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891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版尾压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包括光鼓,所述的光鼓的表面设有沿光鼓表面长度方向的版尾压板,所述的版尾压板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版尾摇臂,所述的版尾摇臂与光鼓呈弹性连接,所述的版尾摇臂控制版尾压板启闭。进一步提升使用性能。

An automatic regulating plat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ate tail pressure plate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adjustment plate tail pressure plate system. The light drum comprises a light drum, and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drum has a pressboard plate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drum. The two ends of the pressboard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ate tail rocker arm, and the plate tail rocker arm is elas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light drum, and the tail end plate of the plate tail rocker control board is opened and closed.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版尾压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版设备的激光扫描制版过程中,要保证版材能够紧紧吸附在光鼓的表面,不能发生任何偏移或表面隆起,更要避免发生飞版等严重事故;而由于激光扫面过程中,光鼓的高速转动将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所以版尾的设计不但要保证结构轻,更要能把版材压实,并使其受力均匀,这对设计的要求很高。另外对于柔版制版设备来说,激光的扫描过程必然伴随除尘系统的工作,由于除尘的需要且光学系统焦距都比较短,激光镜头需尽可能靠近印版,这就要求版尾压紧机构在压紧版材后也不能高出版材平面太多以防止造成转动干涉,即版尾压板在保证足够的刚性的条件下还要尽可能的薄,这进一步加大了版尾压紧机构设计的难度;所以一般柔版制版设备的版尾都是通过胶带粘贴的方式固定,并没有设计版尾压紧机构,然而胶带固定版尾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由于柔版具有一定质量及柔韧性,就更难保证版材紧密吸附在光鼓上,胶带粘贴的版尾很难保证版材均匀受力,如果发生隆起会影响印版质量,更严重的将导致飞版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轻型的刚性结构设计,保证均匀压紧版材并有效密封真空吸附气槽,使得光鼓可安全高速转动,且版尾压板仅有3mm厚度,能有效解决其与吸尘口及激光出口模块的干涉问题,满足了制版设备的工艺要求的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包括光鼓,所述的光鼓的表面设有沿光鼓表面长度方向的版尾压板,所述的版尾压板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版尾摇臂,所述的版尾摇臂与光鼓呈弹性连接,所述的版尾摇臂控制版尾压板启闭;所述的光鼓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版尾压条,所述的版尾压条中设有与版尾压条呈滑动嵌合式的版尾轴受,所述的版尾轴受向上延伸至版尾压板中。作为优选,所述的版尾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版尾轴座相定位转动,所述的版尾压板的两端设有与版尾摇臂相固定连接的版尾滑动块,所述的版尾滑动块与版尾轴座相铰接;所述的版尾压板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圆柱销,所述的版尾轴受穿过圆柱销伸入至版尾压板中,所述的圆柱销一端通过螺丝与版尾压板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销呈扁平状,所述的圆柱销的上部低于版尾压板的上部,所述的版尾轴受的上部与版尾压板呈同一水平面分布。作为优选,所述的版尾压条通过螺钉与光鼓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版尾压板的厚度为3mm。作为优选,所述的版尾摇臂与光鼓通过拉簧相弹性连接。工作原理是:制版设备开始工作,装版前首先进行版尾夹位置调整时,版尾驱动机构下压版尾摇臂,摇臂另一侧的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摇臂打开版尾夹,然后光鼓转动,此时版尾压板即通过轴受在压条上滑动(相对光鼓转动)从而改变版尾夹在光鼓上的位置以适应印版尺寸,调整完毕后驱动机构释放版尾摇臂,版尾夹在拉簧的拉力下闭合。当开始装版时,版头夹首先压紧版材版头,然后压板辊下压版材,并随着光鼓一起转动,真空吸附系统工作提供一定吸附力,当光鼓转动到版尾夹位置时,版尾驱动机构下压摇臂打开版尾夹,然后光鼓转动一定角度,使版材的版尾部分恰好位于版尾压板下部放,然后驱动机构释放版尾摇臂,版尾夹闭合压紧版材,同时版尾压板下的气槽密闭头连同版材一起将光鼓表面的气槽密封,真空泵通过气槽内的小孔将气槽内部抽成近似真空的状态,从而使得版材紧紧吸附在光鼓表面,压板辊抬起进入扫描过程。当进行卸版操作时,光鼓首先转动并确定版尾位置,然后转动到版尾夹指定卸版位置,压板辊下压版材,驱动机构下压版尾摇臂打开版尾夹,光鼓转动一定角度使版尾离开版尾压板下部,然后版尾夹闭合,压板辊随着光鼓一起转动,逐步完成卸版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薄型版尾压板机构的改进设计,使得吸尘口及激光出口能够尽可能的靠近激光焦点,以便及时高效地吸收粉尘,版尾压板在光鼓表面与轴受可转动地铰接配合两侧摇臂拉簧的设计,能够均匀有效的压紧版材,同时真空泵系统配合版尾夹机构中的气槽密闭头,使得气槽更好的密封以吸附版材,使制版过程安全高效地进行,保证了制版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版尾压板与光鼓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包括光鼓1,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沿光鼓1表面长度方向的版尾压板2,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版尾摇臂3,所述的版尾摇臂3与光鼓1呈弹性连接,所述的版尾摇臂3控制版尾压板2启闭;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版尾压条4,所述的版尾压条4中设有与版尾压条4呈滑动嵌合式的版尾轴受5,所述的版尾轴受5向上延伸至版尾压板2中。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版尾轴座6相定位转动,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端设有与版尾摇臂3相固定连接的版尾滑动块7,所述的版尾滑动块7与版尾轴座6相铰接;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圆柱销8,所述的版尾轴受5穿过圆柱销8伸入至版尾压板2中,所述的圆柱销8一端通过螺丝9与版尾压板2固定。所述的圆柱销8呈扁平状,所述的圆柱销8的上部低于版尾压板2的上部,所述的版尾轴受5的上部与版尾压板2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版尾压条4通过螺钉与光鼓1固定。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厚度为3mm。所述的版尾摇臂3与光鼓1通过拉簧10相弹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鼓(1),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沿光鼓(1)表面长度方向的版尾压板(2),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版尾摇臂(3),所述的版尾摇臂(3)与光鼓(1)呈弹性连接,所述的版尾摇臂(3)控制版尾压板(2)启闭;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版尾压条(4),所述的版尾压条(4)中设有与版尾压条(4)呈滑动嵌合式的版尾轴受(5),所述的版尾轴受(5)向上延伸至版尾压板(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鼓(1),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沿光鼓(1)表面长度方向的版尾压板(2),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版尾摇臂(3),所述的版尾摇臂(3)与光鼓(1)呈弹性连接,所述的版尾摇臂(3)控制版尾压板(2)启闭;所述的光鼓(1)的表面设有嵌入式的版尾压条(4),所述的版尾压条(4)中设有与版尾压条(4)呈滑动嵌合式的版尾轴受(5),所述的版尾轴受(5)向上延伸至版尾压板(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版尾压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版尾轴座(6)相定位转动,所述的版尾压板(2)的两端设有与版尾摇臂(3)相固定连接的版尾滑动块(7),所述的版尾滑动块(7)与版尾轴座(6)相铰接;所述的版尾压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龙卢伟毅赵骄佑郑剑志葛赛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