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188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包括污染源土壤传送单元、物理筛选单元、石块传送单元、微生物降解单元、清洗沉淀单元、脱水单元和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微生物降解和化学清洗结合的方式,土壤修复更彻底,并且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清洗液回收模块回收过程保证了滤网区水流的扰动,解决了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清洗液回收模块有效抑制了对底部沉淀物的扰动,使回收到的清洗液不含泥土杂质。

A soil remedi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microbial degra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然而现有的土壤修复设备存在修复过的土壤“沙”化严重,会带来二次污染,并且营养物也一并被过滤掉了,另外土壤清洗液的回收也存在残余土渣过多的问题,容易堵塞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能修复污染土源。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包括污染源土壤传送单元、物理筛选单元、石块传送单元、微生物降解单元、清洗沉淀单元、脱水单元和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所述污染土源传送单元的出料端与物理筛选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的石块出料端与石块传送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的泥土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微生物降解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清洗沉淀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脱水单元的入料端连接;所述脱水单元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的入料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包括微生物反应容器、营养液混合模块、进气模块和排气模块;所述营养液混合模块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上方,营养液混合模块的出料端与微生物反应容器的进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其连接处设有截流密封阀;所述进气模块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的底部;所述排气模块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侧壁上部;所述微生物反应容器内腔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所述进气模块的进气口处设有电热丝和进气风扇;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热丝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进气风扇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沉淀单元包括液压电动吊钩模块、容器模块、搅拌模块和清洗液回收模块;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和搅拌模块在容器模块内腔,并同轴心设置;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漂浮在容器模块的内部液面上;所述搅拌模块固定设置在容器模块底部;所述液压电动吊钩模块设置在清洗液回收模块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包括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所述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依次从上至下同轴心设置,其轴心位置共同连接在滤盘轴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微生物降解和化学清洗结合的方式,土壤修复更彻底,并且有效减少二次污染;2)清洗液回收模块回收过程保证了滤网区水流的扰动,解决了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3)清洗液回收模块有效抑制了对底部沉淀物的扰动,使回收到的清洗液不含泥土杂质。附图说明附图1为土壤修复设备整体方案图;附图2为微生物降解单元原理图;附图3为清洗沉淀单元内部结构A向剖视图;附图4为清洗沉淀单元内部结构B向剖视图;附图5为清洗沉淀单元俯视图;附图6为清洗液回收模块结构视图;附图7为第一滤盘示意图;附图8为第二滤盘示意图;附图9为第三滤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包括污染源土壤传送单元1、物理筛选单元2、石块传送单元4、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和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所述污染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物理筛选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石块出料端与石块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泥土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连接;所述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的入料端连接。如附图2所示,微生物降解单元5包括微生物反应容器46、营养液混合模块3、进气模块和排气模块;所述营养液混合模块3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46上方,营养液混合模块3的出料端与微生物反应容器46的进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其连接处设有截流密封阀;所述进气模块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46的底部;所述排气模块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46侧壁上部;所述微生物反应容器46内腔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所述进气模块的进气口处设有电热丝47和进气风扇48;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热丝47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进气风扇48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如附图3、4或5所示,清洗沉淀单元2包括液压电动吊钩模块、容器模块16、搅拌模块14和清洗液回收模块;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和搅拌模块14在容器模块内腔,并同轴心设置;所述清洗液回收模块漂浮在容器模块16的内部液面上;所述搅拌模块14固定设置在容器模块16底部;所述液压电动吊钩模块设置在清洗液回收模块正上方。如附图6所示,清洗液回收模块包括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所述平衡模块、过滤模块和支撑模块依次从上至下同轴心设置,其轴心位置共同连接在滤盘轴上。如附图6、7、8或9所示过滤模块包括第一滤盘24、第二层滤盘23、第三滤盘22和滤盘轴;所述第一滤盘24、第二滤盘23和第三滤盘22为与容器模块16上部内径相同的圆盘结构,并依次从下至上同轴心间距设置;在第一滤盘24、第二滤盘23和第三滤盘22的轴心处,分别设有轴承孔,并分别与滤盘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滤盘24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倒圆台形通孔;所述第二滤盘23的非圆心处设置第一局部滤网区32,第一局部滤网区32联通第二滤盘23上下两侧;第二滤盘23上表面垂直设有矩形第一扰动板34,第一扰动板34设置在与第一局部滤网区32相对轴心的中心对称处;所述第一扰动板34所在面与第二滤盘23所在面的交线经过圆心;所述第三滤盘22的非圆心处设置第二局部滤网区36,第二局部滤网区36联通第三滤盘22上下两侧,并与第二滤盘23上的第一扰动板34对应设置;第三滤盘22下表面垂直设有矩形第二扰动板35,第二扰动板35与第二滤盘23上的第一局部滤网区32对应设置;第三滤盘22上设有若干吸水通道21和硬质吸水管18,若干所述吸水通道21的入水孔设置在第三滤盘22的上表面,吸水通道21的出水端与硬质吸水管18的入水端在第三滤盘22内部连接;硬质吸水管18出水端连接柔性吸水管入水端,柔性吸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水泵,水泵出水端设置在容器模块16外侧。如附图6所示平衡模块包括砝码盘17和浮子19;所述浮子19底部与滤盘轴顶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砝码盘17均匀分布在若干吸水通道21所在圆周的外侧,并在z轴方向高出浮子19顶面,砝码盘17通过砝码盘支撑45与第三滤盘22上表面固定连接。如附图6所示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盘和支撑顶杆;所述支撑盘25由若干个薄板直叶片圆周阵列构成,支撑盘25上表面中部与滤盘轴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撑弹簧26的上端设置在若干个薄板直叶片下表面边缘处。如附图3、4和5所示液压电动吊钩模块包括电动吊钩液压缸11、电动吊钩液压缸活塞杆12、电动吊钩13、挂环20;所述电动吊钩液压缸11竖直固定在浮子正上方;所述电动吊钩13固定在电动吊钩液压缸活塞杆12末端;挂环20固定设置在浮子上表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源土壤传送单元(1)、物理筛选单元(2)、石块传送单元(4)、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和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所述污染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物理筛选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石块出料端与石块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泥土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连接;所述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的入料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源土壤传送单元(1)、物理筛选单元(2)、石块传送单元(4)、微生物降解单元(5)、清洗沉淀单元(6)、脱水单元(7)和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所述污染土源传送单元(1)的出料端与物理筛选单元(2)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石块出料端与石块传送单元(4)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物理筛选单元(2)的泥土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入料端连接;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清洗沉淀单元(6)的入料端连接;所述清洗沉淀单元(6)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脱水单元(7)的入料端连接;所述脱水单元(7)的出料端通过下料器与已修复土源传送单元(9)的入料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降解的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降解单元(5)包括微生物反应容器(46)、营养液混合模块(3)、进气模块和排气模块;所述营养液混合模块(3)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容器(46)上方,营养液混合模块(3)的出料端与微生物反应容器(46)的进料端通过下料器连接,其连接处设有截流密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王酉宁李伟孙雅楠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