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吊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07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由吊舱主体、前端帽、后端帽组成,所述吊舱主体包括两个半舱体,所述半舱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凹槽,半舱体边界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通过铰接部连接,至少一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半舱体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端部,端部外具有外螺纹,两个半舱体同侧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组完整螺纹;前端帽、后端帽均设置有与完整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吊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修方便;用于悬挂在机翼或机身下方,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电子设备或加装降落伞、无人机锂电池等无人机设备,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方式。

A pod for UAV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UAV with pod, pod is composed of main body, the front end of the cap, the back end cap, wherein the pod body includes 2.5 cabin, the cabin is provided with half grooves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abin, half above and below the boundar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ten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epitaxial part, 2.5 cabin first the extension department connected by a hinge part, at least 1.5 cabin second extens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oks; the two ends of the half body are provided with semicircular ends, with the end of the thread, thread 2.5 cabin with a side end portion is formed with a complete set of threads; the front end of the cap, the back end cap is provided a complete thread matched with the internal thread.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UAV pod,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suspended beneath the wing or fuselage, you can install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or installation of parachute, UAV UAV equipment such as lithium battery,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UAV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吊舱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无人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吊舱。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无人机机体内部空间有限,一般用于安装动力装置、电池及遥控信号装置等,仅有有限的空间可以安装其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无人机存在的机体空间狭小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吊舱。本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由吊舱主体、前端帽、后端帽组成,所述吊舱主体包括两个半舱体,所述半舱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凹槽,半舱体边界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通过铰接部连接,第二外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机构,至少一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半舱体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端部,端部外具有外螺纹,两个半舱体同侧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组完整螺纹;前端帽、后端帽均设置有与完整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前端帽上设置有锥形外罩。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延部内设置有穿越第二外延部到达凹槽内的走线槽。优选的,所述铰接部为利用销钉连接的两个金属叶片,两个金属叶片分别连接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延部、第二外延部、前端帽、后端帽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半舱体为硬质塑料材料。本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修方便;用于悬挂在机翼或机身下方,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电子设备或加装降落伞、无人机锂电池等无人机设备,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主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前端帽、后端帽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半舱体,2-凹槽,3-铰接部,4-第一外延部,5-第二外延部,6-挂钩,7-半圆形端部,8-外螺纹,9-前端帽,10-后端帽,11-锥形外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由吊舱主体、前端帽9、后端帽10组成,所述吊舱主体包括两个半舱体1,所述半舱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凹槽2,半舱体边界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延部4和第二外延部5,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通过铰接部3连接,第二外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机构,至少一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上设置有多个挂钩6;所述半舱体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端部7,端部外具有外螺纹8,两个半舱体同侧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组完整螺纹;前端帽9、后端帽10均设置有与完整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使用时,将设备或部件放入凹槽,如图1所示,两个半舱体由铰接部旋转连接,旋转后时两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靠拢,通过第二外延部上的咬合机构形成一个整体,并利用第二外延部上的挂钩悬挂在机翼或机身下方,两个半舱体的端部合拢后形成完整的外螺纹,将前端帽和后端帽分别旋紧在两个半舱体合拢后的端部上,从而固定两个半舱体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前端帽上可以设置一个锥形外罩11,从而减少空气阻力。半舱体一般外形呈半圆柱形,设置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便于在半舱体外壁上安装挂钩、铰接部等部件,可以在第二外延部设置穿越第二外延部到达凹槽内的走线槽,方便从无人机机身或机翼上连接电线或控制信号线到达凹槽内并与凹槽内的设备连接,铰接部可以是利用销钉连接的两个金属叶片,两个金属叶片分别连接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为减轻吊舱重量,半舱体可以选择ABS,PV,PP等硬质塑料制成;第一外延部、第二外延部、前端帽、后端帽等包裹在半舱体外的部件利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无人机用吊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修方便;用于悬挂在机翼或机身下方,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电子设备或加装降落伞、无人机锂电池等无人机设备,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方式。前文所述的为本技术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人的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人机用吊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用吊舱,其特征在于,由吊舱主体、前端帽、后端帽组成,所述吊舱主体包括两个半舱体,所述半舱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凹槽,半舱体边界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通过铰接部连接,第二外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机构,至少一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半舱体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端部,端部外具有外螺纹,两个半舱体同侧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组完整螺纹;前端帽、后端帽均设置有与完整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吊舱,其特征在于,由吊舱主体、前端帽、后端帽组成,所述吊舱主体包括两个半舱体,所述半舱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凹槽,半舱体边界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两个半舱体的第一外延部通过铰接部连接,第二外延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机构,至少一个半舱体的第二外延部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半舱体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端部,端部外具有外螺纹,两个半舱体同侧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组完整螺纹;前端帽、后端帽均设置有与完整螺纹配合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川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宇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