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679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9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苗干选择与制备(选苗→切苗→苗干浸泡)→插干造林(密度配置→机械化钻孔→深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缓苗期,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能有效改善湖洲滩地生态环境,对抑螺防病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Huzhou poplar cuttage forestation mechanization drill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rshland poplar cuttage forestation mechanization drilling method,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choice and preparation of dry seedlings (seedling selection, cutting seedling, seedling dry immersion), cuttage forestation (density, mechanical drilling, deep planting).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shortening the seedling growth perio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uzhou, also has a certain role in snail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湖洲土壤为河湖冲积潮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地下水位高且变化不大,湖区风力较大,风倒风折现象严重,很多树种很难在该区域顺利生长,大部分区域被耐水湿的芦苇所覆盖,常年处于荒废状态,加速了钉螺的繁殖,为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便利。因此,选择一种既耐水湿又速生的树种及配套的高效造林技术来开发利用湖洲资源,改善湖区洲滩生态环境,使湖洲变废为宝,势在必行。杨树生长快,抗性强,耐水湿,是湖区生态造林的先锋树种。近年来,黑杨派无性系已经广泛引种到洞庭湖区及周边区域,但垸外湖洲滩地由于立地条件特殊,传统的杨树造林技术在该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且生长不整齐,杨树推广利用进程较慢,湖洲滩地经济效益很难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快速高效的改善湖洲生态环境又能弥补传统杨树造林不足的造林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造林苗干选择与制备:于2月中旬~3月中旬,在杨树鳞芽未萌动时,选择胸径为2~3cm,苗高4m以上,且苗干通直,无侧枝或者侧枝极少,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为造林目标种苗;于距地面5~8cm处的鳞芽基部斜切苗干;将采集好的苗干分不同无性系捆扎,优选20棵为一捆,以利于搬运与苗干的均匀浸泡;选择流水的沟渠浸泡苗干,使浸水部位达到苗木基部的70~100cm处,浸水时间为5~7d;(2)插干造林:造林要求如下:①栽植密度:采用株距3.5m×行距7m、株距3.5m×窄行距5m×宽行距9m两种密度配置造林,每亩造林株数27株;②车载机械化钻孔:根据栽植密度进行株间定位,于定点处打栽植孔,孔深70~90cm,优选80cm,孔径为5~7cm;③深栽:将苗插入穴孔,苗木基部应深入栽植孔70cm以上,之后回填表土。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斜切苗干时,确保切口平滑,没有劈裂,苗干树皮及顶芽无损伤。步骤(2)中回填表土时,边填土边夯实,使苗干与土壤紧密接触,达到用力难以拔起为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苗干采集处理技术,由于苗干基部是马耳型切口,在进行插干造林时,便于苗木扦插,使苗木能够深入土层,充分与土壤接触;同时又由于苗干切口处在鳞芽基部,该部位营养成分集中,更易发根。综合以上,该专利技术可有效缩短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2)车载机械化钻孔,省去了人工挖穴,省时省力,节约造林成本;同时,还可根据苗木地径大小调节孔径的直径,使栽植后的苗木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插干苗生根。(3)宽窄行密度配置,可有效改善林内光照及通风条件,利于林木优良干形以及有效树冠的形成,能够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延长林下间种年限;顺水流方向宽行配置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汛期行洪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改善林内小环境,抑制钉螺滋生。(4)本专利技术的插干造林技术使用的是无根干苗,一次扦插育苗可多年重复利用其根系,不仅能够简化育苗程序,降低育苗成本,而且可有效提高苗木利用率。(5)由于是无根干苗造林,苗木运输和栽植程序相对简单易行,可有效提高苗木运输和栽植效率,节约造林成本。总之,鉴于现有杨树造林技术无法满足湖洲滩地造林要求,本专利技术重点针对湖区垸外湖州滩地,提供了一种杨树机械打孔插干造林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缓苗期,促进苗木生长,还能提高造林效率,降低造林成本;同时能有效改善湖洲滩地生态环境,对抑螺防病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适用区域为湖区垸外,高程一般在30~36m之间,年均淹水60d以下的江、河、湖滩地,包括芦苇地、平垸行洪和退田还湖滩地以及荒草滩地等。所述湖洲滩地杨树机械化钻孔插干造林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造林苗干选择与制备2月中旬~3月中旬,在杨树鳞芽未萌动时,选择胸径为2~3cm,苗高4m以上,且苗干通直,无侧枝或者侧枝极少,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为造林目标种苗;利用锋利的镰刀于距地面5~8cm处的鳞芽基部斜切苗干,切割时,要确保切口平滑,没有劈裂,苗干树皮及顶芽无损伤。采集好的苗干分不同无性系捆扎,20棵为一捆,以利于搬运与苗干的均匀浸泡。苗干浸泡要选择流水的沟渠,浸水部位要达到苗木基部的70~100cm处,浸水时间为5~7d。(2)插干造林①栽植密度:采用株距3.5m×行距7m、株距3.5m×窄行距5m×宽行距9m两种密度配置造林,每亩造林株数27株。在该栽植密度配置下,可有效改善林内光照及通风条件,利于优良树形及有效树冠的形成,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能够大大的降低淹水期林木倒伏率。②钻孔:根据栽植密度进行株间定位,用车载机械化钻孔机于定点处打栽植孔,一般孔深80cm左右,孔径为5~7cm。③深栽:栽植时,应用力将苗插入穴孔,苗木基部应深入栽植孔70cm以上,之后回填表土,边填土边夯实,使苗干与土壤紧密接触,达到用力难以拔起为宜。试验结果2014年3月,利用该机械打孔插干造林方法在沅江洞庭湖区垸外湖洲滩地开展造林试验,经调查验收及比较分析,造林效率较对照(传统造林)提高1倍以上,而且缓苗期大大缩短,林木成活率较对照提高8%左右;2016年10月对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测量,在不满3年的生长期内,林木平均胸径与平均树高分别比对照增加2.3cm和3.6m,可见该造林方法对苗木的快速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湖洲滩地杨树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造林苗干选择与制备:于2月中旬~3月中旬,在杨树鳞芽未萌动时,选择地径3cm以上,苗高4.5m以上,且苗干通直,无侧枝或者侧枝极少,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为造林目标种苗;于距地面5~8cm处的鳞芽基部斜切苗干;将采集好的苗干分不同无性系捆扎;选择流水的沟渠浸泡苗干,使浸水部位达到苗木基部的70~100cm处,浸水时间为5~7d;插干造林:造林要求如下:①栽植密度:采用株距3.5m×行距7m、株距3.5m×窄行距5m×宽行距9m两种密度配置造林,每亩造林株数27株;②钻孔:根据栽植密度进行株间定位,于定点处打栽植孔,孔深70~90cm,孔径为5~7cm;③深栽:将苗插入穴孔,苗木基部应深入栽植孔70cm以上,之后回填表土。

【技术特征摘要】
1.湖洲滩地杨树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造林苗干选择与制备:于2月中旬~3月中旬,在杨树鳞芽未萌动时,选择地径3cm以上,苗高4.5m以上,且苗干通直,无侧枝或者侧枝极少,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为造林目标种苗;于距地面5~8cm处的鳞芽基部斜切苗干;将采集好的苗干分不同无性系捆扎;选择流水的沟渠浸泡苗干,使浸水部位达到苗木基部的70~100cm处,浸水时间为5~7d;插干造林:造林要求如下:①栽植密度:采用株距3.5m×行距7m、株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洁杨艳汤玉喜李永进吴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