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82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其包括:第一模板单元、第二模板单元,模板单元包括混凝土浇筑模板和套壁,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延伸部的扇环结构,套壁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对接时,对应的延伸部相互交叉契合;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用于将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固定到建筑物的预留管洞位置。上述模板优点为施工速度快,安装极为方便快捷,比传统方式提高施工效率6~8倍,节省人工工资90%以上。密封性能好,水泥浆不会渗漏,施工面平整光洁,无需后期再投入人工清理凿磨,杜绝了以后的渗水可能,提高了施工质量。以及可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材料开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装饰工程中,由于管道需要穿过不同楼层之间的楼板,因此需要在楼板上开设通孔,然后将管道穿过楼板上的通孔。由于楼板上的通孔通常大于管道直径,因此通孔与管道之间就会有间隙(管孔),需要在施工后期利用混凝土等材料封堵该间隙。目前楼板的管洞都在采用吊模封堵,吊模主要采用模板或成品带洞的塑料板,采用吊模下部进行支托,上部进行吊挂的形式进行混凝土浇筑。目前施工工艺和工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从下层支撑模材料用量大、用工多及影响下层工作进展;此外,吊模所使用的吊丝外露持久腐蚀形成孔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其包括:第一模板单元,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一套壁,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一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一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二模板单元,所述第二模板单元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二套壁,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二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二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对接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互交叉契合;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所述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固定到建筑物的预留管洞位置。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进一步,第一延伸部为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为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进一步,第一延伸部为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为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进一步,所述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螺栓通过连接孔与第一套壁或第二铰接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进一步,所述第一套壁和第二套壁的内径与预留管洞内穿过的管道外径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施工速度快,安装极为方便快捷,比传统方式提高施工效率6~8倍,节省人工工资90%以上。2、施工步骤简单,可1~2人安装,十秒左右即可安装完成一套,楼上同时灌(水泥)浆。3、密封性能好,水泥浆不会渗漏,施工面平整光洁,无需后期再投入人工清理凿磨,杜绝了以后的渗水可能,提高了施工质量。4、可多次重复使用,不变形,不易老化,节约材料开支。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正视示意图;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分开后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分开后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另一正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模板单元,2、第二模板单元,3、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11、第一套壁,12、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3、第一延伸部,14、螺栓紧固件,21、第二套壁,22、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3、第二延伸部,24、螺栓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图4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其包括:第一模板单元1,第一模板单元1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和第一套壁11,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为端部设有第一延伸部13的扇环结构,第一套壁11垂直连接在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的内环边缘;第二模板单元2,第二模板单元2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和第二套壁21,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为端部设有第二延伸部23的扇环结构,第二套壁21垂直连接在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的内环边缘;第一模板单元1和第二模板单元2对接时,第一延伸部13与第二延伸部23相互交叉契合。套壁与已安装的管道扣紧,利用管道和套壁的摩擦作用力平衡混凝土的重力,通两个模板单元拼合后,在套壁中间有个缺口,可以通过螺母调节套壁和管道之间的松紧。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3,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3用于将第一模板单元1和第二模板单元2固定到建筑物的预留管洞位置。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中,第一延伸部13为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23为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模板单元1和第二模板单元2对接时,第一延伸部13与第二延伸部23上下相互交叉契合。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3为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23为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端部在厚度端面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中,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12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13,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22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23,该延伸部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便于在第一模板单元1和第二模板单元2对接时进行对位,降低操作难度并增加施工速度。另一作用是提高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衔接部位的密封性,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漏浆问题。上述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在使用时具有多种组合固定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金属线将第一套壁和第二套壁绑紧,使套壁与管道的外壁紧密贴合。另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是第一套壁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紧固件14和螺栓连接件24,第二套壁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连接件24和螺栓紧固件14,使对应的螺栓紧固件与螺栓连接件相互匹配。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3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螺栓通过连接孔与第一套壁11或第二铰接连接。螺栓紧固件的作用是将螺栓通过连接孔与套壁铰接,螺栓连接件的作用是连接螺栓的螺杆并通过螺母拧紧。如图5中的螺栓紧固件、螺栓连接件均为第一套壁上带孔的凸起。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中,第一套壁11和第二套壁21的内径与预留管洞内穿过的管道外径相等。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套壁与管道外壁容易贴合,利用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3进行固定。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模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把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平面向上紧贴楼板下表面卡在管道上,再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用于对建筑物的预留管洞进行封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单元,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一套壁,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一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一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二模板单元,所述第二模板单元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二套壁,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二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二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对接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互交叉契合;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所述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固定到建筑物的预留管洞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洞无需吊模的新模板,用于对建筑物的预留管洞进行封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单元,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一套壁,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一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一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一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二模板单元,所述第二模板单元包括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和第二套壁,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为端部设有第二延伸部的扇环结构,第二套壁垂直连接在第二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内环边缘;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对接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互交叉契合;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所述模板单元组合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模板单元和第二模板单元固定到建筑物的预留管洞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洞无需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鹏万曾小辉侯景强付开其曾小兵戴天宇方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