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49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其包括:壳体,由端盖、多级第一中段以及过渡段、多级第二中段、吸入段依次串接而成;置于壳体内的转子部件,包括转子轴以及置于转子轴上的两组叶轮,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与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相反,两组叶轮中的每片叶轮处均设有导叶;所有第一中段与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所有第二中段与第二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间的转子轴对应所述过渡段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一端置于所述端盖内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入段伸出,吸入段与转子轴间设有机械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效率高。

Water supplement pump and water supplement pump group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 pump and water pump grou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composed of an end cover, the first section and multistage transition section, second section, multi suction section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o a rotor; in the shell, including a rotor shaft and a rotor shaft of the impeller impeller impeller of the first two groups. In the group with second opposite impeller impeller group to each impeller impeller in the two groups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vane impeller; all the first section and the first impeller group in the corresponding setting, all second middle and second groups of impeller in the corresponding setting, the rotor shaf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impeller impeller between the group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d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lubricated bearings between water lubricated bearings are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rotor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end cover and between the rotor shaft and the other end from the The suction section is extended, and the suction section and the rotor shaft are equipped with mechanical seal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
技术介绍
补水泵是AP1000核电厂辅助厂房内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CVS)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如下:1、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提供补水;2、改变(维持)反应堆冷却剂的水化学特性和RCS装量;3、如需要时,在电厂停堆最后阶段消除稳压器蒸汽气泡而提供稳压器辅助喷雾。该泵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1、CVS补水泵为小流量、高扬程、低比转速多级离心泵,要求性能曲线光滑下降无驼峰,水力研发难度较大。2、水泵级数较多,泵组运行稳定性较难控制,结构设计难度较大。目前补水泵一般具有以下结构形式:形式一,采用开式叶轮、直叶片、叶轮单向布置和两端滚动轴承的结构形式,主要缺点在于开式叶轮效率低,轴向力较大,不利于泵的长期运行;形式二,采用闭式叶轮,叶轮单向布置,平衡盘平衡轴向力,两端滚动轴承的结构形式,主要不足在于曲线存在驼峰,轴向力在流量变化时变化较大,并且推力轴承温升较大,不利于泵的长期运行;形式三,采用闭式叶轮,叶轮对称布置,推力轴承采用滑动轴承强制润滑,径向轴承分别采用水润滑轴承和油润滑轴承,水润滑轴承采用金属材料,自润滑性能差,启停容易发生咬合及磨损,推力轴承需配置油站强制润滑,系统配置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好的补水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补水泵结构复杂、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水泵,其包括:壳体,由端盖、多级第一中段以及过渡段、多级第二中段、吸入段依次串接而成;置于壳体内的转子部件,包括转子轴以及置于转子轴上的两组叶轮,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与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相反,两组叶轮中的每片叶轮处均设有导叶;所有第一中段与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所有第二中段与第二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间的转子轴对应所述过渡段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一端置于所述端盖内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入段伸出,吸入段与转子轴间设有机械密封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叶轮组设有八片叶轮,所述第二叶轮组设有五片叶轮。优选的,所述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与对应所述第一中段间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与对应所述第二中段间设有密封件。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导叶和所述转子轴间设有导叶套。优选的,所述导叶套采用石墨材料制成。优选的,还包括外筒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子部件置于外筒体内,且转子轴的另一端通过油润滑轴承组件与所述外筒体相连。优选的,所述外筒体为由泵盖、泵体相连形成的筒状件,所述端盖位于所述泵盖内,所述油润滑轴承组件与所述泵体相连。