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94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涉及显示器升降支架领域,刀状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架、滑轨、升降模块以及至少一气弹簧;滑轨包含外轨、内轨以及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支撑架的内部结构薄型化的滑轨内部结构与定力弹簧排布量大瓶颈难题,滚珠及他们所夹的板体厚度因改为滚珠错位斜着排布而使滑轨厚度明显减小,并同时另辟蹊径,采用气弹簧取代定力弹簧,解决了定力弹簧的厚度方向占位大的另一个支架减薄瓶颈难题,从而摆脱了滑轨对现有技术结构整个支架厚度的限制瓶颈。

A knife like lifting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knife shaped lifting support frame, to display the lifting bracket, knife shaped lifting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base, frame, slide, lifting module and at least one air spring; the outer rail, rail includes inner rail and three column or four column ball; the inner rail by the rolling and relative navigation the outer rail of th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ba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rail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fixing spring arrangement of large amount of bottleneck existing technology suppor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in, ball and they clamp plate thickness due to the dislocation arrangement to slide sideways ball thickness decrea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way to use a gas spring instead of constant force spring, solve the thickness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stant force spring occupying large support another thinning bottleneck problems, so as to get rid of the bottleneck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slid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器(指液晶型的,包括显示器、监视器、平板型显示器,下同并简称显示器)的升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个人电脑及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是以液晶显示器为主,液晶显示器为一种平板式的显示器,因其本身无法自行竖立,而必须借助支撑架的方式将显示器设于预定位置。显示器支撑架除了提供支撑显示器的功能外,多数必须具备调整显示器高度位置的功能,这就要求显示器支撑架中连接显示器的升降模块能在支撑架中的大体竖向设置的立柱或称支架中升降,而升降模块的升降移动要顺畅,由于滚珠式滑轨具有动作顺畅,结构稳固、耐用,运动件间隙小、晃动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并安装在其中的竖向的支架中用作升降模块升降时的依托(滑轨通常成一对使用,互相平行地竖向安装设置在显示器支撑架中支架内的两侧附近)。当然,要使具有较大重量的显示器升降时操作轻便,支撑架内还必须有一能平衡显示器重量分力的力源,定力弹簧因力值恒定,结构特别简单、小巧、成本低,拉伸工作时占位空间小,而被广泛采用,定力弹簧两端设于支架与升降模块6a(或滑轨中的内轨,因升降模块与内轨是固连的)上。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时下人们审美趣味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要求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更加薄型化(主要是其中支架的薄型化,要求呈长而扁的板体状),但支撑架发展历史很长,已经几代减薄,再进一减薄将非常困难,目前与本技术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薄型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其构造大致如下(请参见图9、1所示),包括:一板体状的底座;一支架7a,为板体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底座上,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两滑轨10a,相互平行地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两侧并固定在形成所述容置槽的壁面上;一升降模块6a,包括一滑动件61a、一屏俯仰枢纽单元、屏自身摆转枢纽单元、一连接显示器的屏连接板;两所述滑动件两侧分别对应两所述滑轨;屏俯仰枢纽单元用于调节显示器的俯仰视角;屏自身摆转枢纽单元用于调节显示器自身的摆转角度;至少一定力弹簧8a,所述每一定力弹簧8a包括一卷绕部81a和一连接端82a,且所述卷绕部81a的卷绕轴线大体水平并平行于所述两滑轨10a所在的公有面,所述连接端82a和卷绕部81a分别设连所述滑动件61a(或后面所述滑轨10a中的内轨上)与支架7a;当所述滑动件61a沿所述两滑轨导引路径向下方滑动时,所述定力弹簧8a被相应拉伸而保持弹性拉力恒定以用来平衡显示器重力,使显示器可任意随停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为能进一步调节显示器的视角,支架7a底部有的还设有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a。特别需指出的是,上述中所述滑轨10a对支架的薄型化很重要,在现有技术其具体又包括:一外轨1a,从横断面看大致呈U字形,也即包括一连体部12a和由连体部12a相连的两大体平行、相邻的板状滚道板11a;所述连体部12a一般为所述两滚道板11a的同侧纵向边缘一体延伸弯曲互连而成并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支架7a内的两侧固连;一内轨2a,具有一滚道部21a和一连接部22a,滚道部21a为板体状并设置于该两滚道板11a之间且与外轨1a各处保持间隙;所述连接部22a由滚动部21a板体一体弯延形成,用于连接显示器支撑架中的升降模块6a中的滑动件61a。两列滚珠(滚珠3a为钢珠)及一对应的珠架4a,所述珠架4a从滑轨横断面看大体呈U字形,设于所述外轨1a与内轨2a之间,其开口方向与外轨1a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同;两列滚珠3a中的每个滚珠3a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珠架4a对应的两列容纳孔中;滚道部21a板体的两侧面与邻近的两滚道板11a之间各分别共同夹持抵触一列滚珠3a;且内轨2a与外轨1a在与各滚珠3a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凹槽状的滚珠导引与均载用的滚道(每一滑轨的内轨1a与外轨2a上各自所属的两列滚道共同对应形成两条滚珠3a滚动的通道)。由此,内轨a2与外轨1a之间通过滚珠a3的滚动的而相对移动,使显示器支撑架的升降模块受滚珠滑轨滚道的导引而沿着一直线路径往复位移。但现有技术薄型支撑架中的滚珠滑轨为两列滚珠且排布为对位排布,即从滑轨的横断面看,该现有技术中的滑轨中两列滚珠的滚珠排布(假设两列滚珠恰各有一个滚珠运动到在该横断面上)为:其两滚珠的连心线是沿滑轨厚度方向的(滑轨的厚度方向业界定义为大体垂直于外轨两滚道板板面的方向),也即业内所称之为的滚珠列的“对位”排布(据此我们在该横断面上也可对通过两列滚珠的连心线的面的法线方向与该滑轨厚度方向倾斜一角度的滚珠排布称之为“错位”排布,当然目前现有技术的滑轨尚未见此种错位排布,因如两列滚珠处于错位排布则内轨2a将在外轨中无法被定位、稳定住)。使得滑轨的总厚度为:外轨1a的两滚道板11a的厚度+两列滚珠的直径+两列滚珠之间处所述内轨2a板体的最小厚度;显然会依然比较厚。支撑架的薄型化的主要瓶颈除了在滑轨厚度还有定力弹簧的布置,而现有技术中定力弹簧的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大体水平并平行于所述两滑轨所在的公有面,而卷绕部因是弹簧用薄钢片卷绕而成,其外形的直径因升降拉伸次数的寿命要求而不能很小,因此也成了第二个支架减薄的一大瓶颈,当然,现有滑轨还有其它一些结构因素阻碍支架的减薄。