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承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63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输送试管的试管承载架1,其包括底座主体(2)和附接到底座主体(2)的至少三个定心指状物(3),其中,定心指状物(3)分配在中心轴线(A)周围,其中,每个定心指状物(3)包括伸长、弯曲的弹性元件(30)和具有高于弹性元件(30)的刚度的支柱(32),其中,支柱(32)平行于中心轴线(A)延伸,并且其中,关联的弹性元件(30)的第一端部(300)在上部位置(320)处固定地附接到支柱(32),并且弹性元件(30)的第二端部(302)在底座主体(2)与上部位置(320)之间的下部位置处接触支柱(32)。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许多个试管承载架的实验室分配系统和一种包括实验室分配系统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试管承载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输送试管的试管承载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许多个试管承载架的实验室分配系统和一种包括实验室分配系统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包括许多个前分析站、分析站和/或后分析站,其中处理样品(例如,血液、唾液、棉签和取自于人体的其他样本)。提供包含所述样品的试管一般是已知的。试管也称为样品管。能够将若干试管放置在所谓的架中以进行处理。在替代性分配系统中,将试管放置在所谓的试管承载架或托架(pucks)中的直立或垂直位置中,所述试管承载架或托架具有用于保留试管的保留区域。在US6,274,092B1、US6,971,506B2、US7,485,264B2、US8,147,778B2和EP0916406A2中尤其公开了试管承载架。一般地,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处理不同种类的试管(特别地,不同直径的试管)。借助于提供在试管外表面上的条形码来控制对试管的输送和/或对包含在试管中的样品的处理是进一步已知的。为此,条形码在输送期间和/或在所有处理站处应可读,而无需从承载架移除试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试管承载架,其允许稳固地支撑不同类型的试管而不妨碍提供在管外部上的条形码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识别码的可读性。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实验室分配系统和一种包括分配系统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所述分配系统具有许多个试管承载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输送试管的试管承载架,该试管承载架包括底座主体和附接到底座主体的至少三个定心指状物,其中,所述定心指状物分配在中心轴线周围,其中,每个定心指状物包括伸长、弯曲的弹性元件和具有高于弹性元件的刚度的支柱,其中,支柱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并且其中,关联弹性元件的第一端部在上部位置处固定地附接到支柱,并且当试管插入于定心指状物之间且在无试管的情况下时弹性元件的第二端部在底座主体与上部位置之间的下部位置处接触支柱,并且其中,弹性元件的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接触部分朝中心轴线突出。底座主体优选地适合于分配系统,从而允许在不同站之间移动试管承载架,例如借助于如WO2013/064656A1中所描述的传送带、所分配的驱动马达和/或系统,使用分配给承载架的磁激活装置。弹性元件用第一端部在上部位置处附接到支柱。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位置与支柱的上端部相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柱延伸超过上部位置。弹性元件的第二端部在低于上部位置的位置处接触关联支柱。如果试管承载架清空以及在将试管接收于定心指状物之间之后,第二端部接触关联支柱。当将试管接收于定心指状物之间时,弹性元件变形,并且试管与中心轴线对准并通过恢复力被夹住。在使用中,借助于试管承载架来输送不同类型的试管(特别地,不同直径的试管)。弹性元件允许补偿不同的大小。具有高于弹性元件的刚度的支柱在接收试管时未变形,并防止定心指状物径向向外发生永久变形。弹性元件在两个端部处被支撑在硬质支柱处,从而允许在插入试管时可靠地引导和对准试管以及在移除试管之后允许可靠的恢复。即使当保持具有更大直径的试管时,也仍确保可靠的恢复。因此,能够无游隙地保留具有更小直径的后续试管。定心指状物优选地均匀分配在保留区域的圆周周围。提供在管外部处的条形码或其他识别构件依然可由人或机器读取。在一个实施例中,定心指状物(特别地,一个试管承载架的定心指状物的弹性元件)的设计不同。在优选实施例中,所有定心指状物的设计在公差内相同,并且所述定心指状物均匀地分配以便确保对试管的可靠定心。弹性元件包括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接触部分,其中,在特定实施例中,弹性元件适合于弹性变形,从而使接触部分平行地移位朝向或远离关联支柱以用于接收不同直径的试管。当使接触部分平行地移位朝向或远离关联支柱时,与所接收的试管接触的有效接触部分对于不同直径的不同试管而言至少是基本相同的。弹性元件形成为使得弹性元件的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接触部分朝中心轴线突出。在特定实施例中,接触部分适合于沿具有所定义的长度的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接触所接收的试管,所述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接触线定义为包括至少两个有区别的接触点的接触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将不按严格的几何意义来解释术语“线”和“点”。相反,处于点接触的两个主体的接触区域将呈小椭球的形式。接触部分例如是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并且沿接触线接触具有圆形截面的试管的平面接触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提供具有弯曲表面的接触部分,所述弯曲表面具有与所接收的试管符号相反的曲率。在特定实施例中,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的所定义的长度至少在关联支柱的长度的1%与100%之间,特别地在40%与90%之间,更特别地在60%与8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有区别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在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偏移,其中,所接收的试管与每个接触区域处于点接触或线接触。在特定实施例中,接触部分包括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的一个不间断的平面或弯曲接触区域。