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264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与传统集聚纺纱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且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极大地降低了集聚纺纱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纺纱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集聚纺纱技术由于既具有传统的环锭纺纱的优点,又能显著改善纱线在毛羽数量和强度等方面性能,被广泛推广应用于纺织领域,集聚纺纱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集聚纺纱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气流式集聚纺纱,例如专利CN104131371A公开了一种集聚纺纱装置,包括牵伸装置和设置在牵伸装置前面的集聚装置,牵伸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前罗拉和与前罗拉相切的前皮辊,集聚装置包括阻捻罗拉、阻捻皮辊、负压吸风异形管、气流导向片以及透孔胶圈,阻捻罗拉设置在前罗拉前面,负压吸风异形管设置在前罗拉和阻捻罗拉之间,透孔胶圈套设在阻捻罗拉上且阻捻皮辊压在透孔胶圈上,负压吸风异形管上侧紧贴透孔胶圈上,气流导向片设置在前皮辊和阻捻皮辊之间,上述集聚纺纱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无需更换细纱机,但进行气流集束时需要压力较高的负压气流,才能保证最终形成的集聚纱的品质,进行集聚纺纱的能耗较高。为了进一步减少能耗,降低集聚纺纱的成本,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人员对于集聚装置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改变集聚槽的形状,例如专利CN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所述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所述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所述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所述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所述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的气流方向与网格圈的夹角为15~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所述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所述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所述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所述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所述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的气流方向与网格圈的夹角为15~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顶端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与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的高度相等,或者顶端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比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高2~5mm;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与过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且垂直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出气口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过侧方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且垂直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出气口中心连线的平面将该中心连线分为两段,其中一段的长度为该中心连线长度的0.3~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聚槽的长为20~25mm,宽为1~3mm;所述集聚槽的开槽方向垂直于纱条运行方向,或者与纱条运行方向呈10~30°夹角,所述集聚槽内负压气流的压力为-500~-1000P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婷张玉泽王姜丁倩江慧肖岚陈南梁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