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晓桦专利>正文

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36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主要包含复数的踏板及至少两定位件。其中,该复数的踏板是在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反向的第二卡接部,并在邻近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处设有固定孔,该至少两定位件包含水平部及垂直部,在该水平部设有斜坡段及导角,使复数的踏板凭借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相互卡合衔接,并凭借两定位件锁合固定于该复数的踏板两侧,以构成击剑步道。当使用时,凭借定位件的导角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且当任一踏板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而不需整体更新,使击剑步道更具实用价值。

Improved structure of fencing footpat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fencing footpath,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 complex number of pedals and at least two positioning parts. Among them, the plural pedal is one in which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part of the revers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adjacent to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two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hole,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t least two horizontal part and vertical part, a slope and in the horizontal guide angle, the plural pedal with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two clamping part are mutually clamped connection, and with two positioning piece locking pedal fixed to both sides of the complex, to form a fencing trail. When used, the guiding angle of the positioning part can be perceived by the user's feet, so that it can avoid falling down the trail, and when any pedal is damaged,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the pedal instead of updating it to make the fencing trail more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于使用时,可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且当其中任一踏板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的击剑步道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供练习击剑运动的击剑步道,通常设有适当长度的片体,并在该片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用的侧板,于使用时,供使用者踏于片体上,练习击剑的动作。该些击剑步道存在以下的缺点:1、该片体与侧板系以铆接方式固定,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当片体某部份损坏时,需将整个步道更换,造成使用者经济负担。2、当步道的片体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变形,也需将整个步道更换,造成使用者经济负担。3、现有的步道的侧板设为ㄈ字形,且为平整状,当使用者于步道上移动时,由于位移的脚部无法测知步道的边缘,因此,易造成踏出步道而摔倒。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可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且当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以改善现有击剑步道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使击剑步道于使用时,可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而当其中的某一踏板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以降低使用者的负担,且使击剑步道更具实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的踏板,是在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反向的第二卡接部,并在邻近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处设有固定孔;两定位件,包含水平部及垂直部,在该水平部设有斜坡段及导角;复数的踏板凭借第一卡接部的勾部扣持于另一踏板第二卡接部的槽部,使复数的踏板相互卡合衔接,两定位件锁固住该复数的踏板的两侧,以构成击剑步道。该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为弯勾状,以形成一勾部及槽部。该两定位件是在垂直部设有对应于踏板固定孔的长孔,以供固定件穿设锁合于踏板的固定孔。当使用时,凭借定位件的导角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且当任一踏板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而不需整体更新,使击剑步道更具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踏板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后的踏板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前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踏板;11-第一卡接部;111-勾部;112-槽部;12-第二卡接部;13-固定孔;14-固定孔;121-勾部;122-槽部;2-定位件;21-水平部;211-斜坡段;212-导角;22-垂直部;221-长孔;3-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踏板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含复数的踏板1及至少两定位件2。其中,该复数的踏板1是在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11,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1反向的第二卡接部12,并在邻近第一卡接部11及第二卡接部12处设有固定孔13、14,其中,该第一卡接部11及第二卡接部12,设为弯勾状,以形成一勾部111、121及槽部112、122。该两定位件2,包含水平部21及垂直部22,在该水平部21设有斜坡段211,由该斜坡段211向上延伸后,再向下倾斜延伸,以形成导角212,该垂直部22设有对应于踏板1固定孔13、14的长孔221。凭借前述构件的组合,于组装时,将复数的踏板1凭借第一卡接部11的勾部111扣持于另一踏板1第二卡接部12的槽部122,使复数的踏板1相互卡合衔接,再将两定位件2置于该复数的踏板1两侧,凭借固定件3(螺丝)穿设两定位件2的长孔221,将两定位件2锁固住该复数的踏板1两侧,以构成击剑步道。当使用时,凭借定位件2的导角212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且当任一踏板1损坏时,只需将两定位件2拆卸后,取下该损坏的踏板1予以更换,而不需将步道整体更新,以降低使用者的经济负担,进而使击剑步道更具实用价值。请参阅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于组装后,该两定位件2位于复数踏板1的两侧,以构成一击剑步道,供使用者于该复数的踏板1上移动练习击剑,于练习过程中,可凭借定位件2的导角212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请参阅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后的踏板侧视图。敬请配合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于组合后,该复数的踏板1凭借第一卡接部11的勾部111扣持于另一踏板1第二卡接部12的槽部122,使复数的踏板1相互卡合衔接,且因第一卡接部11及第二卡接部12的紧密扣持,当使用者于踏板1上移动时不会轻易的松脱或变形。请参阅图5,是本技术的前视图。敬请配合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于组装后,该两定位件2系固定于该复数的踏板1的两侧,其中,由于定位件2包含水平部21及垂直部22,在该水平部21设有斜坡段211,由该斜坡段211向上延伸后,再向下倾斜延伸,以形成导角212。当使用者于步道上脚步移动时时,其脚部可凭借导角212感知已位于步道的边缘,自行修正移动的方向,而不会踏出步道本体,避免因踏出步道而摔倒。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经由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技术的要义所在,也不脱本技术的精神范畴。综上所述,本技术以复数可相互扣持衔接的踏板,配合锁固于该复数的踏板两侧的定位件,构成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使击剑步道于使用时,可供使用者脚部感知,避免踏出步道而摔倒,而当其中的某一踏板损坏时,只需取下该踏板予以更换,以降低使用者的负担,且使击剑步道更具实用价值。为一实用的设计,诚属一俱新颖性的技术,爰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祈钧局予以审查,早日赐准专利,至感德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的踏板,是在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反向的第二卡接部,并在邻近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处设有固定孔;两定位件,包含水平部及垂直部,在该水平部设有斜坡段及导角;复数的踏板凭借第一卡接部的勾部扣持于另一踏板第二卡接部的槽部,使复数的踏板相互卡合衔接,两定位件锁固住该复数的踏板的两侧,以构成击剑步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击剑步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的踏板,是在其中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反向的第二卡接部,并在邻近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处设有固定孔;两定位件,包含水平部及垂直部,在该水平部设有斜坡段及导角;复数的踏板凭借第一卡接部的勾部扣持于另一踏板第二卡接部的槽部,使复数的踏板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怡昌
申请(专利权)人:叶晓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