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03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瓶(5),锥形瓶(5)瓶口设有两层自封袋(3),自封袋(3)内层中间用昆虫针扎有小孔,细棉线(4)穿过小孔,细棉线(4)捆绑脱脂棉(6),脱脂棉(6)悬挂于锥形瓶(5)三分之一高度处,用双面胶(1)将小孔和细棉线(4)封死,利用橡皮筋(2)将自封袋(3)扎口固定于锥形瓶(5)瓶口。所述的锥形瓶(5)为250ml大小。所述脱脂棉(6)折叠为1×1×1cm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果蝇的毒杀能力大大提高,经测试,其熏蒸毒杀效果优于有记录以来的报道中任何熏蒸处理,且操作简便,适用于毒杀蝇类昆虫的规范化操作。

Fumigating bottle for the test of Drosophila adult toxicity t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migation bottle of Drosophila adult poisoning test,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conical flask conical flask (5), (5) the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two layers of bag bag (3), (3) the inner middle insect needle holes, fine thread (4) through the small hole, fine thread (4) tied cotton (6), cotton (6) hanging on the conical flask (5) at the height of 1/3, using double-sided adhesive (1) will be small and thin cotton (4) sealed by rubber band (2) of the bag (3) with fixed on the conical flask (5) the bottle. The conical bottle (5) is the size of 250ml. The skimmed cotton (6) is folded into a 1 x 1 x 1cm size. The toxicity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esting, its fumigating poison effect is better than any fumigation treatment reported since the record. It is easy to operate and suitable for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insecticidal fl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
本技术属于农林类害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
技术介绍
随着果园中浆果类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果蝇危害日益严重,如贵州省麻江县致力于打造的“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蓝莓基地”饱受蓝莓果蝇危害,在有机产业中,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农药,而植物精油在仓储害虫及卫生害虫的防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果蝇进行的精油熏蒸毒杀试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熏蒸瓶型号不同、密封程度的欠缺、供试药液吸收不彻底、试验操作难度大、误差大等,使各研究试验结果出现明显差异,对果蝇的生物测定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如在蝇毒杀试验中,采用纸片密封和自封袋密封的毒杀效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自封袋密封后,利用植物精油对果蝇成虫24h致死率为100%,而纸片密封后致死率仅40%;同时,其他文献中利用纸条侵染药液后毒杀果蝇也存在吸收药液不彻底现象,导致供试药液对果蝇致死率偏低;在实际操作中,药液长时间暴露于瓶外现象较多,如何缩短操作流程,降低误差,药液快速吸收及转移至熏蒸瓶中的时间成为技术重点。