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3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包括:浮石145~160重量份;碎石240~250重量份;水泥115~130重量份;粉煤灰20~24重量份;减水剂0.6~0.8重量份;水40~60重量份;铁尾矿砂20~30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工业废弃物,充分响应国家对应绿色施工的号召。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质量轻、透水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更好的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可以应用在矿场周围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休闲广场,人行道、住宅小区的绿化带、停车场、屋顶花园、公路隔离带和建筑物墙面绿化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绿色植物扎根土壤,通过光合作用给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氧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片土地都被混凝土覆盖,使得绿色植物与混凝土这两个与人类利益密不可分的事物处在了对立面:绿色植物、花草无法在混凝土上生存;混凝土覆盖处,植被消失。现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城市生态化建设也逐步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因此,如何改变绿色植被与混凝土无法共存的局面,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同时又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混凝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通过调整混凝土自身结构,提高混凝土的透水性、降低混凝土的碱性给植物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生长环境。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包括:浮石145~160重量份;碎石240~250重量份;水泥115~130重量份;粉煤灰20~24重量份;减水剂0.6~0.8重量份;水40~60重量份;铁尾矿砂20~30重量份。进一步,所述水泥为P.O42.5级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000kg/m3。进一步,所述浮石的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1707kg/m3,堆积密度862kg/m3,吸水率为9.92%。进一步,所述碎石是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2543kg/m3,堆积密度1370kg/m3。进一步,所述粉煤灰的密度为2200kg/m3。进一步,所述铁尾矿砂粒径为0.075mm~0.16mm,表观密度为2956kg/m3,堆积密度1737kg/m3。进一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参考数据为25%,密度为1100kg/m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骨料;步骤二,在骨料搅拌均匀后加水,搅拌水和骨料2.5~3分钟,搅拌至骨料颗粒表面湿润即可;步骤三,把准备好的水泥和粉煤灰倒在骨料上,进行骨料搅拌,搅拌时间为5~8分钟左右,保证骨料被水泥裹住;步骤四,准备减水剂和水;步骤五,把剩下的水,倒入骨料和水泥中搅拌,当骨料被水泥胶凝材料完全包裹后,表面并泛有光泽,即可装模成型,得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养护3-10天;步骤六,将草籽、肥料和土壤按比例搅拌均匀后撒入成型后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中。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草籽为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多变小冠花和串叶松香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在矿场周围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休闲广场,人行道、住宅小区的绿化带、停车场、屋顶花园、公路隔离带、建筑物墙面绿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现有制备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并且改进现有的制备工艺,综合考虑了轻骨料吸水的问题,前期制备混凝土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得到骨料附加水量为骨料吸水率测定水得到的70-80%。(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粉煤灰和铁尾矿沙均为工业放弃物,生产成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后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的目的,充分响应国家对应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的号召。(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改进了骨料,加入了轻骨料浮石,使得生态混凝土的质量减轻。(4)制备的植生型混凝土具有高透水性和良好透气性,使得植物更好的生长。(5)在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中加入浮石,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碱性,为草籽成活创造条件。(6)本专利技术中草籽选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多变小冠花和串叶松香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充分考虑到了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恶劣、复杂环境,所选草籽均为适应性广,抗寒而耐高温,耐水淹,抗病虫能力强,耐盐碱,固土含水能力强且成活率高的品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既能满足绿色植物生长的需求,又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植被与混凝土载体有机结合从而取得长期的生态恢复效果。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包括:浮石145~160重量份;碎石240~250重量份;水泥115~130重量份;粉煤灰20~24重量份;减水剂0.6~0.8重量份;水40~60重量份;铁尾矿砂20~30重量份。其中,所述水泥为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000kg/m3;所述浮石的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1707kg/m3,堆积密度862kg/m3,吸水率为9.92%;所述碎石是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2543kg/m3,堆积密度1370kg/m3;所述粉煤灰的密度为2200kg/m3;所述铁尾矿砂粒径为0.075mm~0.16mm,表观密度为2956kg/m3,堆积密度1737kg/m3;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参考数据为25%,密度为1100kg/m3。表1专利技术人根据实验并计算得出的原配方(单位:重量份)表2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7d和28d强度数据记录实施例水灰比7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10.2811.215.720.318.913.730.349.214.3根据实验制备,强度测定后,得出数据记录:表3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实施例水灰比孔隙率透水系数10.2819.20%5.22mm/s20.3122.31%6.23mm/s30.3420.87%5.81mm/s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骨料(按照骨料粒径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步骤二,在骨料搅拌均匀后添加水(骨料吸水率测定得到水量的70-80%),外加量为9-12重量份,然后搅拌水和骨料2.5~3分钟,搅拌至骨料颗粒表面湿润即可,最多到五分钟即可;步骤三,把搅拌好的骨料中间弄成一个坑状(方便加水泥和粉煤灰),把准备好的水泥和粉煤灰倒在骨料上,进行骨料搅拌,搅拌时间为5~8分钟左右,保证骨料被水泥裹住;步骤四,准备减水剂和水;计算减水剂体积,用量筒称量,先倒减水剂,然后用准备好的一小部分水冲洗量筒,保证减水剂量够,不粘在量筒壁上;步骤五,把剩下的水,倒入骨料和水泥中搅拌,当骨料被水泥胶凝材料完全包裹后,表面并泛有光泽。即可装模成型,得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养护3-10天,得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步骤六,将草籽、肥料和土壤按比例搅拌均匀后撒入成型后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中。也可以使用喷枪将植物种籽喷入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中。其中,所述草籽为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多变小冠花和串叶松香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充分考虑到了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应用恶劣、复杂环境,所选草籽均为适应性广,抗寒而耐高温,耐水淹,抗病虫能力强,耐盐碱,固土含水能力强且成活率高的品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制备方法简单,既能满足绿色植物生长的需求,又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植被与混凝土载体有机结合可使土壤获得长期的生态恢复。使用的粉煤灰和铁尾矿沙均为工业放弃物,生产成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后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的目的,充分响应国家对应绿色施工的号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在矿场周围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化带、城市休闲广场,人行道、住宅小区的绿化带、停车场、屋顶花园、公路隔离带、建筑物墙面绿化中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石145~160重量份;碎石240~250重量份;水泥115~130重量份;粉煤灰20~24重量份;减水剂0.6~0.8重量份;水40~60重量份;铁尾矿砂20~3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石145~160重量份;碎石240~250重量份;水泥115~130重量份;粉煤灰20~24重量份;减水剂0.6~0.8重量份;水40~60重量份;铁尾矿砂20~30重量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42.5级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000kg/m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石的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1707kg/m3,堆积密度862kg/m3,吸水率为9.9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是粒径为4.75mm~9.5mm,表观密度为2543kg/m3,堆积密度1370kg/m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的密度为2200kg/m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尾矿砂粒径为0.075mm~0.16mm,表观密度为2956kg/m3,堆积密度1737kg/m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焕琴齐梦麻建锁李雪娜陈硕郭腾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