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389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包括下壳体、散热孔、挂钩、接线柱、上壳体、卡槽、紧固螺栓、螺栓孔、指示灯、开关按钮、第一插口、第二插槽、除湿盒、连接杆、散热扇、电路板、支撑柱、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卡扣、活性炭填充层、电热板、湿度传感器和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四周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挂钩,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卡扣,所述下壳体通过卡扣和卡槽与上壳体连接,所述卡槽对应开设在上壳体的两侧,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壁对应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柱,该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具有自动除湿和自动降温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
,具体为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是一个以人的视觉感受相关的概念,人眼瞳孔,会根据外界光的强弱,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在视网膜上接受的光量保持不变,以维持相同的视觉效果,这就是人的暗适应性。但人瞳孔的调节相对缓慢,需要时间,特别是傍晚太阳刚落下时,需要高照度照明。因为傍晚,人的瞳孔被不久前的太阳刺激,瞳孔很小,需要高亮度照明才能维持正常视觉。随着时间推移,人眼逐步适应暗环境,瞳孔也渐渐张开,如果将照度缓慢降低,灯光尽管暗了些,但还是觉得非常亮,此时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而且可以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有自动降温和除湿的功能,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智能照明控制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包括下壳体、散热孔、挂钩、接线柱、上壳体、卡槽、紧固螺栓、螺栓孔、指示灯、开关按钮、第一插口、第二插槽、除湿盒、连接杆、散热扇、电路板、支撑柱、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包括下壳体(1)、散热孔(2)、挂钩(3)、接线柱(4)、上壳体(5)、卡槽(6)、紧固螺栓(7)、螺栓孔(8)、指示灯(9)、开关按钮(10)、第一插口(11)、第二插槽(12)、除湿盒(13)、连接杆(14)、散热扇(15)、电路板(16)、支撑柱(17)、PLC控制器(18)、温度传感器(19)、卡扣(20)、活性炭填充层(21)、电热板(22)、湿度传感器(23)和通孔(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四周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挂钩(3),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卡扣(20),所述下壳体(1)通过卡扣(20)和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包括下壳体(1)、散热孔(2)、挂钩(3)、接线柱(4)、上壳体(5)、卡槽(6)、紧固螺栓(7)、螺栓孔(8)、指示灯(9)、开关按钮(10)、第一插口(11)、第二插槽(12)、除湿盒(13)、连接杆(14)、散热扇(15)、电路板(16)、支撑柱(17)、PLC控制器(18)、温度传感器(19)、卡扣(20)、活性炭填充层(21)、电热板(22)、湿度传感器(23)和通孔(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四周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挂钩(3),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卡扣(20),所述下壳体(1)通过卡扣(20)和卡槽(6)与上壳体(5)连接,所述卡槽(6)对应开设在上壳体(5)的两侧,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内壁对应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支撑柱(17),所述支撑柱(17)的顶部固定有电路板(16),所述电路板(16)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18)和温度传感器(19),所述支撑柱(17)的对应一侧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除湿盒(13),所述除湿盒(13)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4),所述除湿盒(13)的底部内壁对称安装有电热板(22),且两块电热板(22)之间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3),所述除湿盒(13)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充层(21),所述电路板(16)的底部通过连接杆(14)与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从克吴尚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时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