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建设工程中,在大型结构工程及建筑工程领域中,5米以上的宽幅机织物应用广泛。一般认为,服装、装饰等生活用机织物幅宽不超过5米,其织机和综框的设计研究和生产比较成熟。而特种工业用机织物的幅宽都超过5米,甚至达到30米。综框作为织机开口机构中一个重要组成构件,也是开口系统中最薄弱的构件,随着织机的入纬率不断提高,织机的转速和幅宽也在不断的提高,也相应要求综框的强度要不断提高。传统综框横梁与侧档横块连接已经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随着织机高速运转,在提综臂的作用下综框做上下往复运动,加上相邻两个综框之间的振动,往往会造成经纱断裂,导致综框横梁严重变形甚至出现断裂、脱扣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目前综框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横梁严重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分别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2),上横梁(1)和下横梁(2)的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侧档A(4)和侧档B(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还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分别与侧档A(4)和侧档B(5)平行;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U形槽A(1‑1)和U形槽B(1‑2),下横梁(2)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U形槽C(2‑1)和U形槽D(2‑2),侧档A(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横块A(4‑1)和横块B(4‑2),横块A(4‑1)嵌套在U形槽A(1‑1)内,横块B(4‑2)嵌套在U形槽C(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2),上横梁(1)和下横梁(2)的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侧档A(4)和侧档B(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还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分别与侧档A(4)和侧档B(5)平行;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U形槽A(1-1)和U形槽B(1-2),下横梁(2)的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U形槽C(2-1)和U形槽D(2-2),侧档A(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横块A(4-1)和横块B(4-2),横块A(4-1)嵌套在U形槽A(1-1)内,横块B(4-2)嵌套在U形槽C(2-1)内;侧档B(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横块C(5-1)和横块D(5-2),横块C(5-1)嵌套在U形槽B(1-2)内;横块D(5-2)嵌套在U形槽D(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A(4-1)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块A(6)与U形槽A(1-1)的上侧连接,横块A(4-1)的下部通过下连接块A(7)与U形槽A(1-1)的下侧连接,上连接块A(6)、横块A(4-1)及下连接块A(7)通过螺栓A(14)沿竖直方向固定;所述横块B(4-2)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块B(8)与U形槽C(2-1)的上侧连接,横块B(4-2)的下部通过下连接块B(9)与U形槽C(2-1)的下侧连接,上连接块B(8)、横块B(4-2)及下连接块B(9)通过螺栓B(15)沿竖直方向固定;所述横块C(5-1)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块C(10)与U形槽B(1-2)的上侧连接,横块C(5-1)的下部通过下连接块C(11)与U形槽B(1-2)的下侧连接,上连接块C(10)、横块C(5-1)及下连接块C(11)通过螺栓C(16)沿竖直方向固定;所述横块D(5-2)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块D(12)与U形槽D(2-2)的上侧连接,横块D(5-2)的下部通过下连接块D(13)与U形槽D(2-2)的下侧连接,上连接块D(12)、横块D(5-2)及下连接块D(13)通过螺栓D(17)沿竖直方向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综框上横梁与侧档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A(1-1)的上侧设有空腔A(1-3),空腔A(1-3)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孔A(1-4);上连接块A(6)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孔A(18),上连接块A(6)套接在空腔A(1-3)内,且上连接块A(6)两侧的连接孔A(18)与空腔A(1-3)两侧的定位孔A(1-4)位置相对应;上连接块A(6)的底部设有凸台A,横块A(4-1)的上表面设有凹槽A(21),凹槽A(21)与所述凸台A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凸台A嵌在凹槽A(21)内部;所述U形槽A(1-1)的下侧设有空腔B(1-5),空腔B(1-5)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孔B(1-6),下连接块A(7)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孔B(19),下连接块A(7)套接在空腔B(1-5)内,且下连接块A(7)两侧的连接孔B(19)与空腔B(1-5)两侧的定位孔B(1-6)位置相对应;下连接块A(7)的上表面设有凹槽B(22),横块A(4-1)的下表面设有凸台B,凹槽B(22)与所述凸台B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凸台B嵌在凹槽B(22)内部;所述U形槽B(1-2)的上侧设有空腔C(1-7),空腔C(1-7)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孔C(1-8),上连接块C(1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孔C(20),上连接块C(10)套接在空腔C(1-7)内,且上连接块C(10)两侧的连接孔C(20)与空腔C(1-7)两侧的定位孔C(1-8)位置相对应;上连接块C(10)的底部设有凸台C,横块C(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轩,姚超,刘婷婷,刘育,王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