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展豪专利>正文

数据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874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4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该连接头的第一端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数据线前壳第一端连接的数据线,连接头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该第一塑胶片覆盖第一磁性元件,且该第一塑胶片外表面与该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塑胶片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柱;数据线前壳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塑胶片,该第二磁性元件环设在第二塑胶片周围,该第二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柱/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数据线前壳与连接头既可以快速方便地连接,又能保证连接头与数据线前壳内的端子接触良好。

Data 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ata lin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nnector and a data line before the shell can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one end of the connector plug for data and 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harging interface adapter, data line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shell data line, the second end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or the magnetic element and the first plastic sheet, the first plastic sheet covering the first magnetic element, and the first plastic shee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or of the second end of the flush, the first plastic shee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ositioning hole / positioning column; the data line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cond shell consists of second magnetic elements and second pieces of plastic, the second magnetic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lastic film around second, the plastic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 positioning holes matched with the positioning holes / positioning column. The data line front shell and the connecting head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connect,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 connection head is in good contact with the terminals in the front shell of the data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线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数据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适配的连接头、能与数据线相离合的数据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如移动电话等使用的数据线一般是数据线主体与两端接头不可分离,由于数据线在使用时频繁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口拔插,容易造成数据线甚至是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等接口的松动和接触不良等情况。为了改善这一缺陷,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适配的连接头与数据线本体可分离的结构,二者借助磁力吸合。但是,连接头的磁性元件与数据线前壳的磁性元件没有很好地对位,同样会导致二者的端子接触不良或者导致数据线前壳与连接头连接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数据线前壳与连接头接触良好且连接操作方便的数据线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该连接头的第一端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第一端连接的数据线,所述连接头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该第一塑胶片覆盖第一磁性元件,且该第一塑胶片外表面与该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数据线前壳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塑胶片,该第二磁性元件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周围,该第二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所述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前壳内的导电触头为一组,穿越所述第二塑胶片,设置位置偏离该第二塑胶片的中心线;所述连接头的导电触点为两组,所述导电触头能与任一组所述导电触点配合导通。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为两个。俩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触点的两侧,同样,俩所述定位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触头的两侧。或者设计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该连接头的第一端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第一端连接传输线,所述连接头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该第一塑胶片覆盖第一磁性元件,且该第一塑胶片外表面与该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数据线前壳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塑胶片,该第二磁性元件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周围,该第二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孔中。本技术的数据线前壳与连接头既可以快速方便地连接,又能保证连接头的磁性元件与数据线前壳的磁性元件能精确地对位,从而保证其内的导电触头和导电触点接触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三;图5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四;图6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数据线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为了说明的需要,有时会对示意图中某些元件的宽度、长度、厚度等进行夸张表示。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10和数据线前壳20,该连接头的第一端11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第一端21连接的数据线,所述连接头10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2和第一塑胶片13,该第一塑胶片13覆盖第一磁性元件12,且该第一塑胶片13外表面与该连接头1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磁性元件12和第一塑胶片13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4;所述数据线前壳20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22和第二塑胶片23,该第二磁性元件22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23周围,该第二塑胶片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孔14配合的定位柱24,所述连接头10和数据线前壳20借助第一磁性元件12与第二磁性元件22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24嵌入所述定位孔14中。所述数据线前壳20内的导电触头25为一组,穿越所述第二塑胶片,设置位置偏离该第二塑胶片23的中心线;所述连接头10的导电触点15为两组,所述导电触头25能与任一组所述导电触点15配合导通。这样,无论正插、反插,数据线前壳内的导电触头25和连接头的导电触点15均可连接导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24和定位孔14分别设置两个。俩所述定位孔14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触点15的两侧,同样,俩所述定位柱24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触头25的两侧。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至图8所示,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10和数据线前壳20,该连接头10的第一端11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20第一端21连接传输线,所述连接头10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2和第一塑胶片13,该第一塑胶片13覆盖第一磁性元件12,且该第一塑胶片13外表面与该连接头10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塑胶片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6;所述数据线前壳20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22和第二塑胶片23,该第二磁性元件22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23周围,该第二塑胶片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柱16配合的定位孔26,所述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16嵌入所述定位孔26中。使用时,首先把充电头插入手机充电孔,然后把数据线前壳靠近充电头。使得充电头能够快速地吸引数据线前壳。相连时,由于定位柱及定位孔的作用,使得两者相连相当精确,不会产生晃动及偏差、错位,从而使得充电及数据连接顺利无阻。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其部分细节及运动机构可通过相应设计变更以其它的形式来实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据线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该连接头的第一端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第一端连接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该第一塑胶片覆盖第一磁性元件,且该第一塑胶片外表面与该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数据线前壳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塑胶片,该第二磁性元件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周围,该第二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所述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连接结构,包括可相互分离的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该连接头的第一端有用于与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充电接口适配的插头,所述数据线前壳第一端连接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第二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该第一塑胶片覆盖第一磁性元件,且该第一塑胶片外表面与该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面平齐,该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塑胶片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数据线前壳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塑胶片,该第二磁性元件环设在所述第二塑胶片周围,该第二塑胶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所述连接头和数据线前壳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合连接时,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前壳内的导电触头为一组,穿越所述第二塑胶片,设置位置偏离该第二塑胶片的中心线;所述连接头的导电触点为两组,所述导电触头能与任一组所述导电触点配合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展豪
申请(专利权)人:黄展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