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月芬专利>正文

家用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21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电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桥厢和驱动机构,所述桥厢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各楼层楼板上预留的梯洞做升降运动,所述桥厢上方设有上顶盖,所述桥厢下方设有下顶盖,所述上顶盖和下顶盖能够与楼板上的梯洞相匹配,所述上顶盖和下顶盖均为一个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桥厢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在各楼层楼板上预留的梯洞中做升降运动,利用桥厢上下设置的上顶盖和下顶盖对桥厢上方或下方的梯洞进行封堵,避免人员从梯洞处坠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Household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usehold elevato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including car and driving mechanism, can follow every floor reserved on the ladder hole movement to drive the car in the drive, the car is arranged above the top cover, under the roof side with the car under the bridge the top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floor of the ladder hole,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re more than one.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compartment reserved in each floor floor in driving under the ladder hole movement, closed by a car bridge arranged on the top cover and the top of the car under the above or below the ladder hole, avoid falling from a ladder hole, to prevent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面积也在不断改善,对于大别墅一类的居所,由于面积较大,人们在各楼层间活动又比较繁琐,无疑会增大人们的运动强度,这就与居家休息的初衷相背离,于是家庭用电梯应运而生。目前,家用电梯一般需要安装在固定的梯井内,电梯在各层间上下运行,可以减轻人们的运动量。但是当楼层较多、电梯处于中间楼层时,电梯下方或上方的楼层板上就会不可避免的裸露出桥厢孔洞,这些桥厢孔洞如果不进行遮挡,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家用电梯,尤其适合应用在三层以上的楼层中,能够提高使用安全系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电梯,包括桥厢和驱动机构,所述桥厢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各楼层楼板上预留的梯洞做升降运动,所述桥厢上方设有上顶盖,所述桥厢下方设有下顶盖,所述上顶盖和下顶盖能够与楼板上的梯洞相匹配,所述上顶盖和下顶盖均为一个以上。优选的,所述楼层为三层,所述上顶盖包括上顶盖I和上顶盖II,所述桥厢设置在上顶盖I和下顶盖之间。优选的,所述下顶盖为伸缩式,所述下顶盖包括下盖板和下导柱,所述下盖板固定设置在下导柱底部,所述下导柱能够沿着桥厢侧壁的导槽上下伸缩。优选的,所述上顶盖I通过支柱设置在桥厢上方,所述上顶盖II设置在上顶盖I上方,所述上顶盖II设置在上导柱上部。优选的,所述支柱套装在上导柱外部,所述上导柱能够沿支柱内壁上下伸缩,所述上导柱下端设有驱动部件。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链条式升降机或曳引机配合钢丝绳和配重实现电梯的升降,或者选用丝杠配合蜗杆提升机。优选的,所述上导柱和下导柱均为铝合金管件。优选的,所述上顶盖和下顶盖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优选的,所述桥厢外侧厢门为透明材质,或厢门的中部、上部或下部为透明材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桥厢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在各楼层楼板上预留的梯洞中做升降运动,利用桥厢上下设置的上顶盖和下顶盖对桥厢上方或下方的梯洞进行封堵,避免人员从梯洞处坠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桥厢处于二楼时的状态图;图3是桥厢处于三楼时的状态图;图中:1-桥厢,2-楼板,3-梯洞,4-上顶盖,5-下顶盖,6-支柱,7-上导柱,8-驱动机构,41-上顶盖I,42-上顶盖II,51-下盖板,52-下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家用电梯,包括桥厢1和驱动机构8,所述桥厢1在驱动机构8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各楼层楼板2上预留的梯洞3做升降运动,所述桥厢1上方设有上顶盖4,所述桥厢1下方设有下顶盖5,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能够与楼板2上的梯洞3相匹配,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均为一个以上。所述楼层为三层,以三层楼为例,所述上顶盖4包括上顶盖I41和上顶盖II42,所述桥厢1设置在上顶盖I41和下顶盖5之间。当桥厢升至二楼时,如图2所示,上方的上顶盖I和上顶盖II分别对三楼的楼板及楼顶上梯洞进行封堵;当桥厢处于三楼时,如图3所示,利用桥厢下方的下顶盖对二楼楼板上梯洞进行封堵,利用桥厢上方的上顶盖I对楼顶上梯洞进行封堵。另外,在楼顶设置电梯房,方便对其进行维修。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下顶盖5为伸缩式,所述下顶盖5包括下盖板51和下导柱52,所述下盖板51固定设置在下导柱52底部,所述下导柱52能够沿着桥厢1侧壁的导槽上下伸缩。当桥厢处于一楼层时,下导柱收缩、下盖板可以贴在桥厢底部,避免占用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顶盖I41通过支柱6设置在桥厢1上方,所述上顶盖II42设置在上顶盖I41上方,所述上顶盖II42设置在上导柱7上部。上顶盖I距离桥厢底部的高度与楼层高相适应,可利用上顶盖I和上顶盖II分别对楼板上的预留梯洞进行封堵。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柱6套装在上导柱7外部,所述上导柱7能够沿支柱6内壁上下伸缩,所述上导柱7下端设有驱动部件。其中,所述驱动机构8可选用链条式升降机或曳引机配合钢丝绳和配重实现电梯的升降,或者选用丝杠配合蜗杆提升机来实现电梯的升降。为了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所述上导柱7和下导柱52均为铝合金管件。其中,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另外,为了提高可视性,所述桥厢1外侧厢门为透明材质,或厢门的中部、上部或下部为透明材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同时还可以在桥厢内设置座椅,座椅可设计为可折叠式的,避免占用太大空间。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家用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厢(1)和驱动机构(8),所述桥厢(1)在驱动机构(8)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各楼层楼板(2)上预留的梯洞(3)做升降运动,所述桥厢(1)上方设有上顶盖(4),所述桥厢(1)下方设有下顶盖(5),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能够与楼板(2)上的梯洞(3)相匹配,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均为一个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厢(1)和驱动机构(8),所述桥厢(1)在驱动机构(8)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各楼层楼板(2)上预留的梯洞(3)做升降运动,所述桥厢(1)上方设有上顶盖(4),所述桥厢(1)下方设有下顶盖(5),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能够与楼板(2)上的梯洞(3)相匹配,所述上顶盖(4)和下顶盖(5)均为一个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为三层,所述上顶盖(4)包括上顶盖I(41)和上顶盖II(42),所述桥厢(1)设置在上顶盖I(41)和下顶盖(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盖(5)为伸缩式,所述下顶盖(5)包括下盖板(51)和下导柱(52),所述下盖板(51)固定设置在下导柱(52)底部,所述下导柱(52)能够沿着桥厢(1)侧壁的导槽上下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月芬
申请(专利权)人:耿月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