弹性元件适合于弹性变形,从而使接触部分(特别地,沿接触线接触试管的接触部分)移位朝向或远离关联支柱,使得不同大小的所接收的试管在所述接触部分处接触(特别地沿平行于中心轴线、具有所述所定义的长度的所述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为使接触部分平行移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轴支腿布置在接触部分与第一端部之间,且第二枢轴支腿布置在接触部分与第二端部之间,其中,接触部分经由铰接部(特别地,经由柔性铰接部)联接到枢轴支腿。当在不更改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的所定义的长度的情况下使接触部分移位时,总接触区域(其中所接收的试管接触弹性元件)独立于试管的直径。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柔性铰接部定义为材料的变薄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部分,该部分连接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主体(即,接触部分和枢轴支腿)。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二端部在下部位置处与关联支柱处于滑动接触。取决于弹性元件的形状,当接收试管时,弹性元件的第二端部沿支柱向上或向下滑动。在替代方案中或另外地,弹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在下部位置处固定地附接到关联支柱。当在两个端部处将弹性元件附接到支柱时,在插入于定心指状物之间时增强对试管的引导。选择伸长、弯曲的弹性元件的材料,所述材料适合允许可反复变形和足够的恢复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呈丝(wire)的形式。在优选实施例中,弹性元件呈弹性金属带的形式。合适的材料是金属,诸如不锈钢、黄铜、青铜、弹簧钢或其他类似的弹性金属。弹性金属带弯曲以用其两个端部接触支柱并从支柱朝中心轴线突出。金属带的一部分充当接触部分,其中,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部分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优选地所有弹性金属带弯曲以形成具有底座的至少基本上U状构件,所述底座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以用于接触所接收的试管。U状构件具有两个支腿和布置在支腿之间的底座,使得弹性元件和支柱形成梯形(在优选实施例中为平行四边形)。底座、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分别充当接触部分、第一枢轴支腿和第二枢轴支腿。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弯曲或折叠弹性金属带来形成在接触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支腿之间的铰接部。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使金属带在弯曲或折叠的区域中变薄以用于形成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试管承载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输送试管(5)的试管承载架,其包括:‑ 底座主体(2);以及‑ 附接到所述底座主体(2)的至少三个定心指状物(3),其中,所述定心指状物(3)分配在中心轴线(A)周围,并且其中,每个定心指状物(3)包括伸长、弯曲的弹性元件(30)和具有高于所述弹性元件(30)的刚度的支柱(32),所述支柱(32)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A)延伸,其中,关联的弹性元件(30)的第一端部(300)在上部位置(320)处固定地附接到所述支柱(32),其特征在于,当试管(5)插入于所述定心指状物(3)之间和在无试管(5)的情况下时所述弹性元件(30)的第二端部(302)在所述底座主体(2)与所述上部位置(320)之间的下部位置处接触支柱(32);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0)的在所述第一端部(300)与所述第二端部(302)之间的接触部分朝所述中心轴线(A)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1 EP 15167148.41.一种用于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中输送试管(5)的试管承载架,其包括:-底座主体(2);以及-附接到所述底座主体(2)的至少三个定心指状物(3),其中,所述定心指状物(3)分配在中心轴线(A)周围,并且其中,每个定心指状物(3)包括伸长、弯曲的弹性元件(30)和具有高于所述弹性元件(30)的刚度的支柱(32),所述支柱(32)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A)延伸,其中,关联的弹性元件(30)的第一端部(300)在上部位置(320)处固定地附接到所述支柱(32),其特征在于,当试管(5)插入于所述定心指状物(3)之间和在无试管(5)的情况下时所述弹性元件(30)的第二端部(302)在所述底座主体(2)与所述上部位置(320)之间的下部位置处接触支柱(32);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0)的在所述第一端部(300)与所述第二端部(302)之间的接触部分朝所述中心轴线(A)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0)适合于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接触部分平行地移位朝向或远离关联的支柱以用于接收不同直径的试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试管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适合于沿具有所定义的长度的间断或不间断接触线接触所接收的试管(5),所述接触线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A)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试管承载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枢轴支腿布置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端部(300)之间,且第二枢轴支腿布置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3002)之间,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经由铰接部、特别地经由柔性铰接部联接到所述枢轴支腿。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试管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马利诺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