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科宏专利>正文

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350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对GNSS终端定位时处于多种无线信号的干扰之下,多模组同时工作时终端导航定位抗干扰能力测试需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包括:用于对与一被测目标的实际通信进行模拟并布设有若干用于与被测目标进行通信的第一天线的模拟网络,所述模拟网络对应第一辐射区域;以及,布设有若干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第二天线的干扰网络,所述干扰网络对应第二辐射区域,所述被测目标被置于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试系统具有能最大限度检验真实干扰源存在情况下的导航定位性能的优劣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测试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简称GNSS)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等,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近年来,随着车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移动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导航天线、导航系统等GNSS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导航定位功能是实现上述业务的基础,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相关业务的用户体验,因此对GNSS接收终端的导航定位性能进行测试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由于GNSS终端在定位时,多模组会同时工作,这样,GNSS终端通常处于多种无线信号的干扰之下,GNSS终端在导航定位时的抗干扰能力测试也越来越受关注,如何实现一种在导航定位时加入干扰机制的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成为目前GNSS领域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具有能最大限度检验真实干扰源存在情况下的导航定位性能的优劣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包括:用于对与一被测目标的实际通信进行模拟并布设有若干用于与被测目标进行通信的第一天线的模拟网络,所述模拟网络对应第一辐射区域;以及,布设有若干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第二天线的干扰网络,所述干扰网络对应第二辐射区域,所述被测目标被置于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试时,模拟网络模拟卫星信号的发射,通过第一天线与被测目标通信,被测物接收模拟网络的信号进行导航能力的测试,而干扰网络通过第二天线发射干扰信号对被测目标进行干扰,最大化的模拟在真实环境中被测目标面对的干扰情况,为判断导航的定位精度和灵敏度提供参考数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扰网络包括:支架;以及,承载于所述支架用于布设所述第二天线的辅助干扰环,所述第二天线环设于所述辅助干扰环;所述模拟网络包括:承载于所述支架的用于布设所述第一天线的主测试环,所述第一天线环设于所述主测试环;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处设有用于承载所述被测目标的承载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干扰环用于支撑和安装第二探头,由于第二天线均朝向主测试环的中心,从而形成了干扰平面,即对应第二辐射区,达到更好的干扰效果;而第一探头安装在主测试环上,形成模拟信号平面,即对应第一辐射区,提供卫星模拟信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第二天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投射方向朝向所述辅助干扰环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可模拟对被测目标360°范围内不同入射角度的干扰信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干扰环内部铺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天线通信的多通道链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多个通道链路的控制可以选择不同链路上连接的第二天线工作,从而形成对被测目标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干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天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投射方向朝向所述主测试环的中心,且所述主测试环的中心、所述辅助测试环的中心以及所述被测目标的物理中心相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测目标与第一天线的通信效果最佳,且第二天线对被测目标的干扰能力也达到最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测试环和所述辅助干扰环呈正交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干扰信号对主测试环的干扰降到最低,提高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测试环和所述辅助干扰环上均设有呈角锥状的吸波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干扰信号对主测试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具有能最大限度检验真实干扰源存在情况下的导航定位性能的优劣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前端子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前端子系统及所述被测目标相连的、用于依据预定策略控制所述前端子系统与所述被测目标通信并从所述被测目标或所述前端子系统获得目标数据以进行抗干扰能力测试的处理后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测目标通过前端子系统获得卫星模拟信号和干扰信号,处理后台通过与前端子系统和被测目标通信,获取判断导航定位性能的数据,最终处理判断得出对导航性能进行指示和判断的数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具有能最大限度检验真实干扰源存在情况下的导航定位性能的优劣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前端子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前端子系统及所述被测目标相连的、用于依据预定策略控制所述前端子系统与所述被测目标通信并从所述被测目标或所述前端子系统获得接收功率数据以进行抗干扰能力测试的处理后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测目标通过前端子系统获得卫星模拟信号和干扰信号,处理后台通过与前端子系统和被测目标通信,依据被测目标获取的接收功率数据判断导航定位性能的数据,最终处理判断得出对导航性能进行指示和判断的数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辅助干扰环的设计,实现了干扰信号的引入,可以得到干扰源的加入对被测目标卫星通讯灵敏度及定位精度的影响;其二,通过设置信号切换装置,对第二天线进行自动切换,形成多个角度的干扰源,且切换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多轴运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多轴运动平台的爆炸图。图中:1、支架;2、主测试环;3、第一天线;4、辅助干扰环;5、第二天线;6、吸波材料;7、多轴运动平台;71、底座;711、弧形导槽;712、挡板;72、偏移支撑板;721、导轮;722、稳定轮;73、水平支撑转盘;731、内盘体;732、外盘体;74、侧向偏转平台;741~742、转动连接部;75、十字滑台;76、抱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用于对与一被测目标的实际通信进行模拟并布设有若干用于与被测目标进行通信的第一天线3的模拟网络,模拟网络对应第一辐射区域;以及布设有若干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第二天线5的干扰网络,干扰网络对应第二辐射区域,被测目标被置于第一辐射区域与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具体的,模拟网络通常用来模拟卫星通信,模拟网络包括支架1和主测试环2,支架1放置在地面上,主测试环2竖直安装在支架1上,主测试环2可以是环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在本实施中采用环形状的主测试环2,第一天线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天线3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均投射向主测试环2的中心,第一天线3所在的平面构成上述的第一辐射区域,第一天线3与被测目标通信,用于模拟产生卫星信号;在主测试环2的上包裹有吸波材料6,吸波材料6呈角锥形,用于吸收外部的干扰信号,提高第一天线3的测试精度,同时角锥形的吸波材料6吸波面积更大,吸波效果更佳。如图1所示,干扰网络包括辅助干扰环4,辅助干扰环4安装在支架1上且与主测试环2相交叉,本实施例中主测试环2与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与一被测目标的实际通信进行模拟并布设有若干用于与被测目标进行通信的第一天线(3)的模拟网络,所述模拟网络对应第一辐射区域;以及,布设有若干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第二天线(5)的干扰网络,所述干扰网络对应第二辐射区域,所述被测目标被置于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与一被测目标的实际通信进行模拟并布设有若干用于与被测目标进行通信的第一天线(3)的模拟网络,所述模拟网络对应第一辐射区域;以及,布设有若干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第二天线(5)的干扰网络,所述干扰网络对应第二辐射区域,所述被测目标被置于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网络包括:支架(1);以及,承载于所述支架(1)用于布设所述第二天线(5)的辅助干扰环(4),所述第二天线(5)环设于所述辅助干扰环(4);所述模拟网络包括:承载于所述支架(1)的用于布设所述第一天线(3)的主测试环(2),所述第一天线(3)环设于所述主测试环(2);所述第一辐射区域与所述第二辐射区域的重叠区域处设有用于承载所述被测目标的承载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天线(5)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投射方向朝向所述辅助干扰环(4)的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抗干扰能力测试前端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天线(3)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投射方向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科宏
申请(专利权)人:刘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