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205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包括,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和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自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一侧向外延伸;旋动单元,包括转轴组件和转盘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相连接;支撑体、转动单元、伸缩单元、裁切组件、传动组件、回弹组件、运输组件,与所述转动单元相邻设置,包括运输动力块和输送带,所述运输动力块驱动输送带循环运动;以及,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对拉手进行夹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剪断装置及拉手夹持运输装置自动化的完成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环生产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公共汽车,城市客车,即巴士或大巴,是客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决城市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交通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的乘公交车出行。公交车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象征,更是城市对外形象的一扇窗口,近几年来,由于城市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大量市民逐渐转移到“挤公交”,公交车辆设有乘客座椅及供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踏板低,在供乘客站立走动的通道两侧各具有一个横杆,横杆上安装有许多吊环扶手,吊环被广泛使用在公交车上,生产吊环的设备有很多,但就目前生产吊环固定带的设备来说,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耗时耗力,效率低,不便于推广使用。TPU阻燃性拉手带的是采用TPU阻燃织带为主要材料进行生产的,具有良好的阻燃防火性和牢固性,有效避免了汽车在行驶中急刹车,造成的拉手带断裂的情况发生。公交拉手作为公共设施一部分,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便利,采用聚碳酸酯(防弹胶)作为拉手原料粒子,无论何种冲力,也不会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公交拉手吊带作为中间一部分,也是起到相当的作用,因此对吊带的材质要求很高。防火织带具有抗阻燃、高强度、耐高温、耐磨等众多特点,现广大公交公司及地铁公司均采用此类织带作为拉手吊带。传统的公交车拉手吊带在生产加工后很多都是直接进行人工剪断,但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流程,人工剪断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人工剪裁的质量存在一定瑕疵,同时在车间的生产中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剪断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其操作灵活性强,简单实用,替代了单一的人工剪裁,使得生产更具高效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和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自所述支撑底座上端一侧向外延伸;旋动单元,包括转轴组件和转盘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相连接;支撑体,区分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转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伸缩单元,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和搬运单元之间;裁切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的侧边,包括上切件和下切件;传动组件,与所述裁切组件的侧边进行连接并形成传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动力件和传力件;回弹组件,与所述裁切组件的上切件的侧边相连接;运输组件,与所述转动单元相邻设置,包括运输动力块和输送带,所述运输动力块驱动输送带循环运动;以及,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对拉手进行夹持。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弹性阻尼块、耐磨块、转轴和调节件,所述耐磨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阻尼块套设于所述耐磨块外部,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块前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耐磨块内部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前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调节件的内螺纹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阻尼块内部设置有阻尼凸起,复数个阻尼凸起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耐磨块外部设置有第一阻尼条和第二阻尼条,所述第一阻尼条和第二阻尼条能够抵触所述阻尼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卷轴和防护骨架,所述防护骨架自所述卷轴边缘向外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延伸组件一端对称设置有限位轮,两个所述限位轮相邻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衔组接件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衔组接件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衔组接件包括圆盘、骨架和传送带,所述骨架自所述圆盘边缘向外延伸,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骨架上,且所述传送带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衔组接件还包括压制件,所述传送带外内侧间隔通孔且成环形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压制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制件为磁铁石。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搬运单元包括驱动件和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置于驱动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支架,所述支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包括气缸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有推杆件和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推杆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杆件为电动推杆。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还包括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托板和侧板,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回弹组件均固定于所述承托件的托板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裁切组件的上切件和下切件均为片状结构,两者在各自的中间位置处进行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切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侧边的端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切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劣弧状,其内侧面与所述回弹组件的一端进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条板状,其侧边固定于所述上切件,且与所述传力件相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力件采用偏心轮,所述回弹组件采用压缩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还包括伸缩件,与所述承托件的侧板相连接,且连同所述承托件通过支架进行悬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延伸组件(102),所述延伸组件(102)自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一侧向外延伸;旋动单元(200),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所述转轴组件(201)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202)相连接;支撑体(300),区分为第一支撑板(301)、第二支撑板(302)和底板(303),所述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均设置于所述底板(303)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301)与第二支撑板(302)平行设置;转动单元(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1)上;搬运单元(50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02)上方;伸缩单元(600),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400)和搬运单元(500)之间;裁切组件(700),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400)的侧边,包括上切件(701)和下切件(702);传动组件(800),与所述裁切组件(700)的侧边进行连接并形成传动,所述传动组件(800)包括动力件(801)和传力件(802);回弹组件(900),与所述裁切组件(700)的上切件(701)的侧边相连接;运输组件(1100),与所述转动单元(400)相邻设置,包括运输动力块(1101)和输送带(1102),所述运输动力块(1101)驱动输送带(1102)循环运动;以及,夹持组件(1200),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102)上,对拉手进行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底座(101)和延伸组件(102),所述延伸组件(102)自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一侧向外延伸;旋动单元(200),包括转轴组件(201)和转盘组件(202),所述转轴组件(201)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01)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202)相连接;支撑体(300),区分为第一支撑板(301)、第二支撑板(302)和底板(303),所述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均设置于所述底板(303)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301)与第二支撑板(302)平行设置;转动单元(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1)上;搬运单元(50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02)上方;伸缩单元(600),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400)和搬运单元(500)之间;裁切组件(700),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400)的侧边,包括上切件(701)和下切件(702);传动组件(800),与所述裁切组件(700)的侧边进行连接并形成传动,所述传动组件(800)包括动力件(801)和传力件(802);回弹组件(900),与所述裁切组件(700)的上切件(701)的侧边相连接;运输组件(1100),与所述转动单元(400)相邻设置,包括运输动力块(1101)和输送带(1102),所述运输动力块(1101)驱动输送带(1102)循环运动;以及,夹持组件(1200),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102)上,对拉手进行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饰吊环带与拉手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201)包括弹性阻尼块(201a)、耐磨块(201b)、转轴(201c)和调节件(201d),所述耐磨块(201b)设置于所述转轴(201c)上,所述弹性阻尼块(201a)套设于所述耐磨块(201b)外部,所述调节件(201d)设置于所述转轴(201c)上且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块(201a)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内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胜长江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