵伸1.6倍;二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6.9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倍,后区牵伸1.3倍;(6)粗纱工序:粗纱捻度4.9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22.5mm×37mm,后区牵伸1.22倍,钳口隔距7mm,粗纱干重定量为3.8g/10米,机械牵伸9.07倍,前罗拉转速166r/min,湿重4.1g/10m,特数410tex,捻系数99,前罗拉直径28mm,压掌绕数2圈;(7)细纱工序:机械牵伸倍数48.4倍,罗拉隔距为17mm×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钳口隔距3mm,前罗拉直径27mm,前罗拉转速120r/min,捻度91捻/10cm、捻系数394;(8)络筒工序:电清参数:棉结N:350%、短粗S:160%×1.6cm、长粗L:45%×40cm、细节T:-45%×40cm;依次顺序经过上述各步工序,即可生产出所述的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或优化选择。具体的,所述的调温纤维至少达到以下性能标准:比强1.89CN/dtex、断裂伸长率14.08%、线密度2.3dtex、长度38mm、回潮率10.6%;所述的精梳长绒棉纤维至少达到以下性能标准:比强43.1CN/dtex、长度38mm、回潮率7.47%。优选的,预处理工序中的抗静电剂溶液中抗静电剂与水的重量比为1:3,喷洒下的抗电剂溶液中抗静电剂的重量与调温纤维的重量比例为16:1000。具体的,所述抗静电剂为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具体的,梳棉工序中的针布型号为:盖板针布MCH32、锡林针布AC2030*01550、道夫针布AD4030*01890、刺辊齿条AT5610*06311。具体的,细纱工序所用钢领为PG1-4254,钢丝圈为W32138#。优选的,各工序所使用的皮辊使用抗静电涂料进行处理。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包括A002C型自动抓棉机、A036B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梳棉机、FA305并条机、A456粗纱机、FA502细纱机、21C~S络筒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其通过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的用途,具体为用于制作老年人、婴幼儿用双向调温保暖服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方法依次顺序经预处理、混棉、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生产出单纱,该生产方法中的各工序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特点:清花工序采用短流程、多梳少打、薄喂少落,加大开松度,使调温纤维与精梳长绒棉充分混合(两种纤维直接混合后再经清花、梳棉等工序,两者的混合更均匀可达到单纤维程度上的混匀,混匀程度远好于并条混,故最终产品的品质更好);梳棉工序选取低速度,最大限度保护纤维完整性并减少棉结的产生;并条工序保证棉条重量不匀率的改善,二道并和;粗纱工序为保证细纱正常牵伸,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细纱工序采用小后区牵伸倍数。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序及具体工艺参数可以将调温纤维混纺得到支数为32支的紧密纺纱,而这在现有技术看来是无法实现的。(2)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混纺纱实质为一种紧密赛络纺纱,选用精梳长绒棉与经过抗静电处理且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混纺,混纺效果好,得到的混纺纱也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功能,同时该纱具有高强度、耐高温、吸湿透气、化学结构稳定等优点。(3)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单纱做出的面料产品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功能,布面组织圆润滑爽、光泽亮丽,亲肤性好,有良好的透气和排湿性能,可用于制作老年人、婴幼儿用双向调温保暖服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为避免赘述,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及具体生产设备总结如下:调温纤维(杭州维美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提供的PCM相变调温纤维):比强1.89CN/dtex、断裂伸长率14.08%、线密度2.3dtex、长度38mm、回潮率10.6%;长绒棉:比强43.1CN/dtex、长度38mm、回潮率7.47%;抗静电剂:脂肪族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盐、季铵盐或铵盐;生产线采用的设备包括:A002C型自动抓棉机、A036B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梳棉机、FA305并条机、A456粗纱机、FA502细纱机、21C~S络筒机。实施例1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其通过以下工序步骤进行生产:(1)预处理工序因调温纤维比电阻大,易产生静电,为避免后工序在生产过程中缠罗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工序:将抗静电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调温纤维上,用盖布将调温纤维密闭24小时;(2)混棉工序:将预处理好的调温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按照60:40的重量比例于混棉机械中混合均匀,随后投入抓棉机的圆台中进行下一步的清花工序;(3)清花工序:抓棉机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转速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8r/min,刀片伸出肋条3mm,打手速度800r/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12mm,棉卷罗拉速度10.3r/min,棉卷干重定量为365g/m,棉卷长度为30.6m;(4)梳棉工序:锡林速度280r/min、刺辊速度670r/min、道夫速度16r/min、盖板速度140mm/min,锡林与刺辊隔距7英丝,给棉板与刺辊隔距20英丝,锡林与道夫隔距4英丝,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为8英丝×7英丝×7英丝×7英丝×8英丝,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刀背与机框水平面夹角90°,梳棉干重定量为18.6g/m;(5)并条工序:经过二道并和,一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7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5倍,后区牵伸1.6倍;二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6.9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倍,后区牵伸1.3倍;(6)粗纱工序:粗纱捻度4.9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22.5mm×37mm,后区牵伸1.22倍,钳口隔距7mm,粗纱干重定量为3.8g/10米,机械牵伸9.07倍,前罗拉转速166r/min,湿重4.1g/10m,特数410tex,捻系数99,前罗拉直径28mm,压掌绕数2圈;(7)细纱工序:机械牵伸倍数48.4倍,罗拉隔距为17mm×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钳口隔距3mm,前罗拉直径27mm,前罗拉转速120r/min,捻度91捻/10cm、捻系数394;(8)络筒工序:电清参数:棉结N:350%、短粗S:160%×1.6cm、长粗L:45%×40cm、细节T:‑45%×40cm;依次顺序经过上述各步工序,即可生产出所述的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梳长绒棉、调温纤维中支混纺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工序:将抗静电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调温纤维上,用盖布将调温纤维密闭24小时;(2)混棉工序:将预处理好的调温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按照60:40的重量比例于混棉机械中混合均匀,随后投入抓棉机的圆台中进行下一步的清花工序;(3)清花工序:抓棉机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转速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8r/min,刀片伸出肋条3mm,打手速度800r/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12mm,棉卷罗拉速度10.3r/min,棉卷干重定量为365g/m,棉卷长度为30.6m;(4)梳棉工序:锡林速度280r/min、刺辊速度670r/min、道夫速度16r/min、盖板速度140mm/min,锡林与刺辊隔距7英丝,给棉板与刺辊隔距20英丝,锡林与道夫隔距4英丝,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为8英丝×7英丝×7英丝×7英丝×8英丝,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刀背与机框水平面夹角90°,梳棉干重定量为18.6g/m;(5)并条工序:经过二道并和,一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7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5倍,后区牵伸1.6倍;二并7根并合,干重定量16.9g/5米,罗拉隔距12mm×20mm,机械牵伸7倍,后区牵伸1.3倍;(6)粗纱工序:粗纱捻度4.9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22.5mm×37mm,后区牵伸1.22倍,钳口隔距7mm,粗纱干重定量为3.8g/10米,机械牵伸9.07倍,前罗拉转速166r/min,湿重4.1g/10m,特数410tex,捻系数99,前罗拉直径28mm,压掌绕数2圈;(7)细纱工序:机械牵伸倍数48.4倍,罗拉隔距为17mm×38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钳口隔距3mm,前罗拉直径27mm,前罗拉转速120r/min,捻度91捻/10cm、捻系数394;(8)络筒工序:电清参数:棉结N:350%、短粗S:160%×1.6cm、长粗L:45%×40cm、细节T:-45%×4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丽苗馨匀李明烈李孝民杨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