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810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筛分池,沉淀池,过渡池,水解酸化池,筛分池分为水槽和杂物槽,所述筛分池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污水管口设置于弧形筛的上方,在弧形筛外侧设有毛刷,弧形筛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的边缘,水槽位于弧形筛的正下方;所述沉淀池环绕筛分池设置,水槽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溢流堰与过渡池连通,过渡池的底部与水解酸化池连通,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为污泥床区,中部为填料区,污泥床区与填料区之间为布水管网,在水解酸化池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在水解酸化池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system of sewage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including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sieving pool, sedimentation tank, transition pool,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sieving tank is divided into water tank and the tank debris, above the screening pool set a sieve, sewage pipe arranged above the arc-shaped sieve the sieve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brush, the tank debris sieve on the edge of the water tank is located just below the sieve;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round the screening pool setting,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tank and a water flow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overflow weir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dimentation tank, overflow weir and transitional pool at the bottom of the pool is connected, the transition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bottom sludge bed zone, central filling, sludge bed area and filling area between the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the acid hydrolysis The upper outer wall of the chemical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wei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effluent weir.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领域,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处理工艺通常在水解酸化池中进行,传统的酸化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有时还设有填料区,在填料区中设置适应水解—酸化的微生物菌群填料。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能满足厌氧处理的分段反应,造成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水解酸化系统,旨在将水解酸化工艺分阶段进行,提升处理效率,提高处理后的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筛分池,沉淀池,过渡池,水解酸化池,所述筛分池分为水槽和杂物槽,所述筛分池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污水管口设置于弧形筛的上方,在弧形筛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旋转架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弧形筛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的边缘,水槽位于弧形筛的正下方,在杂物槽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池外部的除渣口;所述沉淀池环绕筛分池设置,水槽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溢流堰与过渡池连通,过渡池的底部与水解酸化池连通,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为污泥床区,中部为填料区,污泥床区与填料区之间为布水管网,在水解酸化池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在水解酸化池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连通。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并排设置的三个以上的布水支管,各布水支管汇总于位于池体边缘的布水总管,布水总管与池体外部的供水管连通,供水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布水支管上设有若干个接口,所述布水支管一端通过管接头与布水总管的各个接口连接。所述布水支管的另一端由支撑槽支撑,所述支撑槽设置于池体中与布水总管相对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布水支管上设有布水孔,所有布水孔朝向相同且均孔口斜向下,所有布水孔的轴线均与竖直方向呈45°夹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整个处理过程连续性强,可不间断处理,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2.污水在进入水解酸化池之前在筛分池和沉淀池进行了预处理,在进入水解酸化池后,由于水体中大颗粒杂质已除去,因此在此工序中加快了处理速度,降低了处理成本,填料的使用成本也相应降低;3.布水管网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布水管网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各个布水管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在布水孔堵塞时进行清理或者局部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布水管的管网布置结构俯视图。图中,1为筛分池,2为弧形筛,3为污水管口,4为旋转架,5为毛刷,6为水槽,7为杂物槽,8为沉淀池,9为溢流堰,10为水解酸化池,11为过渡池,12为污泥床区,13为填料区,14为布水管网,15为出水堰,16为布水支管,17为布水总管,18为供水管,19为管接头,20为支撑槽,21为流量控制阀,22为除渣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筛分池1,沉淀池8,过渡池11,水解酸化池10,所述筛分池1分为水槽6和杂物槽7,所述筛分池1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2,污水管口3设置于弧形筛2的上方,在弧形筛2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4,旋转架4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5,弧形筛2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7的边缘,水槽6位于弧形筛2的正下方;这样,从污水管口3排出的污水,经弧形筛2过滤,大的杂物被过滤掉,经初次过滤的污水进入水槽6,杂物进入杂物槽7,毛刷5反复对弧形筛2的筛网表面进行清理,防止杂物将筛网堵死。在杂物槽7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池1外部的除渣口22,杂物从除渣口22排出。所述沉淀池8环绕筛分池1设置,水槽6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池8连通,沉淀池8的上方设有溢流堰9,溢流堰9与过渡池11连通,由于水槽6上方的污水不断流下,因此此部分水流扰动较大,污水从水槽6底部流入沉淀池8,沉淀池8中受到外界干扰较小,污水在沉淀池8中沉淀,上方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9流入过渡池11,过渡池11的底部与水解酸化池10连通,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为污泥床区12,中部为填料区13,污泥床区12与填料区13之间为布水管网14,在水解酸化池10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15,在水解酸化池10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15连通。由于布水管网14设置于池体底部的污泥床区12上方,因此,经过前面工序处理后的污水由水解酸化池10的底部流入,布水管网在此处对污泥床的絮状污泥或者颗粒污泥进行搅拌混合,保持悬浮,防止沉淀,使污泥与流入的污水频繁接触混合,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在水解酸化池10中处理过的污水,经出水堰出水,流至下道工序。所述布水管网14包括在水解酸化池10池体内并排设置的三个以上的布水支管16,各布水支管16汇总于位于池体边缘的布水总管17,布水总管17与池体外部的供水管18连通,供水管18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布水支管16上设有若干个接口,所述布水支管16一端通过管接头19与布水总管17的各个接口连接。所述布水支管16的另一端由支撑槽20支撑,所述支撑槽20设置于池体中与布水总管17相对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布水支管16上设有布水孔,所有布水孔朝向相同且均孔口斜向下,所有布水孔的轴线均与竖直方向呈45°夹角。布水管网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各个布水管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在布水孔堵塞时进行清理或者局部更换。各水流通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阀门或阀板,如溢流堰9与过渡池11的连通处,过渡池11底部与水解酸化池10的连通处,出水堰15的出水口等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筛分池(1),沉淀池(8),过渡池(11),水解酸化池(10),所述筛分池(1)分为水槽(6)和杂物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池(1)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2),污水管口(3)设置于弧形筛(2)的上方,在弧形筛(2)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4),旋转架(4)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5),弧形筛(2)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7)的边缘,水槽(6)位于弧形筛(2)的正下方,在杂物槽(7)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池(1)外部的除渣口(22);所述沉淀池(8)环绕筛分池(1)设置,水槽(6)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池(8)连通,沉淀池(8)的上方设有溢流堰(9),溢流堰(9)与过渡池(11)连通,过渡池(11)的底部与水解酸化池(10)连通,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为污泥床区(12),中部为填料区(13),污泥床区(12)与填料区(13)之间为布水管网(14),在水解酸化池(10)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15),在水解酸化池(10)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1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筛分池(1),沉淀池(8),过渡池(11),水解酸化池(10),所述筛分池(1)分为水槽(6)和杂物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池(1)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2),污水管口(3)设置于弧形筛(2)的上方,在弧形筛(2)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4),旋转架(4)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5),弧形筛(2)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7)的边缘,水槽(6)位于弧形筛(2)的正下方,在杂物槽(7)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池(1)外部的除渣口(22);所述沉淀池(8)环绕筛分池(1)设置,水槽(6)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池(8)连通,沉淀池(8)的上方设有溢流堰(9),溢流堰(9)与过渡池(11)连通,过渡池(11)的底部与水解酸化池(10)连通,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为污泥床区(12),中部为填料区(13),污泥床区(12)与填料区(13)之间为布水管网(14),在水解酸化池(10)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灿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盛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