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升降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6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升降杆,包括固定杆,还包括升降杆和丝杆;固定杆内部中空,其上下贯通,以套设于升降杆的外部;升降杆的外侧壁上下分别通过固定杆横向限位,其内部中空,且其内侧壁分布有内螺纹,其底部开口;丝杆外部表面分布有外螺纹,其底部连接有电机;电机固设于固定杆的下部,且其与控制电路连接;固定杆和升降杆之间还设有止转结构,以阻止升降杆升降时旋转;升降杆的内螺纹和丝杆的外螺纹相配合;使得固定杆、升降杆以及丝杆形成丝杆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特别适合摩托车安装,利于摩托车相关功能扩展,供电容易,利于适应摩托车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升降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警灯杆,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升降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普及,城市交通日益繁忙,骑警由于其机动性、灵活性,在交通执法、疏导以及秩序维护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然而骑警的工作能力又受工作设备的制约,其中,警用摩托车的警灯杆,大多在固定杆的顶端设置发光的闪烁灯头。由于功能过于简单,不可以电控升降,受其限制,只能作为近距离防护警示,不利于功能扩展;在现有技术中,气动伸缩杆体积和重量比较大、有一个外置气瓶,既影响外观,又占用空间,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骑警工作需求;手动伸缩杆,需停车手动操作,不够智能。以上不足,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进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摩托车工作环境、利于功能扩展的智能升降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升降杆,包括固定杆,还包括升降杆和丝杆;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其上下贯通,以套设于升降杆的外部;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上下分别通过固定杆横向限位,其内部中空,且其内侧壁分布有内螺纹,其底部开口;所述丝杆外部表面分布有外螺纹,其底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设于固定杆的下部,且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升降杆之间还设有止转结构,以阻止升降杆升降时旋转;所述升降杆的内螺纹和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相配合;使得所述固定杆、所述升降杆以及所述丝杆形成丝杆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升降杆之间通过限位件实现横向定位;所述限位件包括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固设于固定杆的顶部,并以其内侧壁对升降杆上横向定位;所述下限位件固设于升降杆的底部外侧,并以其外侧壁与固定杆内侧壁滑接,以实现对升降杆下横向定位。所述上限位件的底侧对下限位件限位,以阻止升降杆运动过位。进一步的,所述止转结构为竖向滑接横向卡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件内壁设有导向头,所述升降杆的外壁设有导槽,所述导向头和所述导槽形成竖向滑接横向卡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有计时电路,所述计时电路用以控制电机运行时长,以对升降杆运动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旋转轴与丝杆的旋转轴同轴固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内螺纹为连续内螺纹,所述丝杆的外螺纹为连续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副为螺纹丝杆副。进一步的,还包括警灯,所述警灯固设于升降杆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丝杆副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特别适合摩托车安装,利于摩托车相关功能扩展,尤其是利于骑警开展工作;2、电动伸缩结构,可替代气动伸缩结构,结构更加简洁合理,供电容易,可通过摩托车自身电源或外接电池供电,电源占用空间小,可以实现全天候使用;3、上、下限位件,导向头导槽结构,使得升降杆运行平稳、限位效果好,利于适应摩托车工作环境。4、相比手动伸缩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上限位件,2-升降杆,3-丝杆,4-电机,5-连接件,6-固定杆,7-导槽,8-固定孔,9-导向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智能升降杆包括固定杆6、升降杆2、丝杆3。固定杆6内部中空,其上下贯通,使用时套设于升降杆2的外部。升降杆2的外侧壁上下分别通过固定杆6横向限位,其内部中空,且其内侧壁分布有连续内螺纹,其顶部设有固定孔8,其底部开口。丝杆3外部表面分布有连续外螺纹,其底部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旋转轴优选与丝杆3的旋转轴同轴固接。电机4固设于固定杆6的下部,且其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机4优选为步进电机。上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以能够实现升降杆2升降为准。上限位件1为冒状,上下贯通,通过插入固定杆6的顶部螺纹连接,实现固接,导向头9位于上限位件1内侧壁,竖向设置,以与升降杆2外侧竖向设置的导槽7相配合,上限位件1内侧壁与升降杆2外侧壁相互作用,实现对升降杆2上横向限位;导向头9和导槽7相配合实现竖向滑接横向卡合结构,以实现阻止升降杆2升降时发生旋转;下限位件由升降杆2的底端外周表面向外凸起形成,并以其外侧壁与固定杆6内侧壁滑接,以实现对升降杆2下横向定位。使用时,上限位件1的底侧可以对下限位件限位,以阻止升降杆2运动过位。控制电路优选还连接有计时电路,计时电路用以控制电机4运行时长,以对升降杆2进行运动限位,可提前避免电机4过载运行、升降杆2运动超范围。上述结构使得固定杆6、升降杆2以及丝杆3形成丝杆副。优选为螺纹丝杆。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摩托车安装,可以作为骑警摩托车后杆,以扩展各种功能,如将警灯通过固定孔8安装于升降杆2的顶部。使用时,可通过两连接件5与摩托车架体进行固定。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升降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升降杆,包括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杆和丝杆;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其上下贯通,以套设于升降杆的外部;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上下分别通过固定杆横向限位,其内部中空,且其内侧壁分布有内螺纹,其底部开口;所述丝杆外部表面分布有外螺纹,其底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设于固定杆的下部,且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升降杆之间还设有止转结构,以阻止升降杆升降时旋转;所述升降杆的内螺纹和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相配合;使得所述固定杆、所述升降杆以及所述丝杆形成丝杆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升降杆,包括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杆和丝杆;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其上下贯通,以套设于升降杆的外部;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上下分别通过固定杆横向限位,其内部中空,且其内侧壁分布有内螺纹,其底部开口;所述丝杆外部表面分布有外螺纹,其底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设于固定杆的下部,且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升降杆之间还设有止转结构,以阻止升降杆升降时旋转;所述升降杆的内螺纹和所述丝杆的外螺纹相配合;使得所述固定杆、所述升降杆以及所述丝杆形成丝杆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升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升降杆之间通过限位件实现横向定位;所述限位件包括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固设于固定杆的顶部,并以其内侧壁对升降杆上横向定位;所述下限位件固设于升降杆的底部外侧,并以其外侧壁与固定杆内侧壁滑接,以实现对升降杆下横向定位,所述上限位件的底侧对下限位件限位,以阻止升降杆运动过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交智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