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26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主要包括上层的高效吸附氮植物和下层的吸附填料基质;所述吸附填料基质铺设在河道两旁挖出的基质铺设区的底层,吸附填料基质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层、细沙层,在细沙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层,以防水土流失。利用水生植物‑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协同作用,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强效吸附磷作用能够持续有效的拦截农田地表径流中的氮、磷,防止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维护方便,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持续运行成本低、无动力、除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更加适合农田含氮、磷地表径流的拦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
本技术属于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酸碱改性凹凸棒陶粒结合吸附氮植物形成的新型河岸缓冲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在农业活动中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化肥中残留的氮、磷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进入江河、湖泊等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使河岸带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水体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排污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难度增大,给水体带来的危害正在蔓延。河岸缓冲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河溪水体的作用,在经过人工改造后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能够起到有效的截留转化作用。因此,河岸缓冲带是保护水质资源综合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河岸缓冲带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生物以及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实现对氮素和磷素的截留转化。许多研究结果证明,植物吸收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河岸缓冲带对氮素截留的2个最主要机理,与氮相比,磷素在河岸带中的迁移转化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进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河岸缓冲带对氮、磷截留作用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以碱酸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层的高效吸附氮植物和下层的吸附填料基质;所述吸附填料基质铺设在河道两旁挖出的基质铺设区的底层,吸附填料基质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层、细沙层,在细沙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层的高效吸附氮植物和下层的吸附填料基质;所述吸附填料基质铺设在河道两旁挖出的基质铺设区的底层,吸附填料基质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层、细沙层,在细沙层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型河岸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铺设区挖掘尺寸为宽1m、深0.6m,布置方式为沿河道两侧对称分布,布置位置为距离河道1m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与碱酸改性凹凸棒陶粒相结合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郭志鹏朱宏伟谷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