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898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产品,引入外设主动式气流引导装置,基于设计套管(2)结构,在风扇(4)工作控制下,实现气流的定向引导,将气流引至气敏传感器(1),由此,增大环境空气与气敏传感器(1)之间的接触效率,以此,从外部因素入手,提高气敏传感器(1)对气体的检测效率,并且整个设计结构,还结合手持抓握方式,引入把手(6)设计,在提供特定气体检测工作效率的同时,具有便携性的优点。

Hand-held adjustable gas sensor de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rtable adjustable gas sensing data detec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products, introducing the peripheral active guiding devic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casing (2), the fan (4) working under the control of flow directional guidance, will lead to the flow of gas sensor (1), thereby. Increases in ambient air and gas sensor (1) between the contact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external factors, improve the gas sensor (1)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gas,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hand grip, the handle (6) design, in particular gas dete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tages of with por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属于智能气敏数据检测

技术介绍
气敏传感器是一种检测特定气体的传感器,它主要包括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和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半导体气敏传感器。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敏传感器在精度上也是不断上升,但是现有技术针对精度的提升主要是从核心技术与工艺入手,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检测,但是此种改进设计方法成本高,对于已生产的传感器而言,只能不断被新技术所淘汰,这样无形中又带来了电子垃圾的增多,因此,若能在提高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降低淘汰率,同样是一种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技术产品,引入外设主动式气流引导装置,能够快速实现特定气体检测,提供工作效率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包括气敏传感器、套管、基座、风扇、把手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风扇调速电路;风扇经过风扇调速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风扇调速电路为风扇进行供电;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一端的外侧面上,控制按钮设置于把手的内侧上,电源设置于把手的内部;控制模块和风扇调速电路设置于套管的外侧面上;风扇调速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套管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风扇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相适应,风扇设置于套管其中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且风扇工作气流方向指向套管内部;基座的尺寸与套管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尺寸相适应,基座设置于套管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基座上设置贯穿其两面的镂空结构,气敏传感器设置于基座上面向风扇的一面上,且气敏传感器的检测端面向风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为无刷电机风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本技术所述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产品,引入外设主动式气流引导装置,基于设计套管结构,在风扇工作控制下,实现气流的定向引导,将气流引至气敏传感器,由此,增大环境空气与气敏传感器之间的接触效率,以此,从外部因素入手,提高气敏传感器对气体的检测效率,并且整个设计结构,还结合手持抓握方式,引入把手设计,在提供特定气体检测工作效率的同时,具有便携性的优点;(2)本技术设计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中,针对风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技术所设计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具有高效气敏检测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技术设计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有效保证所引入外设主动式气流引导装置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所设计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4)本技术设计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敏传感器,2.套管,3.基座,4.风扇,5.控制按钮,6.把手,7.控制模块,8.电源,9.风扇调速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包括气敏传感器1、套管2、基座3、风扇4、把手6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电源8、控制按钮5、风扇调速电路9;风扇4经过风扇调速电路9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电源8经过控制模块7为控制按钮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8依次经过控制模块7、风扇调速电路9为风扇4进行供电;把手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2一端的外侧面上,控制按钮5设置于把手6的内侧上,电源8设置于把手6的内部;控制模块7和风扇调速电路9设置于套管2的外侧面上;风扇调速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7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4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套管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风扇4的外径与套管2的内径相适应,风扇4设置于套管2其中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且风扇4工作气流方向指向套管2内部;基座3的尺寸与套管2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尺寸相适应,基座3设置于套管2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基座3上设置贯穿其两面的镂空结构,气敏传感器1设置于基座3上面向风扇4的一面上,且气敏传感器1的检测端面向风扇4。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产品,引入外设主动式气流引导装置,基于设计套管2结构,在风扇4工作控制下,实现气流的定向引导,将气流引至气敏传感器1,由此,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包括气敏传感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2)、基座(3)、风扇(4)、把手(6)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电源(8)、控制按钮(5)、风扇调速电路(9);风扇(4)经过风扇调速电路(9)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电源(8)经过控制模块(7)为控制按钮(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8)依次经过控制模块(7)、风扇调速电路(9)为风扇(4)进行供电;把手(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2)一端的外侧面上,控制按钮(5)设置于把手(6)的内侧上,电源(8)设置于把手(6)的内部;控制模块(7)和风扇调速电路(9)设置于套管(2)的外侧面上;风扇调速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7)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4)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套管(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风扇(4)的外径与套管(2)的内径相适应,风扇(4)设置于套管(2)其中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且风扇(4)工作气流方向指向套管(2)内部;基座(3)的尺寸与套管(2)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尺寸相适应,基座(3)设置于套管(2)另一敞开端的端口内部,基座(3)上设置贯穿其两面的镂空结构,气敏传感器(1)设置于基座(3)上面向风扇(4)的一面上,且气敏传感器(1)的检测端面向风扇(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可调式气体数据传感检测装置,包括气敏传感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2)、基座(3)、风扇(4)、把手(6)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电源(8)、控制按钮(5)、风扇调速电路(9);风扇(4)经过风扇调速电路(9)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电源(8)经过控制模块(7)为控制按钮(5)进行供电,同时,电源(8)依次经过控制模块(7)、风扇调速电路(9)为风扇(4)进行供电;把手(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2)一端的外侧面上,控制按钮(5)设置于把手(6)的内侧上,电源(8)设置于把手(6)的内部;控制模块(7)和风扇调速电路(9)设置于套管(2)的外侧面上;风扇调速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7)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4)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盖恩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