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旭东专利>正文

透气遮阳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气遮阳帽,包括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上至少顶部开有透气孔,帽壳内设有顶部支承部分及头围带;顶部支承部分包括一开有中心透气孔的中心部,该中心部的周缘具有若干条辐射带,每条辐射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帽壳的内壁上,该头顶带中心部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头围带可调节地配设在帽壳的内周缘。帽壳内上部的顶部支承部分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佩戴时帽壳内壁不直接与头部接触,帽壳上的透气孔、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透气孔及帽壳与顶部支承部分之间的间距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促进人体头部的热湿发散,在炎日天气下不会使人体头部潮湿闷热和压迫不适,让头部透气凉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气遮阳帽
技术介绍
遮阳帽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人体的损害和不适为主要功能的帽子,其结构的坚固程度不符合安全帽的要求,从其结构可以合理推断出其客观效果是以遮阳为主要功能;安全帽也有遮阳效果,但从其结构的坚固程度可以合理推断出是以抵抗冲击力为主要功能。现有遮阳帽在炎日天气下使用它进行户外活动时,若通气孔多则帽内外有充分的空气对流但其遮阳效果同时受到明显损害,若通气孔少则帽内外无合理而充分的空气对流,人体头部有潮湿闷热和压迫的不适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气遮阳帽,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在炎日天气下不会使人体头部潮湿闷热和压迫不适,让头部透气凉爽。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透气遮阳帽,包括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上至少顶部开有透气孔,帽壳内设有顶部支承部分及头围带;所述顶部支承部分包括一开有中心透气孔的中心部,该中心部的周缘具有若干条辐射带,每条辐射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帽壳的内壁上,该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部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头围带可调节地配设在帽壳的内周缘。所述帽壳的内周缘上连设有若干短连接片,每个短连接片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帽壳内周缘上、另一端端部对应设置有穿耳;所述头围带的一端穿过所有穿耳之后与另一端可调节地扣合。所述若干条辐射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对应帽壳的内周缘上,每条辐射带的外表面下部分别对应设置有穿耳,所述头围带的一端穿过所有穿耳之后与另一端可调节地扣合。所述头围带的两侧中部分别与对应的帽壳内周缘固定连接,头围带两端可调节地扣合。所述帽壳的内周缘两侧对称固设两组连接栓,所述头围带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动槽,每组连接栓的杆部分别滑动穿置于对应的滑动槽中,头围带通过连接栓、滑动槽与帽壳活动连接;所述头围带两端可调节地扣合。所述头围带的一端部设置有插扣、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可供插扣选择的扣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对现有的遮阳帽进行了改进,在帽壳的顶部开有透气孔,帽壳内的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部也对应开有中心透气孔,且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部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帽壳的内下周缘配设有可调节的头围带。帽壳内上部设置顶部支承部分,佩戴时帽壳与头部之间具有间距,帽壳内壁不直接与头部接触,帽壳上的透气孔、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透气孔及帽壳与顶部支承部分之间的间距共同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促进人体头部的热湿发散,在炎日天气下不会使人体头部潮湿闷热和压迫不适,让头部透气凉爽;头围带可调节地配设在帽壳的内周缘,大小可调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围,使用十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头围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沿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10是沿图9中E-E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9中F-F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9中的头围带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中可见,帽壳1的顶部开有透气孔1a,帽壳1内上部设有顶部支承部分、内周缘上配设有头围带3。参照图1、图2、图3,顶部支承部分包括中心部2a以及连设在中心部周缘上的六条辐射带2b,每条辐射带2b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帽壳1的内周缘上。顶部支承部分的中心部2a与帽壳1的内顶部之间具有间距,中心部2a的中间部分开有与帽壳顶部透气孔1a相对应的中心透气孔2c。每条辐射带2b的端部与帽壳1内周缘的连接处还分别设置有短连接片4,每个短连接片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帽壳1内周缘上、另一端为向内上方延伸的自由端,所有短连接片4的自由端端部分别设置有可供头围带3穿过的穿耳4a。如图4所示,头围带3的一端设置有插扣3a、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可供插扣选择的扣孔3b。头围带3的一端穿过所有穿耳4a之后与另一端扣合,头围带3与穿耳4a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扣孔3b与插扣3a配合,可调节头围带3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佩戴者的头围。为避免头围带3发生随意周向转动,上述头围带3的扣接部位于帽壳1的后部,头围带3两端扣接部远端的一至二个穿耳4a与头围带3之间固定连接,其余穿耳4a与头围带3滑动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设置短连接片,而是将穿耳直接设置在辐射带上。参照图5,图中可见,每条辐射带2d的外表面下部分别对应设置有可供头围带3穿过的穿耳21,所有穿耳21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头头围带3的一端穿过所有穿耳21之后与另一端可调节地扣合。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参照图6、图7、图8,图中可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顶部支承部分的每条辐射带2e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帽壳1内侧壁的上中部。头围带3的两侧中部直接固定在对应的帽壳1的内周缘上,而不再设置短连接片及穿耳;头围带3的两端分别设置插扣3a、扣孔3b,通过选择不同的扣孔3b与插扣3a配合,可调节头围带3后半部的长度,同样起到适应不同佩戴者的头围的作用。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图中可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顶部支承部分的每条辐射带2f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帽壳1内侧壁的上中部。帽壳1两侧的内周缘上对称固设两组连接栓,每组连接栓包括两个连接栓扣1b。如图12所示,头围带5的一端设置有插扣5a、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可供插扣选择的扣孔5b,其两侧中部分别开有两个与对应连接栓扣相配合的滑动槽5c;头围带5通过连接栓扣1b、滑动槽5c滑动配设于帽壳1的内周缘上。上述的滑动槽5c具有一定的长度,以满足头围带5的可调节要求。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透气遮阳帽,包括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上至少顶部开有透气孔,帽壳内设有顶部支承部分及头围带;所述顶部支承部分包括一开有中心透气孔的中心部,该中心部的周缘具有若干条辐射带,每条辐射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帽壳的内壁上,该头顶带中心部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头围带可调节地配设在帽壳的内周缘。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3-10 200520080886.11.透气遮阳帽,包括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上至少顶部开有透气孔,帽壳内设有顶部支承部分及头围带;所述顶部支承部分包括一开有中心透气孔的中心部,该中心部的周缘具有若干条辐射带,每条辐射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帽壳的内壁上,该头顶带中心部与帽壳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头围带可调节地配设在帽壳的内周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的内周缘上连设有若干短连接片,每个连接片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帽壳内周缘上、另一端端部对应设置有穿耳;所述头围带的一端穿过所有穿耳之后与另一端可调节地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遮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旭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