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辉专利>正文

能量发生器、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368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属于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技术领域。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电容器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与所述导电容器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容器固定连接;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部,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的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电方式并非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不需要消耗传统能源;能够直接从组成原子的“微子”中和平取出并形成电能;发电过程,无污染,无辐射,无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发生器、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属于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发电方法包括利用水力势能、煤炭、石油、可燃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化学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及核能等,都是从一种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发电的新设备及新方法,所述新设备和新方法摆脱了传统发电理论和方法,不通过能量转换方式形成电能,而是通过高压电源所产生的高压电能去激发在原子核形成时凝聚的微子,微子摆脱原子核中心的吸引被高速释放出来,用线圈或导体或二者混合接收这些微子并导出,就形成了增大的电能。这种发电方法无辐射、无污染、无泄漏、零排放。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能量发生器,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一导电容器1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1内、与所述导电容器1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2;所述拉弧放电装置2通过连接部2-1与所述导电容器1固定连接;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1内部,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1的端部;所述拉弧放电装置2采用火花塞。所述拉弧放电装置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3相连接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2-2,所述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所述拉弧放电装置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3相连接的转轴2-3,所述转轴2-3由电机2-6及电机输出轴2-7输出连接,所述转轴2-3上安装有与其绝缘的导电滑环2-4,所述导电滑环2-4上固定有放电针2-5,所述放电针2-5是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所述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所述导电容器1采用的在拉弧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上述制成导电容器1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结构。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粉体或导电薄膜,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碱类化合物、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非金属,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料。所述导电容器1还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2绝缘的永磁铁、电磁铁、电磁振荡线圈、能导入导电容器内的电磁波;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的至少一种气体或/和粉体;所述振荡电磁线圈设置在导电容器内,在所述振荡电磁线圈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当拉弧放电时,新产生的微子在线圈内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同时由引线将产生的微子流也即电流;所述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可外接一振荡电源,使与之相连的线圈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碱类化合物、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非金属,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料。为了在能量发生器周围产生静电场,所述能量发生器外接有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单独一个极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置或导电容器的壳体上,或者,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置和导电容器的壳体上;当所述导电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拉弧放电装置时,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可分别接到两个拉弧放电装置上。新型发电设备,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高压电源,以及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低压端相连接的能量发生器,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电流;为了达到更好的发电效果,连接于高压电源上的能量发生器可串联有多个,相邻的两个能量发生器之间可由电容或线圈或二者之间的结合相连;新型发电设备,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高压电源,以及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相连的能量发生器;所述高压电源的低压端直接输出电流,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电流;新型发电设备,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高压电源,以及能量发生器,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或低压端分别与所述能量发生器的拉弧放电装置或壳体相连。一种发电方法,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步骤一,高压电源向能量发生器输送电压和电流;步骤二:能量发生器中的拉弧放电装置拉弧放电,使气体和粉体中原子的微子被高速释放出来,被导体或线圈捕获后引出,形成微子的流动,即电流输出。如在所述能量发生器中加入磁场、静电场、电磁波、振荡电磁场中一种或多种,它们与电弧相互作用,更能加大电能的释放。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发生器、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其于一种新的能量产生方法,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现进一步补充理论支持: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宇宙中充满了极其微小但又大小不一的“微子”,这叫不可见物质,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宇宙中的黑洞主要是“微子”构成的。“微子”又是由可见物质原子衰变而来,“微子”与原子在宇宙空间中不断进行着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吸收。“微子”单体在宇宙空间是静态舒张不规则带“刺儿”的小球,本身具有质量和体积,只是它太小,现有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和它的属性。“微子”身上的“刺儿”就好比人类的小手,它能与其他“微子”身上的“刺儿”进行手拉手,能有“力”的作用,诸多“微子”手拉手就形成一张立体的网,这张有“力”的网就是万有引力场,外来“微子”在网中运动,就会引起“网”的震动,产生万有引力波,当可见物质原子外层舒张的“小手”与“网”上的“小手”有力的握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万有引力。“微子”运动时就会首先收缩“小手”变成一个圆滑的小球,运动速度低于每秒30万公里,如沿导体运动,就会形成电流。如运动速度以每秒30万公里,小球还能围绕一个中心轴线作螺旋复合运动,这就形成了光,沿一轴线作螺旋高速旋转就是量子力学常说的“波”的现象。以每秒30万公里运动的小球,就是“粒”的现象,整体去看光,就有“波粒”二象性。“微子”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其体积会收缩成一个更加微小的圆球,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收缩的程度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当“微子”体积膨胀时又吸收大量能量,膨胀的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可看成是方向相反的两个矢量,即能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微子”释放与吸收是平衡的,也就是说,能量是守恒的,广义上讲,宇宙空间诸多“微子”吸收与释放也是守恒的,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只是进行着方向性的转化,在释放和吸收两个转化过程中都可被人类利用和使用。在宇宙空间的原子衰变或分裂出来的“微子”达到一定浓度(即黑洞达到一定浓度)时,“微子”之间的碰撞增大,有的体积被压缩释放出能量,能量又更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碰撞和体积压缩,有几个还被压缩成一团,这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能量的不断增多,温度升高,整个黑洞开始旋转,几个被压缩成一团的小球,跟随旋转的过程中就像滚雪球一样,把更多的“微子”压缩到一块形成极点,这个极点是致密的大小不一的颗粒,这就是原子的不同元素,由不可见物质形成了可见物质。伴随着黑洞的旋转,整个黑洞的体积逐步缩小,原子不断形成,原子之间又进行着挤压碰撞,有的原子分裂变小,有的重新聚合变大,这又发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我们的太阳就处于这一阶段。当温度逐渐降低,原子最外层的“微子”不断脱离自身原子抛洒到空间,这叫做原子衰变。当星球中大量原子衰变就是塌陷,塌陷到一定程度就形成黑洞,黑洞又如上所述,形成星球,这就是宇宙的新陈代谢规律,此过程物质和能量都是不生不灭是守恒的。当原子处于一定温度中,原子最外层的“微子”的“刺儿”即“小手”是伸张的,它能有力的握紧其他原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能量发生器、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技术保护点】
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电容器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与所述导电容器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容器固定连接;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部,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电容器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与所述导电容器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容器固定连接;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部,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火花塞;或者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相连接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所述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附加或不附加线圈;或者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相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由电机及电机输出轴输出连接,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与其绝缘的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上固定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是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所述的导体、半导体、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附加或不附加线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容器采用的在拉弧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上述制成导电容器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结构;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粉体或导电薄膜,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碱类化合物、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非金属,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容器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绝缘的永磁铁、电磁铁、电磁振荡线圈、能导入导电容器内的电磁波;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的至少一种气体或/和粉体;所述振荡电磁线圈设置在导电容器内,在所述振荡电磁线圈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当拉弧放电时,新产生的微子在线圈内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或者由引线将产生的微子流也即电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