另外,利用植物精油或其主成分对果蝇的熏蒸多利用试纸条蘸取供试药液后伸入锥形瓶中进行熏蒸,但试纸条吸收药液能力远没有脱脂棉强,而试验往往需要测定24h、48h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吸收药液不够彻底,将对果蝇死亡率造成很大干扰;且供试药液往往为混合液,如精油和助溶剂的混合,精油、助溶剂、蔗糖水溶液的混合,试纸条在混合液中容易对药液进行分层跑带,随着时间推移,精油等密度较轻的物质逐渐上移,而果蝇在后期行动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对于试纸条中上层的精油不再取食,也将大大干扰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该熏蒸瓶通过对国标中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杀虫剂”(NY/T1154.3-2006)进行细化和改进,以期对果蝇的熏蒸法处理进行针对性更强、更严谨且方便操作的熏蒸瓶制作,并为蝇类昆虫的熏蒸处理提供规范化标准。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包括锥形瓶,锥形瓶瓶口设有两层自封袋,自封袋内层中间用昆虫针扎有小孔,细棉线穿过小孔,细棉线捆绑脱脂棉,脱脂棉悬挂于锥形瓶三分之一高度处,用双面胶将小孔和细棉线封死,利用橡皮筋将自封袋扎口固定于锥形瓶瓶口。所述的锥形瓶为250ml大小。所述脱脂棉折叠为1×1×1cm大小。本技术与现有遮阳工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对于锥形瓶型号选择采用250ml锥形瓶,瓶子太大不利于果蝇计数及培养箱中的统一管理,瓶子太小则容纳果蝇数量过低,本技术中所用锥形瓶可以供试10-30头果蝇,符合一般熏蒸试验供试果蝇数量,方便计数与统一管理。2、毒杀试验场所多为人工气候箱(便于温湿度控制),瓶中气体与果蝇能否完好保存成为毒杀试验的难点,自封袋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利用橡皮筋将其固定于锥形瓶瓶口,能够防止果蝇逃逸及供试药剂气体挥发,同时,也防止气候箱中气体外溢导致各锥形瓶中多种气味混合。3、本技术采用脱脂棉,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包括供试药液及其气味,吸收效果强于普通棉花和滤纸条,可以维持果蝇较长生存时间,增强毒杀试验后期观测能力,同时,由于体积小,药液分布均匀,大大减少了果蝇取食的误差并延长了试验控制时间。4、本试验中所用数据均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脱脂棉距自封袋高度是其距锥形瓶瓶底的2倍,即脱脂棉悬挂于锥形瓶三分之一高度处,该位置下脱脂棉不易粘在瓶壁,使供试药液完全吸附于脱脂棉中,不会遗漏于瓶底造成果蝇因翅膀粘在瓶壁导致的非正常死亡。5、使用本技术中的熏蒸瓶,对果蝇的毒杀能力大大提高,经测试,其熏蒸毒杀效果优于有记录以来的报道中任何熏蒸处理,且操作简便,适用于毒杀蝇类昆虫的规范化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双面胶,2、橡皮筋,3、自封袋,4、细棉线,5、锥形瓶,6、脱脂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及其果蝇成虫毒杀试验方法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包括锥形瓶5,锥形瓶5瓶口设有两层自封袋3,自封袋3内层中间用昆虫针扎有小孔,细棉线4穿过小孔,细棉线4捆绑脱脂棉6,脱脂棉6悬挂于锥形瓶5三分之一高度处,用双面胶1将小孔和细棉线4封死,利用橡皮筋2将自封袋3扎口固定于锥形瓶5瓶口。所述的锥形瓶5为250ml大小。所述脱脂棉6折叠为1×1×1cm大小。使用时,1、用剪刀将自封袋裁剪为两张10×15cm大小,取其中一张继续裁剪为10×10cm大小后,用昆虫针在自封袋中部扎一小孔;2、将脱脂棉折叠为1×1×1cm大小,用细棉线进行捆绑,并将细棉线穿过自封袋小孔,使脱脂棉离自封袋7-8cm,然后用双面胶将小孔和细棉线封死;3、在离心管中倒入2ml供试药液,混合均匀后迅速打开离心管,将步骤2中的细棉线充分浸入离心管中,合上离心管盖后,充分摇匀备用;4、轻轻晃动盛有果蝇的锥形瓶,将果蝇抖落至瓶底,迅速打开步骤3中的离心管,将细棉线取出,控制脱脂棉不再晃动后,于锥形瓶中部轻轻放入直至自封袋贴于瓶口上,利用橡皮筋将自封袋扎口固定于锥形瓶瓶口;此过程中锥形瓶需保持平稳,以使含有供试药液的脱脂棉不会粘在锥形瓶中。5、熏蒸瓶制作完成后,可按照试验需要,将其转移至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观察,按照相关实验需要,记录瓶中果蝇死亡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瓶(5),锥形瓶(5)瓶口设有两层自封袋(3),自封袋(3)内层中间用昆虫针扎有小孔,细棉线(4)穿过小孔,细棉线(4)捆绑脱脂棉(6),脱脂棉(6)悬挂于锥形瓶(5)三分之一高度处,用双面胶(1)将小孔和细棉线(4)封死,利用橡皮筋(2)将自封袋(3)扎口固定于锥形瓶(5)瓶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蝇成虫毒杀试验的熏蒸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瓶(5),锥形瓶(5)瓶口设有两层自封袋(3),自封袋(3)内层中间用昆虫针扎有小孔,细棉线(4)穿过小孔,细棉线(4)捆绑脱脂棉(6),脱脂棉(6)悬挂于锥形瓶(5)三分之一高度处,用双面胶(1)将小孔和细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芳玲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