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42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00
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包括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两两之间通过法兰盘(6)对中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表面涂覆有水泥灰浆层(7),扩散段(2)、转弯段(3)涂覆有防锈漆层(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大中型泵站的进水流道采用不规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大、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
本技术涉及水利安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
技术介绍
目前,大中型泵站流道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而肘形进水流道是目前国内块基型站房中最常用的一种进水流道,一般由直线渐缩段、弯曲渐缩段两部分组成,流道断面由矩形逐渐变成近似椭圆形,再由椭圆形变为与水泵进口相一致的圆形。肘形进水流道直线渐缩段和弯曲渐缩段线型最为复杂,为异形结构,传统混凝土施工时,立模复杂、施工难度大、易产生裂缝,影响工程工期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大中型泵站的进水流道采用不规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大、易产生裂缝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包括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两两之间通过法兰盘(6)对中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表面涂覆有水泥灰浆层(7),扩散段(2)、转弯段(3)涂覆有防锈漆层(8),。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扩散段(2)、转弯段(3)均设置有支撑脚(9),扩散段(2)、转弯段(3)通过支撑脚(9)与基础底板(10)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侧壁通过U型拉筋(5)与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扩散段(2)顶部设置有人孔(11),人孔(11)顶部圆周向通过螺栓固定有人孔盖(1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均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Q235A材料制成。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脚(9)采用弯钩地脚螺栓。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法兰盘(6)连接侧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沟槽,环形密封沟槽内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的管体上设置有多条起加强作用的竖筋(13)、或为横筋(14)、或为竖筋(13)、横筋(14)组合。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基础底板(10)为混凝土材料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本技术流道采用钢制,采用工厂化制作,易于施工,从工厂直接运输至工地即可安装,极大的缩短了施工的工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本技术钢制流道代替了原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流道,降低施工能耗,节能减排,适应当今低碳环保的要求,极大改善了施工现场条件,提高了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处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扩散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弯段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弯段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进水流道包括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两两之间通过法兰盘6对中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表面涂覆有水泥灰浆层7,扩散段2、转弯段3涂覆有防锈漆层8;所述扩散段2、转弯段3均设置有支撑脚9,扩散段2、转弯段3通过支撑脚9与基础底板10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侧壁通过U型拉筋5与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固定连接。所述扩散段2顶部设置有人孔11,人孔11顶部圆周向通过螺栓固定有人孔盖12。所述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均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Q235A材料制成;所述支撑脚9采用弯钩地脚螺栓;所述法兰盘6连接侧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沟槽,环形密封沟槽内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所述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的管体上设置有多条起加强作用的竖筋13、或为横筋14、或为竖筋13、横筋14组合;所述基础底板10为混凝土材料制成下面结合附图1-5说明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施工时分三段,分别为埋入段1、扩散段2、转弯段3,材质均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Q235A材质。施工时先将钢制进水流道埋入段1采用U型拉筋5与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钢筋搭接焊接,在保证埋入段1中心与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中心对中,再与混凝土工程一起浇筑定位;初步固定扩散段2管身下部的6只支撑脚9,支撑脚9采用M36的弯钩地脚螺栓锚固,地脚螺栓与泵站混凝材料制成的土基础底板10中的钢筋焊接,拧紧螺母并点焊固定,使得扩散段2的管身与泵站基础底板10牢固的联接;待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达到设计强度后,扩散段2与埋入段1采用M30螺栓钢制法兰盘6连接,法兰盘6的连接侧开有环形密封沟槽,采用φ10的橡胶圈密封;初步固定转弯段3管身下部的6只支撑脚9,支撑脚9采用M36的弯钩地脚螺栓锚固,地脚螺栓与泵站混基础底板10中的钢筋焊接,拧紧螺母并点焊固定,使得转弯段3的管身与泵站的基础底板10牢固的联接;扩散段2与转弯段3采用M30螺栓连接,法兰盘6开有环形密封沟槽,采用φ10的橡胶圈密封;转弯段3与水泵进水伸缩节15采用M30螺栓连接,保证两者中心线垂直对中;对扩散段2和转弯段3地脚螺栓孔进行二次灌浆。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包括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两两之间通过法兰盘(6)对中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表面涂覆有水泥灰浆层(7),扩散段(2)、转弯段(3)涂覆有防锈漆层(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包括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埋入段(1)、扩散段(2)以及转弯段(3)两两之间通过法兰盘(6)对中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表面涂覆有水泥灰浆层(7),扩散段(2)、转弯段(3)涂覆有防锈漆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2)、转弯段(3)均设置有支撑脚(9),扩散段(2)、转弯段(3)通过支撑脚(9)与基础底板(10)固定连接,埋入段(1)外侧壁通过U型拉筋(5)与进水流道混凝土段(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的钢制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2)顶部设置有人孔(11),人孔(11)顶部圆周向通过螺栓固定有人孔盖(12)。4.根据权利要求或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林农王丽郭瑞王星梅陆林广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