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76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丁腈橡胶70‑90份,氯丁橡胶20‑40份,聚氨酯橡胶20‑30份,增塑剂3‑6份,改性氢氧化镁20‑30份,三聚氰胺磷酸酯10‑20份,膨胀石墨40‑50份,硅烷偶联剂1‑2份,羟乙基纤维素2‑4份,氯化聚乙烯0.5‑0.9份,抗氧剂AT‑215 1‑2份,紫外光吸收剂UV‑327 1‑3份,光稳定剂744 1‑2份,交联剂5‑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密度高,结合力强,阻燃性能进一步增强,而且力学性能极好,并可促进韧性与硬度达到均衡,不易折断,保护套结构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的载流能力通常与导体线芯的截面积有关,当电流增大时会使导体温度升高,缆芯外包覆的保护层的温度超过上限时会导致保护层发生性能上的改变,从而使保护层的绝缘可靠性大大降低,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普通电缆存在结构稳定性差和易燃烧的问题,因此电气线路的安全水平以及电缆的阻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增强电缆保护层的阻燃性能,增强保护层结构的稳定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密度高,结合力强,阻燃性能进一步增强,而且力学性能极好,并可促进韧性与硬度达到均衡,不易折断,保护套结构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丁腈橡胶70-90份,氯丁橡胶20-40份,聚氨酯橡胶20-30份,增塑剂3-6份,改性氢氧化镁20-30份,三聚氰胺磷酸酯10-20份,膨胀石墨40-50份,硅烷偶联剂1-2份,羟乙基纤维素2-4份,氯化聚乙烯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丁腈橡胶70‑90份,氯丁橡胶20‑40份,聚氨酯橡胶20‑30份,增塑剂3‑6份,改性氢氧化镁20‑30份,三聚氰胺磷酸酯10‑20份,膨胀石墨40‑50份,硅烷偶联剂1‑2份,羟乙基纤维素2‑4份,氯化聚乙烯0.5‑0.9份,抗氧剂AT‑215 1‑2份,紫外光吸收剂UV‑327 1‑3份,光稳定剂744 1‑2份,交联剂5‑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丁腈橡胶70-90份,氯丁橡胶20-40份,聚氨酯橡胶20-30份,增塑剂3-6份,改性氢氧化镁20-30份,三聚氰胺磷酸酯10-20份,膨胀石墨40-50份,硅烷偶联剂1-2份,羟乙基纤维素2-4份,氯化聚乙烯0.5-0.9份,抗氧剂AT-2151-2份,紫外光吸收剂UV-3271-3份,光稳定剂7441-2份,交联剂5-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改性氢氧化镁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单甲基聚乙二醇溶解于氯仿中,加入丁二酸酐、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加入硫酸钛、氟化铵、尿素、氢氧化镁、水混合均匀,送入水热釜内,升温,水热反应,降温,过滤,干燥得到改性氢氧化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结构稳定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改性氢氧化镁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40-50份单甲基聚乙二醇溶解于120-140份氯仿中,加入20-30份丁二酸酐、0.4-0.8份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2-5份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琴童茜邵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伙伴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