优选的,所述油润滑轴承组件包括轴承支架、角接触轴承以及润滑油箱,润滑油箱与轴承支架固定相连且围成容纳角接触轴承的润滑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水泵泵组,其包括电机、联轴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补水泵,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补水泵的转子轴相连。优选的,所述联轴器为膜片联轴器。优选的,所述补水泵设置在支撑底座上,所述电机设置在电机座上,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设置。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补水泵和补水泵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转子轴上设置两组反向安装的叶轮,以此可相互抵消部分叶轮转动时的轴向力,减小了轴向力,转子部件受拉力;另外该种设置的转子轴其刚性好;两组叶轮间的转子轴与壳体的过渡段通过水润滑轴承相连,提高了转子轴转动的稳定性,转子轴的一端埋设在端盖内并且采用水润滑轴承,也即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水润滑轴承及一组油润滑轴承组件进行支撑,油润滑轴承组件中的轴承为稀油自润滑的角接触球轴承,水润滑轴承无需增设冷却润滑管路,油轴承无需外接冷却,并自循环润滑,简化了整个补水泵的结构,实现无预润滑的情况下直接启动泵。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补水泵一实施例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补水泵的另一实施例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筒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组件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补水泵泵组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泵盖2连接螺栓3水润滑轴承4端盖5导叶6第一中段7泵体8密封件9导叶套10过渡段11吸入段12机械密封13角接触轴承14润滑油箱15气堵16衬垫17甩油环18轴承支架19轴套20键21叶轮22轴套23转子轴24螺母25第二中段100第一叶轮组200第二叶轮组400补水泵500联轴器600电机700支撑底座800电机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水泵,其包括:壳体,由端盖4、多级第一中段6以及过渡段10、多级第二中段25、吸入段11依次串接而成;置于壳体内的转子部件,见图2所示,包括转子轴23以及置于转子轴23上的两组叶轮,第一叶轮组100中的叶轮21朝向与第二叶轮组200中的叶轮21朝向相反,两组叶轮中的每片叶轮21处均设有导叶5;所有第一中段6与第一叶轮组100中的叶轮21一一对应设置,所有第二中段25与第二叶轮组200中的叶轮2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叶轮组100和第二叶轮组200间的转子轴23对应所述过渡段10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3,所述转子轴23的一端置于所述端盖4内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3,所述转子轴23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入段11伸出,吸入段11与转子轴间设有机械密封组件。本专利技术采用转子轴23上设置两组反向安装的叶轮,以此可相互抵消部分叶轮21转动时的轴向力,减小了轴向力;另外该种设置的转子轴23其刚性好,转子部件受拉性好;两组叶轮21间的转子轴23与壳体的过渡段10通过水润滑轴承3相连,提高了转子轴23转动的稳定性,转子轴23的一端埋设在端盖4内并且也采用水润滑轴承3,也即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水润滑轴承3进行支撑,水润滑轴承3无需增设冷却润滑管路,简化了整个补水泵的结构,实现无预润滑的情况下直接启动泵。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叶轮组100设有八片叶轮21,八片叶轮21朝向转子轴23的左端安装,所述第二叶轮组200设有五片叶轮21,五片叶轮朝向转子轴23的右端安装,每片叶轮21均通过键20与所述转子轴23固定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抵消第一叶轮组中的部分叶轮的轴向力,以此减小整个转子部件的轴向力;本实施例转子部件的临界转速大于泵额定转速的125%以上,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补水泵以及补水泵泵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由端盖、多级第一中段以及过渡段、多级第二中段、吸入段依次串接而成;置于壳体内的转子部件,包括转子轴以及置于转子轴上的两组叶轮,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与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相反,两组叶轮中的每片叶轮处均设有导叶;所有第一中段与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所有第二中段与第二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间的转子轴对应所述过渡段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一端置于所述端盖内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入段伸出,吸入段与转子轴间设有机械密封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由端盖、多级第一中段以及过渡段、多级第二中段、吸入段依次串接而成;置于壳体内的转子部件,包括转子轴以及置于转子轴上的两组叶轮,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与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朝向相反,两组叶轮中的每片叶轮处均设有导叶;所有第一中段与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所有第二中段与第二组中的叶轮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间的转子轴对应所述过渡段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一端置于所述端盖内且两者间设有水润滑轴承,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从所述吸入段伸出,吸入段与转子轴间设有机械密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组设有八片叶轮,所述第二叶轮组设有五片叶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组中的叶轮与对应所述第一中段间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叶轮组中的叶轮与对应所述第二中段间设有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金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