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679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9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该有机栽培方法如下:用于种植采叶银杏的有机生产基地的周围设有至少一圈隔离带,有机生产基地在有机生产转换期后,再种植采叶银杏,其中,有机生产转换期种植的转换期作物为非转基因种源;隔离带的宽度为5‑6m;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圈围绕有机生产基地的排水沟;在采叶银杏种植之前或同时,隔离带上种有至少一圈围绕有机生产基地的隔离作物,隔离作物形成2.5‑3m高的隔离幛,隔离作物为瓜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栽培方法,可有效提升采叶银杏的有机种植水平,且能保障所得银杏叶的安全性。

Organic cultivation methods of Ginkgo biloba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rganic cultivation method of Ginkgo biloba. The following methods: used in organic cultivation around the plant organic production base of leaf picking ginkgo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ring belt, organic production base in the organic conversion period after planting leaf picking ginkgo,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conversion period of growing period of crops to non GMO sources; the isolation belt width of 5 6M; isolation bel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ircle around the organic production base of the drainage ditch; leaf picking ginkgo cultivation before or at the same time, the belt has at least one kind of organic production base around the isolation of crops, crop isolation form 2.5 3M high isolation isolation crop hanging scroll, snakegourd. The organic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rganic planting level of the Ginkgo biloba, and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ginkgo lea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银杏叶,为银杏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银杏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对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染色体畸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随着人们对银杏叶药理作用的认识加深,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对茶饮类银杏叶要求更高。传统采叶银杏种植过程为提高产量、防治病虫草害,会使用化学肥料和药剂,特别是喷洒类药剂直接附着在银杏叶表面,给银杏叶产品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茶饮类农产品走向有机生产之路已成大势。如高山茶的有机栽培技术已较为成熟。一般灌木和乔木类作物有机隔离带都以不作修剪或粗放管理的同种作物作为隔离带,或以田间小道作为隔离带,此两种隔离带设置方法在银杏上均适用,但隔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叶银杏有机栽培方法不成熟及有机隔离带隔离效果欠佳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成熟的、有机隔离带效果好的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栽培方法,可有效提升采叶银杏的有机种植水平,且能保障所得银杏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用于种植所述采叶银杏的有机生产基地的周围设有至少一圈隔离带,所述有机生产基地在有机生产转换期后,再种植所述采叶银杏,其中,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种植的转换期作物为非转基因种源;所述隔离带的宽度为5-6m;所述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排水沟;在所述采叶银杏种植之前或同时,所述隔离带上种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隔离作物,所述隔离作物形成2.5-3m高的隔离幛,所述隔离作物为瓜蒌。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选择土层深厚的连片基地作为用于种植采叶银杏的有机生产基地。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有机生产基地为矩形,且所述有机生产基地周围2km范围内无明显的污染源,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l5618中的二级标准,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符合GB5084中有关果蔬类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且所述灌溉用水不为达标排放的各种污水和/或废水,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二级标准。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土壤的pH值较佳地为6.5-7.5。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隔离带的外缘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排水沟的沟深为0.8-1.2m,所述倒梯形的上底面的宽度为0.8-1.2m,所述倒梯形的下底面的宽度为0.5-0.7m。更佳地,所述排水沟的沟深为1m,所述倒梯形的上底面的宽度为1m,所述倒梯形的下底面的宽度为0.5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为本领域常规要求,一般为24个月以上,如24个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需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农事生产活动,所述转换期作物可为绿肥作物,也可为经济作物。其中,所述经济作物较佳地为大豆、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佳地为大豆和/或玉米;进一步更佳地,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为24个月,分别种植大豆及玉米倒茬。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隔离带的外缘设置,所述隔离带除排水沟以外的地面均种植有所述隔离作物,所述隔离作物沿爬架生长。其中,较佳地,所述爬架由若干组人字架组成;每组人字架中,每一所述人字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经上端固定而呈人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排水沟垂直。更佳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形成的三角形的底边为1-1.4m,所述人字架的垂直高度为2.5-3m,相邻两个所述人字架的间距为1-1.2m,相邻两组所述人字架的间距为1-1.2m。