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外筒体和设于外筒体内部的雨量计,所述雨量计包括底座、支架、承雨单元、支撑单元和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承雨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左翻斗和右翻斗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无死角,当雨水从翻转本体上方进入翻转本体后,可以进行自洁,利用雨水的自身重力作用冲刷翻转本体内滞留的泥沙尘土,提高计量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量计,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
技术介绍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常见的雨量计有虹吸式雨量计、称重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等等,其中翻斗式雨量计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目前常用的翻斗式雨量计存在测量降雨量不精确的缺陷,同时由于现有的翻斗式雨量计的底部多为直角,日常降雨中的泥沙易累计在死角内不易清除,易造成两边的翻斗重量不平衡从而影响降雨量的精确测量,死角内的泥沙需要人工清理,费时费力,投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翻斗式雨量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外筒体和设于外筒体内部的雨量计,所述雨量计包括底座、支架、承雨单元、支撑单元和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承雨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所述承雨单元包括圆锥形滤网、承雨器和接雨漏斗,所述圆锥形滤网固定于外筒体内侧上端,所述承雨器固定于圆锥形滤网下端,所述承雨器为倒圆锥形,所述接雨漏斗通过支架固定于承雨器下方,所述支架两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接雨漏斗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台和三个固定螺栓,所述支撑台通过三个固定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三个固定螺栓在支撑台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翻斗本体,所述翻转本体中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左翻斗和右翻斗,所述左翻斗和右翻斗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所述翻转本体两侧在所述隔板两端分别固设一根支柱,所述支柱底部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连接转轴,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轴承座,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内,所述隔板顶部中央还设有配重件,所述出水口位于隔板的正上方。优选的是,所述支柱与翻转本体外下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有两块,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两跟所述支柱固定,另一侧固定于翻转本体下部。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干簧管支架,所述干簧管支架位于翻转本体一侧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是,所述左翻斗和右翻斗的外侧均设有磁铁。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两端分别位于左翻斗和右翻斗的下方各设有一个排水单元。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单元为杯状漏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左翻斗和右翻斗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无死角,当雨水从翻转本体上方进入翻转本体后,可以进行自洁,利用雨水的自身重力作用冲刷翻转本体内滞留的泥沙尘土,提高计量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翻转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翻转本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筒体,2、底座,3、支架,4、圆锥形滤网,5、承雨器,6、接雨漏斗,7、出水口,8、支撑台,9、固定螺栓,10、左翻斗,11、右翻斗,12、支柱,13、铰接孔,14、轴承座,15、配重件,16、隔板,17、加强板,18、干簧管支架,19、磁铁,20、排水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外筒体1和设于外筒体1内部的雨量计,所述雨量计包括底座2、支架3、承雨单元、支撑单元和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承雨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所述承雨单元包括圆锥形滤网4、承雨器5和接雨漏斗6,所述圆锥形滤网4固定于外筒体1内侧上端,所述承雨器5固定于圆锥形滤网4下端,所述承雨器5为倒圆锥形,所述接雨漏斗6通过支架3固定于承雨器5下方,所述支架3两端固定于底座2上,所述接雨漏斗6下端设有出水口7;滤网设置成圆锥形可以使雨水进入雨量计时将雨水中的部分杂质过滤掉,并且使较大的杂质可沿圆锥形的斜面滑落至滤网的边缘处,从而不会堵塞滤网影响雨水进入;承雨器5为倒圆锥形可以保证雨水进入承雨器5后可以全部沿圆锥斜面滑落,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台8和三个固定螺栓9,所述支撑台8通过三个固定螺栓9固定于底座2上,所述三个固定螺栓9在支撑台8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正三角形分布设置可以保证雨量计处于水平状态,可修正安装地面不平带来的误差。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翻斗本体,所述翻转本体中部通过隔板16将其分为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所述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所述翻转本体两侧在所述隔板16两端分别固设一根支柱12,所述支柱12底部设有铰接孔13,所述铰接孔13内连接转轴,所述底座2上设有一对轴承座14,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轴承座14的轴承内,所述隔板16顶部中央还设有配重件15,所述出水口7位于隔板16的正上方。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底部设置成球形圆弧面,雨水进入翻转本体时,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可将泥沙一起冲走,使得翻转本体底部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有泥沙沉积而造成左翻斗10与右翻斗11两边重量不等,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柱12与翻转本体外下部设有加强板17,所述加强板17有两块,所述加强板17的一侧与两跟所述支柱12固定,另一侧固定于翻转本体下部。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下方分别设置一块加强板17保证翻转本体左右两侧更加稳定,提高了翻转本体与支柱12之间的平衡性。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台8上设有干簧管支架18,所述干簧管支架18位于翻转本体一侧的左右两侧。干簧管支架18上安装有计数元件,用于计量翻转本体翻倒的次数,并将信号利用射频通信的方式传送给室内报警器。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的外侧均设有磁铁19。磁铁19与计数元件配合记录翻转本体翻转的次数,从而计算降雨量。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2两端分别位于左翻斗10和右翻斗11的下方各设有一个排水单元20。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水单元20为杯状漏斗。杯状漏斗形状的排水单元20可以减少仪器内液态水聚集蒸发量,防止长期湿度过高损伤仪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雨水经过圆锥形滤网4过滤后进入承雨器5内后从承雨器5流进接雨漏斗6,雨水聚集到接雨漏斗6内从接雨漏斗6底部的出水口7流入翻转本体一侧内,如雨水不断流入左翻斗10内,左翻斗10受到向下的压力小于配重件15给予右翻斗11向下的压力,翻转本体保持静止状态,当雨量达到设定值时,左翻斗10与配重件15给予右翻斗11向下的压力相同,翻转本体处于平衡状态,雨量继续增加,左翻斗10收到向下的压力大于配重件15给予右翻斗11向下的压力,左翻斗10向下翻转并将雨水倒入排水单元20排出。翻转本体每翻转一次,磁铁19与计数元件配合获得一次计数,最终根据计数换算成降雨量。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外筒体和设于外筒体内部的雨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包括底座、支架、承雨单元、支撑单元和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承雨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所述承雨单元包括圆锥形滤网、承雨器和接雨漏斗,所述圆锥形滤网固定于外筒体内侧上端,所述承雨器固定于圆锥形滤网下端,所述承雨器为倒圆锥形,所述接雨漏斗通过支架固定于承雨器下方,所述支架两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接雨漏斗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台和三个固定螺栓,所述支撑台通过三个固定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三个固定螺栓在支撑台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翻斗本体,所述翻转本体中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左翻斗和右翻斗,所述左翻斗和右翻斗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所述翻转本体两侧在所述隔板两端分别固设一根支柱,所述支柱底部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连接转轴,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轴承座,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内,所述隔板顶部中央还设有配重件,所述出水口位于隔板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外筒体和设于外筒体内部的雨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包括底座、支架、承雨单元、支撑单元和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设于承雨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所述承雨单元包括圆锥形滤网、承雨器和接雨漏斗,所述圆锥形滤网固定于外筒体内侧上端,所述承雨器固定于圆锥形滤网下端,所述承雨器为倒圆锥形,所述接雨漏斗通过支架固定于承雨器下方,所述支架两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接雨漏斗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台和三个固定螺栓,所述支撑台通过三个固定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三个固定螺栓在支撑台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翻斗本体,所述翻转本体中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左翻斗和右翻斗,所述左翻斗和右翻斗底部为球形圆弧面,所述翻转本体两侧在所述隔板两端分别固设一根支柱,所述支柱底部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锐,汪国靖,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数地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