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283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上方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底座顶部上方的连接座,且培养箱位于连接座的一侧,所述培养箱的内部固定有隔热板,且隔热板将培养箱的内部分隔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微生物培养区,所述隔热板和培养箱的顶部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T形滑槽内均有滑动套接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T形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隔热板能够将两个微生物培养区完全分隔独立,进而能够培养不同的微生物,且两个微生物培养区上下分布设置,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摇床占地面积一样,非常节省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
技术介绍
生物恒温培养摇床也称为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属于生化仪器,广泛用于对温度和振荡频率有较高要求的细菌培养、发酵、杂交、生物化学反应以及酶和组织研究等。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摇匀,微生物、细菌和细胞培养。然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摇床只有单一的培养区,因此不能一次培养多种微生物,使用不够灵活。另外,传统的摇床利用空间不充分,闲置空间较多,未得到很好利用。同时,不同菌种对摇床温度与摇床震荡速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摇床使用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上方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底座顶部上方的连接座,且培养箱位于连接座的一侧,所述培养箱的内部固定有隔热板,且隔热板将培养箱的内部分隔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微生物培养区,所述隔热板和培养箱的顶部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T形滑槽内均有滑动套接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T形滑块,且T形滑块的顶部固定有位于T形滑槽顶部上方的摇槽体,所述摇槽体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培养箱靠近连接座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杆大小适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二连接杆滑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摇槽体的一端螺纹固定有位于培养箱一侧的连接柱,且连接柱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座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和两个固定杆,且驱动电机位于两个固定杆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块,且固定杆的外侧转动套接有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连接座的一侧螺纹固定有偏心轴。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且偏心轴转动套接在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顶部和底部,且两个第二齿轮均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隔热板的底部下方以及培养箱的顶部内壁均设有加热管。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顶部上方固定有控制器壳体,且控制器壳体与培养箱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螺定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摇槽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摇槽体的底部内壁设有沿摇槽体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设置的限位孔。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偏心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等结构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摇槽体运动,进而方便微生物的培养,且驱动电机的转速能够改变摇槽体的摇动程度;通过设置的隔热板能够将两个微生物培养区完全分隔独立,进而能够培养不同的微生物,且两个微生物培养区上下分布设置,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摇床占地面积一样,非常节省占地空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可以拆卸,因此两个摇槽体可以单个摇动也可以全部摇动,使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的隔热板T形槽截面示意图。图中:1底座、2培养箱、3连接座、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偏心轴、7第一连接杆、8连接柱、9第二连接杆、10隔热板、11摇槽体、12固定杆、13T形滑块、14加热管、15控制器壳体、16限位块、17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上方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有培养箱2,培养箱2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底座1顶部上方的连接座3,且培养箱2位于连接座3的一侧,培养箱2的内部固定有隔热板10,且隔热板将培养箱2的内部分隔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微生物培养区,隔热板10和培养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T形滑槽内均有滑动套接有滑动结构,滑动结构包括T形滑块13,且T形滑块13的顶部固定有位于T形滑槽顶部上方的摇槽体11,摇槽体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9,培养箱2靠近连接座3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杆9大小适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二连接杆9滑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第二连接杆9远离摇槽体11的一端螺纹固定有位于培养箱2一侧的连接柱8,且连接柱8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7,连接座3靠近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7和两个固定杆12,且驱动电机17位于两个固定杆12之间,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4,固定杆12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块16,且固定杆12的外侧转动套接有位于两个限位块16之间的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远离连接座3的一侧螺纹固定有偏心轴6,第一连接杆7远离连接柱8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且偏心轴6转动套接在安装孔内,第二齿轮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齿轮5分别位于第一齿轮4的顶部和底部,且两个第二齿轮5均与第一齿轮4啮合连接,隔热板10的底部下方以及培养箱2的顶部内壁均有加热管14,培养箱2的顶部上方固定有控制器壳体15,且控制器壳体15与培养箱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螺定固定连接,摇槽体1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摇槽体11的底部内壁设有沿摇槽体11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设置的限位孔。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存放微生物的培养设备放置在摇槽体11内,并用固定钉插入相应的限位孔内进行固定。设置的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转动将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转动时设置的偏心轴6将带动第一连接杆7运动,第一连接杆7运动使得第二连接杆9和摇槽体11来回运动,进而摇动培养设备。由于设置的隔热板10具有隔热作用,因此两个微生物培养区完全独立,进而能够培养不同的微生物,且两个微生物培养区上下分布设置,因此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摇床占地面积一样,非常节省占地空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7可以拆卸,因此两个摇槽体11可以单个摇动也可以驱动摇动,使用灵活,且通孔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可以改变摇槽体11的摇动程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方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有培养箱(2),所述培养箱(2)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底座(1)顶部上方的连接座(3),且培养箱(2)位于连接座(3)的一侧,所述培养箱(2)的内部固定有隔热板(10),且隔热板将培养箱(2)的内部分隔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微生物培养区,所述隔热板(10)和培养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T形滑槽内均有滑动套接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T形滑块(13),且T形滑块(13)的顶部固定有位于T形滑槽顶部上方的摇槽体(11),所述摇槽体(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培养箱(2)靠近连接座(3)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杆(9)大小适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二连接杆(9)滑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9)远离摇槽体(11)的一端螺纹固定有位于培养箱(2)一侧的连接柱(8),且连接柱(8)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连接座(3)靠近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7)和两个固定杆(12),且驱动电机(17)位于两个固定杆(12)之间,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4),所述固定杆(12)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块(16),且固定杆(12)的外侧转动套接有位于两个限位块(16)之间的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远离连接座(3)的一侧螺纹固定有偏心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微生物培养摇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方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固定有培养箱(2),所述培养箱(2)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底座(1)顶部上方的连接座(3),且培养箱(2)位于连接座(3)的一侧,所述培养箱(2)的内部固定有隔热板(10),且隔热板将培养箱(2)的内部分隔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微生物培养区,所述隔热板(10)和培养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T形滑槽内均有滑动套接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T形滑块(13),且T形滑块(13)的顶部固定有位于T形滑槽顶部上方的摇槽体(11),所述摇槽体(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培养箱(2)靠近连接座(3)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杆(9)大小适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二连接杆(9)滑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9)远离摇槽体(11)的一端螺纹固定有位于培养箱(2)一侧的连接柱(8),且连接柱(8)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连接座(3)靠近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17)和两个固定杆(12),且驱动电机(17)位于两个固定杆(12)之间,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4),所述固定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浩茹肖婕叶云天江雷雨李亚丽李欣林源秀李瑞玲王熙然岳茂兰刘怡叶宇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