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06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尘轴承,解决了防尘盖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向内或者向外的翘曲,从而导致灰尘、铁屑更容易进入轴承内部,甚至影响轴承的运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尘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保持架,以及设置在保持架上的若干滚珠,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还卡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内环设置有与防尘盖一体成型的内翻边,所述轴承内圈处设置有与内翻边配合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内翻边之间留有间隙,其防尘盖与轴承连接的结构强度高,防尘盖不易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轴承
本技术涉及机械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防尘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广泛用于机械领域,是用来保持轴的中心位置及控制轴运动的机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系数;为了避免轴承的滚珠直接暴露在外,很多设计员在轴承上增设了防尘盖,来避免滚珠被灰尘、杂物所侵蚀。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34898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尘轴承,该防尘轴承包括外圈、内圈、滚珠,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滚珠,外圈的内圆面的两侧均开设外圈防尘槽,外圈与内圈之间布置防尘盖,防尘盖的边缘处设置有突起部,突起部卡入外圈的防尘槽内;加装防尘盖的轴承在施工现场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现场的灰尘和杂物进入轴承内部,从而防止轴承内部卡死,损坏轴承的现象。但是,上述专利带有防尘盖的轴承中,为了避免防尘盖影响轴承内圈的转动,防尘盖的边缘与轴承内圈之具有间隙,使朝向轴承内圈一侧的防尘盖处于悬空状态,防尘盖本身就仅仅为一薄金属片,容易变形,该种防尘盖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向内或者向外的翘曲,从而导致灰尘、铁屑更容易进入轴承内部,甚至影响轴承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轴承,其防尘盖与轴承连接的结构强度高,防尘盖不易发生形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尘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保持架,以及设置在保持架上的若干滚珠,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还卡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内环设置有与防尘盖一体成型的内翻边,所述轴承内圈处设置有与内翻边配合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内翻边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保持架以及滚珠的设计形成了滚珠轴承所必需的各个组件,通过防尘盖的设计,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滚珠轴承内部,起到保护轴承的效果,在防尘盖朝向轴承内圈的边沿上设置内翻边,轴承内圈上设置和内翻边相配合的弧形凸起,通过内翻边的设计,能够提升防尘盖的结构强度,避免防尘盖发生向内或者向外的翘曲,弧形凸起的设计能够较大限度的降低防尘盖在发生位移或者轻微形变时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在防尘盖发生形变时轴承内圈与防尘盖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影响轴承的运行。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内圈上还设置与弧形凸起连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吸油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弧形凸起与内翻边之间留有间隙,吸油毡的设计能够用于吸收轴承内部向弧形凸起与内翻边之间移动的油脂,从而减少油脂的泄露。作为优选,所述内翻边上开设有若干与连接槽连通的出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翻边上开设有与连接槽连通的出油孔,轴承运行时,油脂溅射到防尘盖朝向滚珠的侧壁上,并通过离心力向内翻边处分散,通过内翻边弯曲面的导向以及出油孔的开设,油脂会通过出油孔向位于连接槽方向的吸油毡方向射出,通过吸油毡吸收油脂,避免油脂残留在内翻边处无法起到润滑,提高了油脂的利用率。作为优选,所述内翻边环向均等分布有若干第一泄压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泄压槽的设计能够减少内翻边形变所受的压力,便于成型,且第一泄压槽能减轻内翻边弯折所受的形变压力。作为优选,所述防尘盖的外环处设置有与防尘盖一体成型的外翻边,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卡接外翻边的卡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翻边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防尘盖的结构强度,通过卡接槽与轴承外圈的卡接,使防尘盖与轴承外圈能够实现同步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外翻边上环向均等分布有若干第二泄压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泄压槽的开设能够减少外翻边形变所受的压力,便于外翻边的成型,且第二泄压槽能够减轻外翻边弯折所受的形变压力。