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38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30
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包括杆体、杆体上方与其平行设置用于导线汇入的PVC管、与PVC管连接且嵌套于杆体外侧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PVC管环,所述的PVC管环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孔槽,杆体包括伸入围岩的内锚固段和伸出围岩的自由段,杆体两侧对应于每个设置有PVC管环的位置分别粘贴有应变片Ⅰ,且该位置铰接有细钢筋,应变片Ⅰ根据试验要求分布于杆体的内锚固段上,细钢筋向杆体两侧分别引出粘贴有应变片Ⅱ的应变砖,且应变片Ⅱ朝向待测量界面,PVC管环与PVC管接触部位均设置有导线穿过的预留孔,外置应变仪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于应变片Ⅰ和应变片Ⅱ。为更好的研究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长期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测量装置及试验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作为一种深埋于地下的高应力结构,一旦出现施工不良、结构失效等问题,进行加固处理相当困难,因此对其不仅要考虑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更要考虑其长期耐久性问题。在预应力锚固结构内锚固段上存在两个界面:(1)杆体与注浆体之间的界面;(2)注浆体与围岩体之间的界面。研究表明,外荷载作用下杆体内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直接影响其锚固效果及耐久性。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可应用于研究诸如锚杆刚度、预应力大小、循环荷载、注浆体强度等因素对内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影响上,或将获取的现场监测数据用作对预应力锚固结构内锚固段最可能发生的破坏位置或锚固系统失效破坏模式判定上。对于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目前尚没有简单、有效的专门用于实际工程中岩土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的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0)、杆体(10)上方与其平行设置用于导线(12)汇入的PVC管(5)、与PVC管(5)连接且嵌套于杆体(10)外侧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PVC管环(4),所述的PVC管环(4)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孔槽(15),杆体(10)包括伸入围岩(3)的内锚固段(1)和伸出围岩(3)的自由段(2),杆体(10)两侧对应于每个设置有PVC管环(4)的位置分别粘贴有应变片Ⅰ(6),且该位置铰接有细钢筋(7),应变片Ⅰ(6)根据试验要求分布于杆体(10)的内锚固段(1)上,细钢筋(7)向杆体(10)两侧分别引出粘贴有应变片Ⅱ(14)的应变砖(11),且应变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0)、杆体(10)上方与其平行设置用于导线(12)汇入的PVC管(5)、与PVC管(5)连接且嵌套于杆体(10)外侧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PVC管环(4),所述的PVC管环(4)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孔槽(15),杆体(10)包括伸入围岩(3)的内锚固段(1)和伸出围岩(3)的自由段(2),杆体(10)两侧对应于每个设置有PVC管环(4)的位置分别粘贴有应变片Ⅰ(6),且该位置铰接有细钢筋(7),应变片Ⅰ(6)根据试验要求分布于杆体(10)的内锚固段(1)上,细钢筋(7)向杆体(10)两侧分别引出粘贴有应变片Ⅱ(14)的应变砖(11),且应变片Ⅱ(14)朝向待测量界面,PVC管环(4)与PVC管(5)接触部位均设置有导线(12)穿过的预留孔,外置应变仪通过导线(12)分别连接于应变片Ⅰ(6)和应变片Ⅱ(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变片Ⅱ(14)为三向应变片,其中的两向应变片相互垂直,另一向应变片位于角平分线上,每向应变片均通过导线(12)连接至外置应变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变砖(11)分别设置于每根细钢筋(7)的中段和细钢筋(7)靠近围岩(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10)侧面沿水平方向及底部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抛物线型的对中支架(8),且支架的两个底端连接于杆体(1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管环(4)通过螺孔及固定螺栓(13)与PVC管(5)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锚杆界面剪应力测量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试验步骤:S1、岩土体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峰左志武高雪池龙厚胜张炜熠陈成勇周磊生韩冰齐辉管昕昉孙辉陈鲁川高立勇朱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