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95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胶框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形成有用于设置光学膜组的容纳空间,且胶框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连接的外侧面,其中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光学膜组的光透出的开口,其中,所述胶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沿所述第一面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遮光材料层,通过第一遮光材料层遮挡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二方向的透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该胶框不但能够实现对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的遮光作用,还能够实现对胶框侧边的遮光作用,防止侧边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是指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装置逐渐向轻薄化方向发展,随之背光模组也越来越轻薄,背光模组的胶框尺寸和厚度越来越小。然而,变窄变薄的胶框相对于常规尺寸的胶框来说,侧边更加容易透光,这样不仅影响显示装置的美观性,更会导致背光模组的亮度损失。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制成胶框的方式,使制成胶框具备阻光效果。然而,由于双色注塑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对于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存在很大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胶框的透光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形成有用于设置光学膜组的容纳空间,且所述胶框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的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光学膜组的光透出的开口,其中,所述胶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沿所述第一面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二方向的透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包括遮光胶带,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包括黑色油墨涂层。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一遮光胶带,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二遮光胶带。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外侧面通过所述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和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一体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分别包括遮光膜层和胶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遮光膜层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遮光膜层相分离,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胶层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胶层相连接;通过相连接的胶层,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一体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第一面包括四个侧边缘和四个外侧面,每一所述外侧面分别通过其中一所述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其中沿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之间具有间隙;三个所述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第二遮光胶带沿所述侧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沿所述侧边缘的长度;或者,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沿所述侧边缘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且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的胶框,其中,所述胶框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远离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胶框。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胶框,在胶框的第一面和相连接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遮光材料层,不但能够实现对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的遮光作用,还能够实现对胶框侧边的遮光作用,防止侧边透光,而且该胶框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胶框与光学膜组连接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胶框与光学膜组连接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遮光胶带与第二遮光胶带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胶框上所设置全部第一遮光胶带与第二遮光胶带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胶框与光学膜组连接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之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形成有用于设置光学膜组的容纳空间,且所述胶框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的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光学膜组的光透出的开口,其中,所述胶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沿所述第一面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二方向的透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胶框,通过在胶框的第一面和相连接的外侧面上均设置遮光材料层,不但能够实现对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开口的朝向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的遮光作用,还能够实现对胶框侧边(第二方向)的遮光作用,防止侧边透光,而且该胶框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所述胶框中,位于胶框本体的第一面的第一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一遮光胶带,位于胶框本体的外侧面的第二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二遮光胶带,也即利用遮光胶带分别解决胶框本体朝第一面和外侧面的透光问题。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胶框与光学膜组连接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胶框包括胶框本体100,胶框本体100包括第一面110和与第一面110相连接的外侧面120,其中第一面110上设置开口111,且所述胶框本体100还形成有容纳空间130,第一面110上设置的开口111与容纳空间130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当胶框与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组等组装形成背光模组时,导光板与光学膜组设置于胶框本体10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30中,也即胶框围绕导光板与光学膜组设置,用于固定导光板与光学模组,其中通过导光板和光学模组传导光源所发出的光,通过开口111透出传输至背光模组上方设置的显示面板,用于实现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参阅图2,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胶框本体100的容纳空间130内包括阶梯面131,用于支撑固定光学膜组,具体地该光学膜组可以包括上棱镜210、下棱镜220和扩散片230,其中导光板300设置于容纳空间130内,且位于光学膜组远离开口的一侧。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背光模组所输出光的均匀性,胶框本体100的第一面110上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140,沿第一面110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用于遮挡所对应侧边缘处朝第一面所在方向(第一方向)所透出的不均匀光线。另外,胶框本体100的外侧面120上还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150,用于遮挡背光模组朝外侧面120方向(第二方向)上的透光,避免亮度损失。参阅图1,胶框本体100的第一面110包括四个侧边缘112和四个外侧面120,其中每一外侧面120分别通过其中一侧边缘112与第一面110相连接,图1中虽然只标示出了沿其中一侧边缘112设置第一遮光胶带140的状态,但较佳地,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框,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形成有用于设置光学膜组的容纳空间,且所述胶框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的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光学膜组的光透出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沿所述第一面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二方向的透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框,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形成有用于设置光学膜组的容纳空间,且所述胶框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的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光学膜组的光透出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沿所述第一面的其中一侧边缘设置的第一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一方向透光的边缘部分;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遮光材料层,通过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遮挡所述光学膜组朝第二方向的透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包括遮光胶带,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包括黑色油墨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一遮光胶带,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包括第二遮光胶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通过所述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和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一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分别包括遮光膜层和胶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遮光膜层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遮光膜层相分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伟李文军郑相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