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87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涉及配线架技术领域。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所述配线架本体内设置光纤配线子框,所述光纤配线子框内设有光纤插口,所述光纤插口内设有光纤线缆,所述配线架本体为密封箱体,所述配线架本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镂空部,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门板,所述配线架本体顶部设置第三开口,所述配线架本体一侧设置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所述齿轮下方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下方设置支撑板,所述齿条一侧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上提高了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kind of embedded intelligent wire r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mbedded intelligent wire rack,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wiring frame. An embedded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frame, including a frame body, wherein the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optical fiber wiring sub box, the optical fiber wiring sub frame is arranged with optical fiber socket, the so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ber optical fiber cable, the frame body is a sealed tank, wherein the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baffle, the the partitio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part, wherein the second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door, the fram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third opening, the frame body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abinet, the electric control cabine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circuit, wherei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arranged on the gear, the gear is arranged below the support rack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rack, the rack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re improved on the whole of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
本技术主要涉及配线架
,具体是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
技术介绍
配线架是用于光纤接入网中主干光纤线缆与配线光纤线缆节点处的接口设备,可以实现光纤的熔接、分配、存储以及调度等功能,在使用时将光纤线缆嵌入到光纤插口中。随着国网公司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内大量使用,承载着电网自动化、光纤保护、配电自动化、营销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办公自动化等重要业务。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对电网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光纤线缆嵌入到配线架的光纤插口进行通信,配线架和光纤线缆暴露在机房中,容易受到空气温度和潮湿程度、灰尘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光纤线缆容易遭受损坏,出现故障,光纤线缆在嵌入光纤插口之后受到配线架的振动,也容易出现通讯故障和损坏,从而影响到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它不仅将光纤线缆与光纤插口的嵌入连接部分密封到配线架中,有效减少外部环境对光纤通信的干扰,还能够将光纤线缆紧密固定在配线架上,从而提高了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所述配线架本体内设置光纤配线子框,所述光纤配线子框内设有光纤插口,所述光纤插口内设有光纤线缆,所述配线架本体为密封箱体,所述配线架本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镂空部,所述隔板将配线架本体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光纤配线子框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光纤配线子框上设置圆环,所述圆环为多个,多个所述圆环与光纤线缆相适应,所述配线架本体左右两侧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内设置弹性夹紧垫,所述光纤线缆远离光纤插口一端穿过圆环和通孔后暴露在配线架本体外部,所述配线架本体前面侧壁上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门板,所述配线架本体顶部设置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第二空腔位置处,所述配线架本体一侧设置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源、开关、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位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电容、继电器、二极管和风扇,所述稳压电源、开关、电位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电容、继电器、二极管均位于电气控制柜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继电器的一端、稳压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远离温度传感器一端通过电位器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电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电源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一起,所述稳压电源的一输入端一路与风扇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一输入端一路与风扇之间串联设置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扇和电机均位于第二空腔内且均与配线架本体固定连接,另一路通过开关与交流电源相线A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的另一输入端一路通过继电器触点J-1与风扇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路与交流电源零线N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输出电压为直流25—30V,所述继电器两端并联连接二极管,所述电机与配线架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所述齿轮下方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适应,所述齿条下方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齿条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一侧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挡板,配线架本体顶壁内部设置滑槽,所述挡板位于滑槽内,所述挡板与第三开口相适应。所述配线架本体后面侧壁设置凹槽,所述风扇位于凹槽内,所述配线架本体后面侧壁上设置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凹槽位置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安装滑块,所述滑块与齿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齿条之间通过直线导轨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夹紧垫为记忆海绵,所述弹性夹紧垫的横截面积自配线架本体侧壁的内部向外不断扩大。所述门板与配线架本体前面侧壁铰接,所述门板上设置把手。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光纤线缆与光纤插口的嵌入连接部分密封到配线架本体中,减少外部环境对光纤通信的干扰,并且能够自动检测并控制配线架本体的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和湿度超标时能自动启动风扇进行干燥降温,同时配线架本体顶部打开,将内部湿气及时排出去,保持配线架本体干燥阴凉的状态。另外通过圆环和通孔内的弹性夹紧垫,使得光纤线缆和配线架的连接更加紧密稳固,从而有效提高了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本装置中风扇位于凹槽内,通过防护罩进行保护,优化了风扇的占用空间,提高了风扇使用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直线导轨和滑块,在支撑板起到支撑齿条作用的同时,提高了齿条滑动的稳定性。4、记忆海绵弹性好,在起到紧固光纤线缆的同时,减少对光纤线缆的压迫伤害,记忆海绵的横截面积自配线架本体侧壁的内部向外不断扩大,方便将光纤线缆穿过通孔,从而使得光纤线缆的固定更加紧密牢靠。5、门板与配线架本体铰接,通过把手打开门板,方便工作人员对光纤配线子框和光纤线缆进行检查和维修。