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27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机翼、主体、动力装置,相机架,气囊,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面,所述的主体上设有机翼,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主体内部,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部,所述的气囊分别为主气囊,辅气囊,所述的辅气囊位于主体上与相机架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的辅气囊分为前辅气囊和后辅气囊,所述的前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前侧;所述的后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后侧;所述的主气囊位于相机架底部。本技术方案能够对相机起到保护的作用,利用不同气囊之间的作用力,保留相机放置的空间,防止相机被损坏。

An unmanned aerial camera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AV camera protection device, the UAV has wings, main body, a power device, a camera, the air bag, the camera is located below the main body, are arranged on the wing, the power device is positioned in the main body, the camera is located in the main body the lower part of the air bag are the main auxiliary airbag, airbag, the auxiliary air bag positioned 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camera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auxiliary airbag is divided into a front auxiliary airbag and auxiliary airbag, wherein the front auxiliary air bag is position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camera; after the auxiliary air bag is positioned on the camera the rear side; the main airbag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mera. The scheme can protect the camera from the camera, use the for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airbags, keep the space of the camera and prevent the camera from being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无人机相机是没有保护,即便有气囊设计也都是针对整个无人机,而不是专门针对相机的无人机相机一般体积小固定在无人机里面,用于采集影响。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会使用不同的镜头。为了减少相机的体积和重量,很多相机与镜头一体化,换镜头和相机一起进行,成本比较高。无人机遇到故障后,只要位置不是特别高,一般不会发生无人机损坏,即便损坏也是小损坏,但是相机和镜头很少有能继续使用的。CN201620113797.0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自救气囊的无人机,在无人机内部安装有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气囊控制模块和气体发生器,其中气囊控制模块分别与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以及气体发生器相连,大气囊压缩盒安装在无人机的机身顶部,一个大气囊折叠存放在大气囊压缩盒内,大气囊通过一个充气嘴和充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每个旋翼底部安装一个小气囊压缩盒,每个旋翼中内置充气管道和充气嘴,每个小气囊压缩盒内折叠存放一个小气囊,每个小气囊的充气口与充气嘴相连,充气嘴通过各自的充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本技术意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缓冲效果好,能在飞机失控后自行展开,确保将损失降到最小。这个技术方案无人机保护装置能够分多个气囊对各个部分进行保护。但是目前没有对镜头保护的功能。气囊巨大的力量很容易对机翼和相机镜头等较脆弱的部分造成损坏。目前没有一种专门针对相机的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能够对相机起到保护的作用,利用气囊之间的作用力,保留相机放置的空间,防止相机被损坏。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机翼、主体、动力装置,相机架,气囊,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面,所述的主体上设有机翼,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主体内部,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部,所述的气囊分别为主气囊,辅气囊,所述的辅气囊位于主体上与相机架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的辅气囊分为前辅气囊和后辅气囊,所述的前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前侧;所述的后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后侧;所述的主气囊位于相机架底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保护气囊前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大于后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无人机具有伞包和伞包打开装置,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均与伞包打开装置连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无人机具有引擎速度感应器,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均与引擎速度感应器连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打开时间早于主气囊。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中间设有连动通道,由同一个启动装置控制。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压力大于主气囊压力。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架与主体之间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连接相机架与主体。