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6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测试工件的一端封堵,测试工件另一端的管端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柱延伸出气缸外,并在活塞柱内设有测试通气孔;气缸外向气缸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前端盖,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内和测试工件外壁配合设置;测试通气孔和测试工件的内孔贯通;气缸和活塞之间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向气缸的通气缸通气孔中充入压缩空气,活塞向下移动,压缩硅胶密封圈,利用硅胶密封圈将测试工件的外壁紧紧包裹住,再向测试通气孔充入试漏压缩空气,达到通过采用封堵测试工件管端外壁试漏的目的,测试完毕后,反之退出测试工件即可,该结构通过测试工件管端外壁封堵试漏,简单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件产品的试漏,具体是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
技术介绍
试漏是管件产品的常见工序之一,快速封堵管端可以提高试漏效率,简化试漏操作。对于中等直径(内径φ16)以上的管件快速封堵管端外壁的试漏常规采用的一端堵塞一端通气的方法,但是压力稍大就会出现膨胀或者密封不紧的状况,达不到试压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能够既快又方便地对中等直径(内径φ16)以上的管件进行试漏,特提出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工件,测试工件的一端封堵,其特征在于:测试工件另一端的管端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柱延伸出气缸外,并在活塞柱内设有测试通气孔;气缸外向气缸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前端盖,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内和测试工件外壁配合设置;测试通气孔和测试工件的内孔贯通;气缸和活塞之间设有密封圈一、密封圈二。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气缸的夹紧力为被测管件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硅胶密封圈硬度推荐40-50A。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向气缸的通气缸通气孔中充入压缩空气,活塞向下移动,压缩硅胶密封圈,利用硅胶密封圈将测试工件的外壁紧紧包裹住,再向测试通气孔充入试漏压缩空气,达到通过采用封堵测试工件管端外壁试漏的目的,测试完毕后,反之退出测试工件即可。密封圈保证气缸正常工作。该结构通过测试工件管端外壁封堵试漏,简单快捷方便。气缸的夹紧力推荐为被测管件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测试工件的夹紧,不会因为试漏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脱离的危险,硅胶密封圈硬度推荐40-50A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弹力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测试工件另一端的管端结构工作示意图。图中1是气缸,2是前端盖,3是密封圈一,4是活塞,5是密封圈二,6是硅胶密封圈,7是气缸通气孔,8是测试通气孔,9是测试工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工件9,测试工件9的一端封堵,测试工件9另一端的管端设有气缸1,气缸1的活塞柱4延伸出气缸1外,并在活塞柱4内设有测试通气孔8;气缸1外向气缸1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7;气缸1的另一端设有前端盖2,前端盖2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4,硅胶密封圈4内和测试工件9外壁配合设置;测试通气孔8和测试工件9的内孔贯通;气缸1和活塞4之间设有密封圈一3、密封圈二5。气缸1的夹紧力推荐为被测试工件9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测试工件9的夹紧,不会因为试漏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脱离的危险,硅胶密封圈4硬度推荐40-50A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弹力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工件,测试工件的一端封堵,其特征在于:测试工件另一端的管端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柱延伸出气缸外,并在活塞柱内设有测试通气孔;气缸外向气缸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前端盖,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内和测试工件外壁配合设置;测试通气孔和测试工件的内孔贯通;气缸和活塞之间设有密封圈一、密封圈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封堵管端外壁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工件,测试工件的一端封堵,其特征在于:测试工件另一端的管端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柱延伸出气缸外,并在活塞柱内设有测试通气孔;气缸外向气缸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前端盖,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明付军康立立杜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