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热能(焓)传递转换的换热设备,热能(焓)的传递转换过程即为传热过程,传热过程的模式通常包括: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热对流通常发生在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接触时,例如,不同温度的两种或多种流体热接触时,或者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或者流体与固体粒子接触时,热量均会由高温介质向低温介质传递。水冷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在化工、炼油、冶金、动力传输以及其他工业领域中均有普遍的应用。水冷器通常在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当水冷器内的循环水与温度较高的介质发生热能传递时,极易在水侧管壁处结垢,此外,当循环水流速低且水质较差时,水侧管壁处也会积聚例如污泥等杂物,水垢层和污泥层的存在增加了热能传递的热阻,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仅如此,由于循环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将水垢层以及水侧管壁腐蚀,而造成管路内漏,最终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现有的水冷器存在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换热腔(11);管板(20),所述管板(20)与所述壳体(10)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换热腔(11)内;换热管(30),所述换热管(30)与所述管板(20)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40),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所述管板(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先于所述换热管(30)受到所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换热腔(11);管板(20),所述管板(20)与所述壳体(10)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换热腔(11)内;换热管(30),所述换热管(30)与所述管板(20)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40),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所述管板(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先于所述换热管(30)受到所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0)为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30)相间隔地设置,且各所述换热管(30)沿所述换热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选择性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换热管(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管板(20)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包括:支撑芯杆(41),所述支撑芯杆(41)与所述管板(20)连接并沿所述换热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阳极反应涂层(42),所述阳极反应涂层(42)设置在所述支撑芯杆(41)的外周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结构(50),所述支撑芯杆(4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50)可拆卸地与所述管板(2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还包括支撑套管(43),所述支撑套管(43)套设在所述支撑芯杆(41)的外周侧并与所述阳极反应涂层(42)之间形成过流空间(431),所述支撑套管(4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过流空间(431)连通的过流孔(432),各所述过流孔(432)沿所述支撑套管(43)的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乃森,侯晓峰,唐华,刘斌,尚贵公,王春艳,秦国民,张勇,赵福臣,李梅,张晏崧,商益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