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可以通过绑带固定或者胶水固定在主体上和相机架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上部设有驱鸟盒,驱鸟盒内设有气味剂。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能够对相机起到保护的作用,利用不同气囊之间的作用力,保留相机放置的空间,防止相机被损坏。主辅气囊分别位于相机架不同部位,主气囊防止来自下方的撞击,辅气囊为相机四周提供保护空间。主辅气囊相互配合,主气囊同时能够充当无人机的保护气囊。一般的气囊都位于无人机的下面,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对坠毁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无人机都无法保持。所述的气囊设有高度感觉装置,当急速下降的时候压力分批次打开。1所述的相机保护气囊前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大于后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前辅气囊一般是镜头部位,镜头部位距离设置留下足够的保护空间,防止气囊冲撞镜头造成相机损坏。2无人机两种最常见的降落方式,一种伞降,伞在降落到150-100米的时候打开。一种是人工控制降落,引擎不停,达到一定高度范围内人工操作开始降落。这两种都存在降落失败的可能。伞降的无人机都带有伞包和伞包打开装置,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均与伞包打开装置连动,在伞包打开装置打开失败的情况下,立刻启动主辅气囊。3人工控制降落的无人机也存在降落失败的情况,最常见的故障引擎停转,无人机具有引擎速度感应器,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均与引擎速度感应器连动,当引擎忽然停止转动且高度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触发主辅气囊。这里的高度是相对高度,为开始作业时设定的高度的相对高度。伞降和伞包打开装置,以及引擎诉讼感应器,均为高现有技术,使用这种技术成本低,能够很好的监控无人机是否失控,一旦出现能够立刻打开气囊实现保护。高度感应器是无人机必备的设备。4所述的辅气囊打开时间早于主气囊,这样辅气囊会先打开,撑起相机四周的空间,主气囊打开后,因为辅气囊已经开打所以不会压迫到镜头或相机。5所述的辅气囊中间设有连动通道,由同一个启动装置控制,两个辅气囊同时启动,防止单个启动过程对无人机造成的冲击,加剧无人机失衡。6所述的辅气囊压力大于主气囊压力,辅气囊的先打开且压力大于主气囊,这样主气囊打开后不会立刻压迫辅气囊造成辅气囊爆裂。辅气囊打开后的体积小于主气囊体积,抗压能力较小,主气囊遇到压力大的辅气囊自身形变,且主气囊体积大所以不容器发生气囊爆裂情况。保证无人机和相机安全。目前,气囊已经是成熟的现有技术,通过各种程序控制气囊打开条件都是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不予赘述。所述的主气囊和辅气囊在不打开的状态下都是在气囊压缩盒中,当条件达到的时候认为无人机可能发生坠毁,无人机自保系统启动。主气囊可以直接与辅气囊连动,主气囊在辅气囊之后打开。主气囊也可以单独控制。主气囊后语辅气囊打开。7所述的相机架与主体之间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连接相机架与主体。支架起到稳固的作用。8所述的辅气囊可以通过绑带固定或者胶水固定在主体上和相机架上,这种连接方式非常方便,灵活。当无人机相机镜头更换,长度变化大的时候,就可以调节辅气囊的位置,还可以根据无人机机型和配备的设备来选择气囊安装的地方。气囊式一次性的,用过后这种连接方式更换方便。9所述的主体上部设有驱鸟盒,驱鸟盒内设有气味剂。气味驱鸟剂成本低,污染小。无人机产生的气流能够让气味更快散布,驱鸟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位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位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1-机翼;2-主体;3-降落脚;4-后辅气囊;5-主气囊;6-相机架;7-前辅气囊;8-连接件;9-支架;10-驱鸟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机翼1、主体2、动力装置,相机架6,气囊,所述的相机架6位于主体2下面,所述的主体2上设有机翼1,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主体2内部,所述的相机架6位于主体2下部,所述的气囊分别为主气囊5,辅气囊,所述的辅气囊位于主体上2与相机架6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的辅气囊分为前辅气囊7和后辅气囊4,所述的前辅气囊4位于相机架6前侧;所述的后辅气囊4位于相机架6后侧;所述的主气囊5位于相机架6底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保护气囊前辅气囊7距离相机架6位置大于后辅气囊4距离相机架6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5均与高度感应器连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高度感应传感器设定打开阈值时高于主气囊5。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中间设有连动通道,由同一个启动装置控制。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气囊打开后压力大于主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机翼、主体、动力装置,相机架,气囊,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面,所述的主体上设有机翼,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主体内部,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部,所述的气囊分别为主气囊,辅气囊,所述的辅气囊位于主体上与相机架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的辅气囊分为前辅气囊和后辅气囊,所述的前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前侧;所述的后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后侧;所述的主气囊位于相机架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机翼、主体、动力装置,相机架,气囊,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面,所述的主体上设有机翼,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主体内部,所述的相机架位于主体下部,所述的气囊分别为主气囊,辅气囊,所述的辅气囊位于主体上与相机架相对位置的两侧,所述的辅气囊分为前辅气囊和后辅气囊,所述的前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前侧;所述的后辅气囊位于相机架后侧;所述的主气囊位于相机架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机保护气囊前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大于后辅气囊距离相机架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人机具有伞包和伞包打开装置,所述的辅气囊和主气囊均与伞包打开装置连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相机保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奎石善球王玮刘善磊沈泉飞王圣尧陈超余慧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