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966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包括机架(1)、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以及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所述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包括左前同步带轮(2.1)、左后同步带轮(2.2)以及左扁平传送带(2.3);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均向内侧倾斜设置,形成V型传送通道。优点为:左扁平传送带和右扁平传送带形成V型传送通道,因此,成V型的同步带与被输送的容器之间接触面大,摩擦力大,可实现稳定平衡的传输容器,有利于图像采集或识别操作。

Recovery unit module for container recyc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cycling unit module container recycl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1), Zuo Bianping (2),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transmission (3) and right flat circular conveyor belt driving mechanism; the left flat belt mechanism (2) comprises a left front wheel (2.1), synchronous belt left after the synchronous belt wheel (2.2) and the left flat belt (2.3); the Zuo Bianping belt (2.3) whose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sheathed on the left front pulley (2.1) and the left rear wheel synchronous belt (2.2); the left flat belt (2.3) and the right flat belt (3.3) are inclined inwards, forming a V type transmission channel. The advantages are: the Zuo Bianping conveyor belt and the right flat conveyor belt form the V type transmission channel. Therefore, there is a larg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V synchronous belt and the transported container, the friction force is large, and the stable and balanced transmission container can be achieved,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image acquisition or recognitio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
本技术属于容器回收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数量迅猛增长。目前,在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中,瓶类垃圾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重。对瓶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类用于回收瓶类垃圾的回收机。在各类回收瓶类垃圾回收机中,基本都需要使用传送带对投入的回收瓶进行输送操作。然而,目前的传送带,为普通常见的扁平皮带,在输送过程中,容器与皮带的摩擦力较小,导致容器传输不稳定,从而不利于对容器进行图像采集或识别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包括机架(1)、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以及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包括左前同步带轮(2.1)、左后同步带轮(2.2)以及左扁平传送带(2.3);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所述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包括右前同步带轮(3.1)、右后同步带轮(3.2)以及右扁平传送带(3.3);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右前同步带轮(3.1)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此外,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均向内侧倾斜设置,形成V型传送通道;所述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带轮轴(5)、左带轮(6)、左圆形传送带(7)、右带轮(8)和右圆形传送带(9);所述带轮轴(5)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且位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右前同步带轮(3.1)的下方,所述带轮轴(5)的两端各安装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所述带轮轴(5)与所述驱动电机(4)联动,所述驱动电机(4)驱动所述带轮轴(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转动;所述左圆形传送带(7)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上;所述右圆形传送带(9)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右带轮(8)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上;因此,当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转动时,分别通过所述左圆形传送带(7)和所述右圆形传送带(9),从而带动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转动,最终带动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运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具有以下优点:左扁平传送带和右扁平传送带形成V型传送通道,因此,成V型的同步带与被输送的容器之间接触面大,摩擦力大,可实现稳定平衡的传输容器,有利于图像采集或识别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传送带输送系统的第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传送带输送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传送带输送系统的第2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包括机架1、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以及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其中,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包括左前同步带轮2.1、左后同步带轮2.2以及左扁平传送带2.3;左扁平传送带2.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左前同步带轮2.1和左后同步带轮2.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包括右前同步带轮3.1、右后同步带轮3.2以及右扁平传送带3.3;右扁平传送带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右前同步带轮3.1和右后同步带轮3.2;此外,左扁平传送带2.3和右扁平传送带3.3均向内侧倾斜设置,形成V型传送通道;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带轮轴5、左带轮6、左圆形传送带7、右带轮8和右圆形传送带9;带轮轴5固定安装于机架1的前端,且位于左前同步带轮2.1和右前同步带轮3.1的下方,带轮轴5的两端各安装左带轮6和右带轮8;带轮轴5与驱动电机4联动,驱动电机4驱动带轮轴5转动,进而带动左带轮6和右带轮8转动;左圆形传送带7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左带轮6和左后同步带轮2.2上;右圆形传送带9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右带轮8和右后同步带轮3.2上;因此,当左带轮6和右带轮8转动时,分别通过左圆形传送带7和右圆形传送带9,从而带动左后同步带轮2.2和右后同步带轮3.2转动,最终带动左扁平传送带2.3和右扁平传送带3.3运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设计特点如下:(1)左扁平传送带和右扁平传送带形成V型传送通道,因此,成V型的同步带与被输送的容器之间接触面大,摩擦力大,可实现稳定平衡的传输容器,有利于图像采集或识别操作。(2)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左带轮和右带轮转动,而左带轮转动时,通过左圆形传送带带动左后同步带轮转动,进而实现左扁平传送带的运动;同理,右带轮转动时,通过右圆形传送带带动右后同步带轮转动,进而实现右扁平传送带的运动;一方面,只设置一个驱动电机,即实现了左右扁平传送带的同步运动,降低了设备成本;另一方面,采用上述依靠圆形传送带的驱动方式,从附图可知,对于相互倾斜设置的扁平传送带,圆形传送带会给予相邻的扁平传送带一个倾斜的力,从而使两个扁平传送带中间的间隙不会过大,防止经过间隙向回收通道落入异物。一般情况下,可实现并持续保持两同步带中间间隙5-8MM左右。参考图1-图3,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还可进一步设置以下部件:在回收通道的外部安装支架10,支架10上安装条码扫描器11和图像扫描识别器12;传送同步带位于投瓶导口13的内部。因此,从投瓶导口13投入的容器,在使用V型同步带稳定传输过程中,条码扫描器可精确识别容器条形码;图像扫描识别器可精确识别容器图像,从而实现容器类别等的识别方便进行后续容器分类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具有以下优点:左扁平传送带和右扁平传送带形成V型传送通道,因此,成V型的同步带与被输送的容器之间接触面大,摩擦力大,可实现稳定平衡的传输容器,有利于图像采集或识别操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以及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包括左前同步带轮(2.1)、左后同步带轮(2.2)以及左扁平传送带(2.3);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所述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包括右前同步带轮(3.1)、右后同步带轮(3.2)以及右扁平传送带(3.3);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右前同步带轮(3.1)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此外,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均向内侧倾斜设置,形成V型传送通道;所述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带轮轴(5)、左带轮(6)、左圆形传送带(7)、右带轮(8)和右圆形传送带(9);所述带轮轴(5)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且位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右前同步带轮(3.1)的下方,所述带轮轴(5)的两端各安装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所述带轮轴(5)与所述驱动电机(4)联动,所述驱动电机(4)驱动所述带轮轴(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转动;所述左圆形传送带(7)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上;所述右圆形传送带(9)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右带轮(8)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上;因此,当所述左带轮(6)和所述右带轮(8)转动时,分别通过所述左圆形传送带(7)和所述右圆形传送带(9),从而带动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转动,最终带动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容器回收机的回收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以及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左扁平传送带机构(2)包括左前同步带轮(2.1)、左后同步带轮(2.2)以及左扁平传送带(2.3);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前同步带轮(2.1)和所述左后同步带轮(2.2);所述右扁平传送带机构(3)包括右前同步带轮(3.1)、右后同步带轮(3.2)以及右扁平传送带(3.3);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右前同步带轮(3.1)和所述右后同步带轮(3.2);此外,所述左扁平传送带(2.3)和所述右扁平传送带(3.3)均向内侧倾斜设置,形成V型传送通道;所述圆形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带轮轴(5)、左带轮(6)、左圆形传送带(7)、右带轮(8)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泽常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盈创高科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