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6005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属于海绵城市技术控制领域。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设置为矩形,采用对称式设计,从中间至两侧依次包括弃流雨水收集腔、雨水除污腔和雨水过滤腔,在下方设置有雨水弃流腔,雨水除污腔、雨水弃流腔和雨水过滤腔的容积相等,弃流雨水收集腔的容积设置为雨水除污腔、雨水过滤腔、雨水弃流腔容积的1.5~2倍,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体积较小、加工简便,造价较低,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雨水弃流收集、净化、截污治理等问题,实现了收集、截污、过滤、净化和排放的自动控制,使整个装置处于洁净状态,有利于装置的正常运行使用,对实现水生态修复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Drainage and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for rainwater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技术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染物堆积,使得路面雨水中持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些路面径流的研究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目前,国内外对于雨水污染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措施,国外大多是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再利用,国内是将初期雨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忽略了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有限,多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因此,有必要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多次过滤、净化,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包括弃流雨水收集腔(1)、雨水除污腔(2)、雨水过滤腔(3)、雨水弃流腔(4)、雨水篦子(5)、雨水出水口(6)、弃流腔出水口(7)、雨水联通孔(8)、雨水弃流腔净化控制孔(9)、雨水弃流腔控制孔(10)、活塞滑道(11)、连接杆(12)、底板(13)、滑动活塞(14)、出水侧板(15)、漂浮球(16)、雨水除污腔检修盖(17)、除污篮(18)、砂石过滤层(19)、雨水过滤腔检修盖(20)、过滤装置(21)、水质净化层(22)、无纺土工布层(23)、除油层(24)和水盐、重金属离子吸附层(25),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设置为矩形,采用对称式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包括弃流雨水收集腔(1)、雨水除污腔(2)、雨水过滤腔(3)、雨水弃流腔(4)、雨水篦子(5)、雨水出水口(6)、弃流腔出水口(7)、雨水联通孔(8)、雨水弃流腔净化控制孔(9)、雨水弃流腔控制孔(10)、活塞滑道(11)、连接杆(12)、底板(13)、滑动活塞(14)、出水侧板(15)、漂浮球(16)、雨水除污腔检修盖(17)、除污篮(18)、砂石过滤层(19)、雨水过滤腔检修盖(20)、过滤装置(21)、水质净化层(22)、无纺土工布层(23)、除油层(24)和水盐、重金属离子吸附层(25),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设置为矩形,采用对称式设计,从中间至两侧依次包括弃流雨水收集腔(1)、雨水除污腔(2)和雨水过滤腔(3),在下方设置有雨水弃流腔(4);弃流雨水收集腔(1)中设置有雨水篦子(5),弃流雨水收集腔(1)的侧壁高度的6/7~5/6的位置设置有雨水联通孔(8)、弃流雨水收集腔(1)的侧壁高度的3/5~2/3的位置设置有雨水弃流腔净化控制孔(9),弃流雨水收集腔(1)的侧壁的中下部设置有雨水弃流腔控制孔(10),弃流雨水收集腔(1)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滑道(11),弃流雨水收集腔(1)中的漂浮球(16)采用连接杆(12)和活塞滑道(11)上的滑动活塞(14)连接,连接杆(12)的上部连接有漂浮球(16),下部连接有滑动活塞(14),滑动活塞(14)套在活塞滑道(11)的底部;雨水除污腔(2)中设置有除污篮(18),上方有雨水除污腔检修盖(17);雨水过滤腔(3)中设置有过滤装置(21),过滤装置(21)中设置有水质净化层(22)、无纺土工布层(23)、除油层(24)、水盐、重金属离子吸附层(25),上方设置有雨水过滤腔检修盖(20);雨水除污腔(2)和雨水过滤腔(3)联通处设置有砂石过滤层(19),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的下面设置有底板(13),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的两侧设置有出水侧板(15),出水侧板(15)的中部设置有雨水出水口(6),下部设置有弃流腔出水口(7),雨水除污腔(2)、雨水弃流腔(4)和雨水过滤腔(3)的容积相等,弃流雨水收集腔(1)的容积设置为雨水除污腔(2)、雨水过滤腔(3)、雨水弃流腔(4)容积的1.5~2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篦子(5)优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雨水除污腔检修盖(17)、除污篮(18)、雨水过滤腔检修盖(20)和过滤装置(21)优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除污篮(18)和过滤装置(21)定期更换,以方便维护清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设置为人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篮(18)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优先采用等间距设置,有助于雨水流进除污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