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31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包括:控制系统、反力基础、位于该反力基础上的振动台架;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相连,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振动台架模拟地震振动;所述振动台架包括:承载平台、位于该承载平台的相邻侧边分别铰接有水平伺服作动器,以及位于载平台的底部铰接有若干垂直伺服作动器;且液压系统通过分配器以及液压管路将液压能源供给至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垂直伺服作动器;所述振动台架的底部且位于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和垂直伺服作动器的铰接位置分别设有相应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台架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
本技术属于地震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用于模拟地震的振动平台按用途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科研(试验)用途的,另一种是用于体验(科普)用途的,且此类平台都不具有对波形开发的接口和后台系统。这两种振动平台由于用途不同,所以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以及工艺处理就有很大差别。随着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大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视度的提高,防震减灾部门在做好业务(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急需加大在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投入,那么能够将试验和体验结合在一起的模拟地震平台在防震减灾相关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此类产品目前在行业内还属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模拟地震试验和体验与一体的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包括:控制系统、反力基础、位于该反力基础上的振动台架;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相连,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振动台架模拟地震振动;所述振动台架包括:承载平台、位于该承载平台的相邻侧边分别铰接有水平伺服作动器,以及位于承载平台的底部铰接有若干垂直伺服作动器;且液压系统通过分配器以及液压管路将液压能源供给至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垂直伺服作动器;所述振动台架的底部且位于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和垂直伺服作动器的铰接位置分别设有相应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台架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进一步,所述承载平台的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螺纹孔,且通过各螺纹孔与其上端面的过渡平台相连;所述过渡平台包括:通过各螺纹孔与承载平台相连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呈倒梯形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铺设有菱形铝板,以及侧面覆盖有铝塑板;并且,所述菱形铝板上还预留有用于安装负载的大圆孔;以及所述过渡平台的四周边沿还设有护栏。进一步,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和垂直伺服作动器与所述承载平台及反力基础的安装底板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适于四向转动的十字铰链相连。进一步,所述水平伺服作动器与垂直伺服作动器的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液压缸总成。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任务管理计算机,所述任务管理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分别与伺服控制子系统、液压源控制子系统进行通讯;其中所述伺服控制子系统适于通过相应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台架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以及还适于控制位于液压管路上的且针对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垂直伺服作动器用的伺服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通过对水平伺服作动器及垂直伺服作动器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振动台架振动,以进行地震模拟,并采集相关数据,便于后续分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振动台架的立体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渡平台的底部视图。图中:反力基础1;振动台架2、承载平台201、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垂直伺服作动器203、过渡平台204、安装架204a、铝塑板204b、菱形铝板204c、加速度传感器205、护栏206、铰链座207、安装底板208;液压管路3。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包括:控制系统、反力基础1、位于该反力基础1上的振动台架2;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相连,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振动台架2模拟地震振动;所述振动台架2包括:承载平台201、位于该承载平台的相邻侧边分别铰接有水平伺服作动器202,以及位于承载平台的底部铰接有若干垂直伺服作动器203;且液压系统通过分配器以及液压管路3将液压能源供给至各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垂直伺服作动器203;所述振动台架2的底部且位于各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和垂直伺服作动器203的铰接位置分别设有相应加速度传感器205;通过各加速度传感器205采集振动台架2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具体的,对各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和垂直伺服作动器203进行控制,以模拟地震振动进一步,所述承载平台201的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螺纹孔,且通过各螺纹孔与其上端面的过渡平台204相连;所述过渡平台204包括:通过各螺纹孔与承载平台201相连的安装架204a,所述安装架204a呈倒梯形状,所述安装架204a的上端铺设有菱形铝板204c,以及侧面覆盖有铝塑板204b;并且,所述菱形铝板204c上还预留有用于安装负载的大圆孔;以及所述过渡平台204的四周边沿还设有护栏206。可选的,各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和垂直伺服作动器203与所述承载平台201及反力基础1的安装底板208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适于四向转动的十字铰链相连,所述十字铰链分别通过相应的铰链座207分别与承载平台201、反力基础1的侧壁相连,具体的,铰链座207通过安装底板208与反力基础1的侧壁相连。可选的,所述水平伺服作动器202与垂直伺服作动器203的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液压缸总成。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任务管理计算机,所述任务管理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分别与伺服控制子系统、液压源控制子系统进行通讯;其中所述伺服控制子系统适于通过相应加速度传感器205采集振动台架2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以及还适于控制位于液压管路3上的且针对各水平伺服作动器202、垂直伺服作动器203用的伺服阀。所述伺服控制子系统包括:与加速度传感器205相连的AD模块,通过AD模块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至伺服控制计算机,以及伺服控制信号适于通过DA模块控制伺服阀开启或关闭。所述液压源控制子系统例如但不限于采用西门子的PLC模块,也通过PLC模块控制液压源以及外围电路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液压源启动、液压源油箱等,也可以采用多站点控制,也通过Modbus协议进行通讯。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反力基础、位于该反力基础上的振动台架;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相连,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振动台架模拟地震振动;所述振动台架包括:承载平台、位于该承载平台的相邻侧边分别铰接有水平伺服作动器,位于承载平台的底部铰接有若干垂直伺服作动器;且液压系统通过分配器以及液压管路将液压能源供给至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垂直伺服作动器;所述振动台架的底部且位于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和垂直伺服作动器的铰接位置分别设有相应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通过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台架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反力基础、位于该反力基础上的振动台架;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相连,且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振动台架模拟地震振动;所述振动台架包括:承载平台、位于该承载平台的相邻侧边分别铰接有水平伺服作动器,位于承载平台的底部铰接有若干垂直伺服作动器;且液压系统通过分配器以及液压管路将液压能源供给至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垂直伺服作动器;所述振动台架的底部且位于各水平伺服作动器和垂直伺服作动器的铰接位置分别设有相应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通过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台架的位移、加速度信号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地震试验体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的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螺纹孔,且通过各螺纹孔与其上端面的过渡平台相连;所述过渡平台包括:通过各螺纹孔与承载平台相连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呈倒梯形状,所述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宋文杰张昊王纪强付海清吕春帅杨乐田丹王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震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