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6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包括壳体和气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及与所述主气路管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位于第一调节气路管上设置有零位旋钮,位于第二调节气路管上设置有倍率旋钮,所述支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所述主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所述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上的压差式传感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体可以加工成多种样式,适用性强,安装方便,同时压差式传感器连接相互分离的气电转换电路板与壳体,方便缩小壳体的体积,利于实现气电转化器的集成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转换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
技术介绍
气动量仪是长度测量工具。与量具相比较,气动量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度高以及测量力小等三大优点。气电转换器是气动量仪内的重要组件,用于将气动测量头测得的尺寸变化量转换成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然而,现有的气电转换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利于集成化安装,很难适应集成化的气动量仪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本转换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集成度高且便于维修的特点。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包括壳体和气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及与所述主气路管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上形成零位旋钮接口和尾气排放口,所述零位旋钮接口处设置有零位旋钮,所述零位旋钮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一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第二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倍率旋钮接口和压缩空气输入口,所述倍率旋钮接口处设置有倍率旋钮,所述倍率旋钮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二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压缩空气输出管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压缩空气输出口;所述支气路管一端与靠近压缩空气输入口一侧的第二调节气路管相连通,所述支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位于第二调节气路管下方所在的主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所述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上的压差式传感器相连。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壳体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加工成多种样式,适用性强,且安装方便,同时压差式传感器连接相互分离的气电转换电路板与壳体,方便缩小壳体的体积,利于实现气电转化器的集成化设计。优选地,所述零位旋钮和倍率旋钮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与其相对侧面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所述压缩空气输入口、压缩空气输出口和尾气排放口;所述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垂直分布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水平分布在所述壳体内。通过将壳体内的气路横向与纵向的垂直设计,利于壳体内气路的布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包括压差式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源滤波电路、气电转换连接器;所述气电转换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相连;所述压差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电源滤波电路相连;所述气电转换连接器通过传输线与外部的主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主板上设置有与气电转换连接器相匹配的主板连接器,所述主板连接器与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双向连接,所述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与单片机双向连接;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用堵头堵住的接口,所述接口分别与主气路管、支气路管相连。在壳体上增加两个堵住的接口,当气电转换器需要新增功能或者气路通道时可以直接使用,提高该气电转换器的适用范围。优选地,气电转换电路板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气电转换电路板、壳体上均设有相互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用于将气电转换电路板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螺栓。对气电转换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位置作进一步限定,有助于气电转换器的安装、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气路调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电转换电路板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板框图。图中:11-壳体;12-零位旋钮;13-倍率旋钮;14-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5-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6-压缩空气输入口;17-压缩空气输出口;18-尾气排放口;21-信号放大电路;22-压差式传感器;23-电源滤波电路;24-气电转换连接器;31-单片机;32-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33-主板连接器;34-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包括壳体11和气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及与所述主气路管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零位旋钮接口和尾气排放口18,所述零位旋钮接口处设置有零位旋钮12,所述零位旋钮12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一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零位旋钮12具有一根伸入至第一调节气路管内的顶杆,位于该顶杆上套设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部,当前一个密封圈与限位部接触挤压后能够防止气体从尾气排放口18排出,后一个密封圈用于放置气体进入零位旋钮接口。所述第二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倍率旋钮接口和压缩空气输入口16,所述倍率旋钮接口处设置有倍率旋钮13,所述倍率旋钮13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二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倍率旋钮13具有一根伸入至第二调节气路管内的顶杆,位于该顶杆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第二调节气路管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部,当密封圈与限位部接触挤压后能够防止气体从压缩空气输入口16排出。所述压缩空气输出管一端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压缩空气输出,17;所述支气路管一端与靠近压缩空气输入口一侧的第二调节气路管相连通,所述支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位于第二调节气路管下方所在的主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所述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分别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上的压差式传感器22相连。如图2所示,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包括压差式传感器22、信号放大电路21、电源滤波电路23、气电转换连接器24;所述气电转换连接器24分别与所述电源滤波电路23、信号放大电路21相连;所述压差式传感器分22别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21、电源滤波电路23相连;所述气电转换连接器24通过传输线与外部的主板相连。如图3所示,所述主板上设置有与气电转换连接器相匹配的主板连接器33,所述主板连接器33与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32双向连接,所述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32与单片机31双向连接;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34,所述电源模块34分别与单片机31、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电路32相连。电源模块34除了给主板供电外,还可以通过传输线对气电转换电路板进行供电。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机31可以采用32位单片机。在将气电转换器安装在气动量仪上时,需要将所述零位旋钮12和倍率旋钮13均位于所述壳体11的同一侧面,与其相对侧面的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所述压缩空气输入口16、压缩空气输出口17和尾气排放口18。其中为了方便壳体11内气路布局,所述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垂直分布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和气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及与所述主气路管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零位旋钮接口和尾气排放口(18),所述零位旋钮接口处设置有零位旋钮(12),所述零位旋钮(12)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一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第二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倍率旋钮接口和压缩空气输入口(16),所述倍率旋钮接口处设置有倍率旋钮(13),所述倍率旋钮(13)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二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压缩空气输出管一端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压缩空气输出口(17);所述支气路管一端与靠近压缩空气输入口(16)一侧的第二调节气路管相连通,所述支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位于第二调节气路管下方所在的主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所述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分别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上的压差式传感器(2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和气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主气路管、支气路管及与所述主气路管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气路管、第二调节气路管、压缩空气输出管;所述第一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零位旋钮接口和尾气排放口(18),所述零位旋钮接口处设置有零位旋钮(12),所述零位旋钮(12)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一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第二调节气路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倍率旋钮接口和压缩空气输入口(16),所述倍率旋钮接口处设置有倍率旋钮(13),所述倍率旋钮(13)在旋紧状态下能将第二调节气路管与主气路管的衔接口堵住;所述压缩空气输出管一端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并在所述壳体(11)上形成压缩空气输出口(17);所述支气路管一端与靠近压缩空气输入口(16)一侧的第二调节气路管相连通,所述支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位于第二调节气路管下方所在的主气路管上设置有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所述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入口(15)、压差式传感器气流输出口(14)分别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上的压差式传感器(2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气动量仪内的气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电转换电路板包括压差式传感器(22)、信号放大电路(21)、电源滤波电路(23)、气电转换连接器(24);所述气电转换连接器(24)分别与所述电源滤波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亿莱瑞德机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