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76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由多模光纤接收器、高速运算放大器、高速比较器构成并依次连接,多模光纤接收器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级隔直电容和电阻分压电路接到高速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级隔直电容和连接电源的电阻分压电路接到高速比较器的正极性输入端,高速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到后级的逻辑电路;高速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使用工作电源的中间电平。在传输速率为20Mbit/s时,光纤接收灵敏度可达到‑30dB,速率若降低至10Mbit/s时,光纤接收灵敏度可提高至‑33dB。突破了以往传输速率和光纤接收灵敏度不可兼得的瓶颈,可以满足数字化变电站中各种应用对多模光纤通信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适用于农网改造工程中的电力系统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
技术介绍
由于光纤传输具有高可靠性、传输速度快、布线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在农网改造工程中涉及智能化变电站项目时,光缆取代大部分电缆成为必然,越来越多的数据交换使用多模光纤通信技术。传统的多模光纤通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一种是采用TTL输出的多模光纤接收器直接输出,接收灵敏度虽可达到-20dB左右,但缺点是传输速率不能超过6Mbit/s;另外一种是采用模拟输出的多模光纤接收器加高速比较器,传输速率在10Mbit/s时,接收灵敏度不超过-26dB,如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it/s,接收灵敏度会下降到-23dB,缺点是传输速率和接收灵敏度不能兼得。这两种方案的缺点都极大限制了多模光纤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现有技术大多数采用TTL输出的多模光纤接收器和采用模拟输出的多模光纤接收器加高速比较器的应用电路原理图,该电路中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实用性的高灵敏度的多模光纤接收电路,可广泛应用于农网改造工程中需要多模光纤通信的设备中。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具体包括顺次连接的多模光纤接收器(U1)、高速运算放大器(U3)和高速比较器(U2),还包括第一(C1)至第四(C4)电容、第一(R1)至第八(R8)电阻,多模光纤接收器(U1)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第二电容(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后连接到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三电容(C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与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相连接,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高速比较器(U2)的正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网工程用多模光纤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具体包括顺次连接的多模光纤接收器(U1)、高速运算放大器(U3)和高速比较器(U2),还包括第一(C1)至第四(C4)电容、第一(R1)至第八(R8)电阻,多模光纤接收器(U1)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第二电容(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后连接到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三电容(C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与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相连接,高速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高速比较器(U2)的正极性输入端,高速比较器(U2)的工作电源经过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后连接到高速比较器(U2)的负极性输入端,高速比较器(U2)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峰江晨黄琴丽高强苏昕胡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