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694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稠油、超稠油注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该装置的中心套筒上端连接有上抬肩和上垫环,上抬肩和上垫环之间通过上销钉相连接,中心套筒下端连接有下抬肩和下垫环,下抬肩和下垫环之间通过下销钉相连接,中心套筒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扶正块,扶正块上下端分别置于上抬肩和下抬肩内侧并通过上抬肩和下抬肩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改变管串与套管内壁的摩擦方式,将直接接触的硬摩擦变为可以利用滚珠滑动的软摩擦,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摩擦阻力,能够满足小外径进入和提出、工作时大外径扶正的要求,既能保障下入安全又能保障扶正功能,具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同时使得扶正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稠油、超稠油注气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稠油开发主要采用热采方式进行,由于水平井与油藏接触面积大、注蒸汽波及体积大,产能较直井高,在稠油开发中应用比例不断扩大。目前水平井大多为稠油热采水平井,并且大多采用筛管完井,注汽时大都采用笼统注汽方式。由于井筒内或者地层与筛管环空之间没有有效的封隔,加之油藏非均质性和水平井段长度的影响,水平井笼统注气时普遍存在水平段油藏动用不均的矛盾。据统计:85%以上的水平井1/3~1/2的水平段存在动用不均的现象,蒸汽局部突进现象严重影响了水平井产能优势。有效调整吸气剖面,提升蒸汽热效率,提高水平段油藏的动用程度,是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为了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实现均匀注气,在注气工艺上进行了改进,通常初期采用单管注气,落实油层的吸气情况后,中期采用双管或者分段注气。分段注气是利用耐高温的封隔器和可以调节流量的配汽阀配合注气管柱完成注气作业,该注气工艺技术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注气的热效率,是目前注气工艺的前沿技术。但该工艺的完井管串较为复杂,注气封隔器的外径较大与原井套管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包括上接头(1)、中心套筒(2)和下接头(12),上接头(1)、中心套筒(2)和下接头(12)顺次连接;其特征在于:中心套筒(2)上端连接有上抬肩(3)和上垫环(5),上抬肩(3)和上垫环(5)之间通过上销钉(4)相连接,中心套筒(2)下端连接有下抬肩(9)和下垫环(11),下抬肩(9)和下垫环(11)之间通过下销钉(10)相连接,中心套筒(2)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扶正块(6),扶正块(6)上下端分别置于上抬肩(3)和下抬肩(9)内侧并通过上抬肩(3)和下抬肩(9)限位,扶正块(6)内壁上设计有多个凹槽,该凹槽与中心套筒(2)外壁之间安装有弹簧(7),扶正块(6)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注汽管柱扶正装置,包括上接头(1)、中心套筒(2)和下接头(12),上接头(1)、中心套筒(2)和下接头(12)顺次连接;其特征在于:中心套筒(2)上端连接有上抬肩(3)和上垫环(5),上抬肩(3)和上垫环(5)之间通过上销钉(4)相连接,中心套筒(2)下端连接有下抬肩(9)和下垫环(11),下抬肩(9)和下垫环(11)之间通过下销钉(10)相连接,中心套筒(2)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扶正块(6),扶正块(6)上下端分别置于上抬肩(3)和下抬肩(9)内侧并通过上抬肩(3)和下抬肩(9)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清春张召峰朱忠伟吴宇嘉罗欢王西贵富新颖叶西安李晴邓旭王帅金操张世军周羿郑德志赵洪涛焦杨李俊枸雷鉴暄夏进军孙琪贾金红石林吕楠杨鹏孙婉清田伟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