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门板打开状态主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原理图;附图4是本技术俯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A—A剖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I部放大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配线架本体;2、光纤配线架子框;3、光纤插口;4、光纤线缆;5、隔板;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圆环;9、第一开口;10、密封板;11、通孔;12、弹性夹紧垫;13、门板;14、第三开口;15、电气控制柜;16、稳压电源、17、开关;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电位器;21、第一电阻;22、第二电阻;23、第一三极管;24、第二三极管;25、电容;26、继电器;27、二极管;28、风扇;29、电机;30、齿轮;31、齿条;32、支撑板;33;连接杆;34、挡板;35、滑槽;36、凹槽;37、防护罩;38、直线导轨;39、滑块;4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前后指的是附图3中的方向。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1,所述配线架本体1内设置光纤配线子框2,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内设有光纤插口3,所述光纤插口3内设有光纤线缆4,附图1为了显示本技术整体的使用效果,附图3为了更好地展示配线架本体的内部部件,因此附图1中的光纤线缆比附图3中的光纤线缆数量多。所述配线架本体1为密封箱体,配线架本体设置为密封在箱体,在内部设有光纤配线子框,能够降低灰尘等与光纤配线子框和光纤线缆的接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温度、湿度等配线架本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1),所述配线架本体(1)内设置光纤配线子框(2),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内设有光纤插口(3),所述光纤插口(3)内设有光纤线缆(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架本体(1)为密封箱体,所述配线架本体(1)内设置隔板(5),所述隔板(5)上设置镂空部,所述隔板(5)将配线架本体(1)分为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7),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位于第一空腔(6)内,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上设置圆环(8),所述圆环(8)为多个,多个所述圆环(8)与光纤线缆(4)相适应,所述配线架本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9),所述第一开口(9)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9)内设置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10)上设置通孔(11),所述通孔(1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11)内设置弹性夹紧垫(12),所述光纤线缆(4)远离光纤插口(3)一端穿过圆环(8)和通孔(11)后暴露在配线架本体(1)外部,所述配线架本体(1)前面侧壁上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门板(13),所述配线架本体(1)顶部设置第三开口(14),所述第三开口(14)位于第二空腔(7)位置处,所述配线架本体(1)一侧设置电气控制柜(15),所述电气控制柜(15)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源(16)、开关(17)、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电位器(20)、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第一三极管(23)、第二三极管(24)、电容(25)、继电器(26)、二极管(27)和风扇(28),所述稳压电源(16)、开关(17)、电位器(20)、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第一三极管(23)、第二三极管(24)、电容(25)、继电器(26)、二极管(27)均位于电气控制柜(15)内,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23)集电极、继电器(26)的一端、稳压电源(16)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另一端与湿度传感器(19)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19)远离温度传感器(18)一端通过电位器(20)与第一三极管(23)的基极及电容(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23)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21)的一端及第二电阻(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22)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2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6)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25)的另一端、第一电阻(21)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24)的发射极、稳压电源(16)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一起,所述稳压电源(16)的一输入端一路与风扇(2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16)一输入端一路与风扇(28)之间串联设置电机(29),所述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风扇(28)和电机(29)均位于第二空腔(7)内且均与配线架本体(1)固定连接,另一路通过开关(17)与交流电源相线A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16)的另一输入端一路通过继电器(26)触点J‑1与风扇(28)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路与交流电源零线N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16)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输出电压为直流25—30V,所述继电器(26)两端并联连接二极管(27),所述电机(29)与配线架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9)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30),所述齿轮(30)下方设置齿条(31),所述齿条(31)与齿轮(30)相适应,所述齿条(31)下方设置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与齿条(31)滑动连接,所述齿条(31)一侧设置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上设置挡板(34),配线架本体(1)顶壁内部设置滑槽(35),所述挡板(34)位于滑槽(35)内,所述挡板(34)与第三开口(14)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智能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1),所述配线架本体(1)内设置光纤配线子框(2),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内设有光纤插口(3),所述光纤插口(3)内设有光纤线缆(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架本体(1)为密封箱体,所述配线架本体(1)内设置隔板(5),所述隔板(5)上设置镂空部,所述隔板(5)将配线架本体(1)分为第一空腔(6)和第二空腔(7),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位于第一空腔(6)内,所述光纤配线子框(2)上设置圆环(8),所述圆环(8)为多个,多个所述圆环(8)与光纤线缆(4)相适应,所述配线架本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9),所述第一开口(9)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9)内设置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10)上设置通孔(11),所述通孔(1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11)内设置弹性夹紧垫(12),所述光纤线缆(4)远离光纤插口(3)一端穿过圆环(8)和通孔(11)后暴露在配线架本体(1)外部,所述配线架本体(1)前面侧壁上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门板(13),所述配线架本体(1)顶部设置第三开口(14),所述第三开口(14)位于第二空腔(7)位置处,所述配线架本体(1)一侧设置电气控制柜(15),所述电气控制柜(15)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稳压电源(16)、开关(17)、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电位器(20)、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第一三极管(23)、第二三极管(24)、电容(25)、继电器(26)、二极管(27)和风扇(28),所述稳压电源(16)、开关(17)、电位器(20)、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第一三极管(23)、第二三极管(24)、电容(25)、继电器(26)、二极管(27)均位于电气控制柜(15)内,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23)集电极、继电器(26)的一端、稳压电源(16)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8)的另一端与湿度传感器(19)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19)远离温度传感器(18)一端通过电位器(20)与第一三极管(23)的基极及电容(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23)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21)的一端及第二电阻(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22)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烨张昱罗玉娟李骏申益平袁月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宜春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