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行驶中连续充电的光伏智能道路及其充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充电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磁共振耦合方式为电动汽车持续行驶中充电的系统及相应光伏智能道路布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加速消耗,为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汽车产业带来了能源危机;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低碳出行,电动汽车得到飞速发展。如果供应电动汽车的电力仍由化石燃料发电厂发出,简单地以电动汽车替代内燃机汽车并不足以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另一方面,目前普及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仍为静止充电。在静止充电模式下为了缩短充电时间需要提高供电功率,但提高充电功率相应就对充电装置的性能及电网功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家庭内个人充电桩和公共区域充电桩功率一般低于40kW,充电时间较长;快速充电站的功率较大,但其充电设施与公共电网的连接会造成供公共电网的运行不稳定。此外,现有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容量有限,使得电动汽车行驶距离较短,上述因素都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瓶颈。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现有充电模式,将静态充电改为动态充电。要实现动态充电,需要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连续充电的光伏智能道路,是自上而下的四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最上层为钢化玻璃保护层(1),所述钢化玻璃层(1)用于透光及保护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内的器件;第二层内设置有光伏电池阵列(2)、定位器及检测器(5)和功率发射模块(6);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的连接关系包括下述两种情形之一,即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呈间隔交替串接或是各自相连;第三层内设置有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蓄电池(4)、控制器(7)和逆变器(8);第四层为隔离保护层(9)起到防护支撑的作用;所述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分别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连续充电的光伏智能道路,是自上而下的四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最上层为钢化玻璃保护层(1),所述钢化玻璃层(1)用于透光及保护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内的器件;第二层内设置有光伏电池阵列(2)、定位器及检测器(5)和功率发射模块(6);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的连接关系包括下述两种情形之一,即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呈间隔交替串接或是各自相连;第三层内设置有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蓄电池(4)、控制器(7)和逆变器(8);第四层为隔离保护层(9)起到防护支撑的作用;所述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分别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和所述蓄电池(4)相连,所述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用以将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产生的电能汇集到所述蓄电池(4)并对所述光伏电池阵列(2)的状态进行监控;所述蓄电池(4)与所述逆变器(8)相连,所述逆变器(8)还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相连,所述逆变器(8)用于将电能供给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所述集电装置及监控系统(3)、定位器及检测器(5)、逆变器(8)和所述蓄电池(4)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通过所述定位器及检测器(5)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蓄电池(4)实现电能的贮存、控制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实现电能的发射。2.一种实现电动汽车行驶中连续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汽车行驶中连续充电的光伏智能道路,并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器及检测器(5)相匹配的定位器及发射器(10)及与所述功率发射模块(6)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大功,赵静,张红霞,刘铁根,张以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