进一步更佳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形成的三角形的底边为1.2m。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瓜蒌作为隔离作物,可以同时满足多年生药材、地上地下隔离、生长期与采叶银杏一致、快速形成屏障等多重条件,瓜蒌(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别名:栝楼、糖瓜蒌、蒌瓜,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所述瓜蒌的种植方法可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种植方法,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将10-12月成熟的瓜蒌根切断、阴凉处晾干、穴播后,覆土压实即可。其中,所述瓜蒌根较佳地为11月成熟的瓜蒌根,更佳地为11月中旬成熟的瓜蒌根;其中,所述瓜蒌根较佳地为三年生瓜蒌根;其中,将所述瓜蒌根较佳地切断至7.5-8.5cm,更佳地为8cm;其中,所述穴播的穴深较佳地为10-12cm;其中,所述瓜蒌的行株距较佳地为(1-1.2m)×(1-1.2m)。一般来说,将瓜蒌根穴播于前述第一支撑杆和前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的交界处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新鲜瓜蒌根,再进行所述切断,待瓜蒌出苗后,要观察其上架情况,必要时人工辅助瓜蒌藤上架。本专利技术中,较佳地,所述隔离作物和所述采叶银杏种植前,向所述有机种植基地和所述隔离带翻入有机肥、深翻、耙平即可。其中,所述有机肥可为任何市售的具有有机认证标志的有机肥,如宁乡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卫红有机肥料。其中,所述有机肥的用量较佳地为4000-4500kg/亩。其中,所述深翻的深度较佳地为40-45cm。其中,所述隔离作物和所述采叶银杏种植后,较佳地,每年4-5月、6-7月和9-10月,分别追肥一次。所述追肥中,所述有机肥的用量较佳地为2500-3000kg/亩。所述追肥的操作一般为:在行间开小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覆土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所述有机栽培方法应选用有机银杏树苗进行种植,用于种植的银杏(GinkgobilobaL.)为中国药典规定的银杏叶和白果正品来源。较佳地,用于所述种植的有机银杏树苗的苗龄为2-3年,苗高为1-1.5m,地径为1.5-2cm。更佳地,所述有机银杏树苗为商品名称为山东郯城9号、铁富2号或铁富3号的银杏树苗。其中,较佳地,所述有机银杏树苗在种植前先进行前处理,所述前处理包括下述步骤:将所述有机银杏树苗的主根剪去根系总长的1/3,并在阴凉处晾干伤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采叶银杏的种植方法可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方法,较佳地,在所述有机生产基地上,按南北向开沟,且沟深为30-35cm,沟宽为30-35cm,株距为35-40cm,行距为100-110cm,种植深度以填土至根茎以上10-13cm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采叶银杏种植之后,可按本领域常规采用的有机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所述有机管理方法包括如下过程:修剪:次年剪断银杏的主干,定干剪口下选择不同方位萌生的3-5个壮枝作为骨干枝;以后隔年剪截1次,所述剪截的高度为20-30cm,培养多级侧枝,经过3-5次培养,全树养成12-20个骨干枝,形成一个丛状形树冠;施肥:此后,每年4-5月、6-7月和9-10月,分别追肥一次;分期采叶:种植当年不采收,种植第二年8月开始采收,先采树冠内和下部枝条上的老熟叶片,再陆续采收中部和上部叶片,每次采摘短枝的1/3叶片,最后一次在银杏叶即将变黄时一次采完。其中,较佳地,所述剪断为在距离地面40-45cm处剪断。其中,较佳地,所述修剪还包括每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种植所述采叶银杏的有机生产基地的周围设有至少一圈隔离带,所述有机生产基地在有机生产转换期后,再种植所述采叶银杏,其中,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种植的转换期作物为非转基因种源;所述隔离带的宽度为5‑6m;所述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排水沟;在所述采叶银杏种植之前或同时,所述隔离带上种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隔离作物,所述隔离作物形成2.5‑3m高的隔离幛,所述隔离作物为瓜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叶银杏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种植所述采叶银杏的有机生产基地的周围设有至少一圈隔离带,所述有机生产基地在有机生产转换期后,再种植所述采叶银杏,其中,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种植的转换期作物为非转基因种源;所述隔离带的宽度为5-6m;所述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排水沟;在所述采叶银杏种植之前或同时,所述隔离带上种有至少一圈围绕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隔离作物,所述隔离作物形成2.5-3m高的隔离幛,所述隔离作物为瓜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生产基地为矩形,且所述有机生产基地周围2km范围内无明显的污染源;所述有机生产基地的土壤的pH值为6.5-7.5;和/或,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隔离带的外缘设置,所述排水沟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排水沟的沟深为0.8-1.2m,所述倒梯形的上底面的宽度为0.8-1.2m,所述倒梯形的下底面的宽度为0.5-0.7m;较佳地,所述排水沟的沟深为1m,所述倒梯形的上底面的宽度为1m,所述倒梯形的下底面的宽度为0.5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期作物为绿肥作物和/或经济作物,所述经济作物为大豆、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较佳地为大豆和/或玉米;更佳地,所述有机生产转换期为24个月,分别种植大豆及玉米倒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隔离带的外缘设置,所述隔离带除排水沟以外的地面均种植有所述隔离作物,所述隔离作物沿爬架生长;其中,较佳地,所述爬架由若干组人字架组成;每组人字架中,每一所述人字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经上端固定而呈人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排水沟垂直;更佳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形成的三角形的底边为1-1.4m,所述人字架的垂直高度为2.5-3m,相邻两个所述人字架的间距为1-1.2m,相邻两组所述人字架的间距为1-1.2m;进一步更佳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形成的三角形的底边为1.2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瓜蒌的种植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将10-12月成熟的瓜蒌根切断、阴凉处晾干、穴播后,覆土压实即可;其中,所述瓜蒌根较佳地为11月成熟的瓜蒌根,更佳地为11月中旬成熟的瓜蒌根;其中,所述瓜蒌根较佳地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晴朱光明李琦谢平谈景福陈孟龙陈为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上海上药华宇药业有限公司上药华宇临沂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