作为优选,轴承外圈设置有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槽的设计能够便于轴承与轴承座或者其他用于支撑轴承的支撑体之间的卡接,同时能够增大支撑体与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卡接的牢固度,避免轴承从支撑体中脱出。作为优选,所述轮槽的底面设置为磨砂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砂面的设计能提升支撑体与轴承之间连接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支撑体与轴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防尘轴承通过防尘盖的设计,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滚珠轴承内部,起到保护轴承的效果;在防尘盖上设置外翻边、内翻边,增加了防尘盖的结构强度,轴承内圈上弧形凸起的设计能够较大限度的降低防尘盖在发生位移或者轻微形变时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在防尘盖发生形变时轴承内圈与防尘盖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影响轴承的运行;吸油毡的设计能够减少油脂的泄露,同时进一步起到润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尘轴承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一种防尘轴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轴承内圈;11、转动腔;111、弧形凸起;12、连接槽;13、吸油毡;2、轴承外圈;21、轮槽;22、卡接槽;3、保持架;4、滚珠;5、防尘盖;51、外翻边;511、第二泄压槽;53、内翻边;531、第一泄压槽;532、第一弧形部;533、第三弧形部;534、第二弧形部;535、出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防尘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以及与轴承内圈1同轴设置的轴承外圈2,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设置有保持架3以及均等嵌设在保持架3上的若干滚珠4。轴承外圈2的外环侧壁上周向开设有与轴承外圈2同心设置的若干轮槽21,轮槽21的底面设置为磨砂面。参见图3和图4,保持架3的两侧还卡接有与轴承外圈2连接的防尘盖5。轴承外圈2的内环两侧边对称开设有供防尘盖5卡接的卡接槽22,卡接槽22呈反向轴承内环方向凹陷的弧形环槽。防尘盖5的外环反向保持架3方向弯曲翻卷形成卡接在卡接槽22内的外翻边51。外翻边51均等开设有若干第二泄压槽511,方便了外翻边51的翻卷。参见图4和图5,防尘盖5的内环朝向保持架3方向弯曲翻卷形成内翻边53,轴承内圈1上设置有供内翻边53穿设的转动腔11,转动腔11的内腔与内翻边53之间留有空隙。内翻边53上周向均等开设有若干第一泄压槽531,方便了内翻边53的翻卷。参见图1和图5,内翻边53包括向转动腔11方向弯曲的第一弧形部532以及反向转动腔11向防尘盖5朝向保持架3一端面弯曲的第三弧形部533。其中第一弧形部532和第三弧形部533之间还通过向转动腔11底部凸出的第二弧形部534连接。且第三弧形部533的边沿与防尘盖5之间留有间隙。轴承内圈1位于转动腔11远离保持架3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一弧形部532方向凸出的弧形凸起111。弧形凸起111接近但是与第一弧形部532之间不相接触。轴承内圈1位于转动腔11靠近保持架3的一侧还连接有向轴承内圈1的轴线方向凹陷的连接槽12。连接槽12内嵌设有吸油毡13,吸油毡13同样与防尘盖5相接近但不接触。内翻边53上还开设有若干朝向吸油毡13方向的出油孔535。轴承旋转过程中,位于轴承内部的油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防尘盖5方向飞溅,接触到防尘盖5内壁后,顺着防尘盖5的壁面下滑至内翻边53处,并通过内翻边53的第一弧形部532和第二弧形部534的导向,从出油孔535方向溅射到吸油毡13上,通过吸油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尘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轴承外圈(2)、设置在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的保持架(3),以及设置在保持架(3)上的若干滚珠(4),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之间还卡接有防尘盖(5),所述防尘盖(5)的内环设置有与防尘盖(5)一体成型的内翻边(53),所述轴承内圈(1)处设置有与内翻边(53)配合的弧形凸起(111),所述弧形凸起(111)与内翻边(53)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轴承外圈(2)、设置在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之间的保持架(3),以及设置在保持架(3)上的若干滚珠(4),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之间还卡接有防尘盖(5),所述防尘盖(5)的内环设置有与防尘盖(5)一体成型的内翻边(53),所述轴承内圈(1)处设置有与内翻边(53)配合的弧形凸起(111),所述弧形凸起(111)与内翻边(53)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上还设置与弧形凸起(111)连接的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内设置有吸油毡(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尘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平陆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弘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