因此,现有技术受限于这些构造因素,限制了其在有更薄滑轨要求的显示器支撑架内的使用。由于近年来显示器支撑架等电子产品机构设计的进步,人们追求越来越薄的支架外观,因此现有技术的用途将受到相当限制,无法适用于更加薄型的显示器支撑架产品。故如何由现有结构进行支架厚度减少的改良,实现生产具有更薄要求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已成为本行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以克服现有技术支架厚度仍旧偏厚的缺陷,以及需两根滑轨同时使用才比较有刚度、结构复杂的缺陷,使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外观更薄、更加美观,满足人们追求薄型化和新的时尚审美要求,进一步扩大其在具有更加薄型的要求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应用。本申请的在先申请的申请号分别为2016206109765和201620614191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包括:一板体状的底座,设于工作面上;一支架,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所述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支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并与容置槽相通;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一外轨,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两所述滚道板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一内轨,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并设置于两所述滚道板之间,和由所述滚道部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内轨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所述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所述珠架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四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设置有两列滚珠,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板体状的底座,设于工作面上;一支架,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所述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支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并与容置槽相通;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一外轨,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两所述滚道板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一内轨,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并设置于两所述滚道板之间,和由所述滚道部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内轨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所述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所述珠架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四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设置有两列滚珠,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另两列滚珠,该另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二连心线;所述第一连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心线,两所述连心线同侧的两端点的连线方向倾斜于两所述滚道板板面;所述第一连心线与所述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三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所述三列滚珠的球心大体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点的一个滚珠,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点的两滚珠;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小于等于所述三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所述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所述外轨分别固设于形成所述容置槽的壁面上;一升降模块,包括一滑动件、一屏连接板;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部固连;至少一气弹簧,大体沿所述支架纵向设置,所述气弹簧下端连接所述支架下部,上端连接所内轨;当所述滑动件连同所述内轨向下方移动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并保持近似恒定的弹性顶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0 CN 2016206109765;2016.06.20 CN 201620611.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板体状的底座,设于工作面上;一支架,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所述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支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并与容置槽相通;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一外轨,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两所述滚道板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一内轨,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并设置于两所述滚道板之间,和由所述滚道部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内轨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所述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所述珠架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四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设置有两列滚珠,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另两列滚珠,该另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二连心线;所述第一连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心线,两所述连心线同侧的两端点的连线方向倾斜于两所述滚道板板面;所述第一连心线与所述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三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所述三列滚珠的球心大体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点的一个滚珠,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点的两滚珠;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小于等于所述三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所述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所述外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工宋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