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利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697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包括左拉钩、右拉钩,左拉钩与右拉钩镜像对称设置且组合成U形,左拉钩与右拉钩的弧形端部铰装连接,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自由端分别嵌装左撑开板及右撑开板的底端,左、右两撑开板镜像对称设置,两撑开板均与拉钩所在的面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非常有利于辅助脊柱微创手术。

A medical open retr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dical distraction hook, including Zola hook, a right hook, left hook and a right hook mirror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combined into a U shape, curved end of left and right hinge hook hook is connect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hook hook of the free end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 left and right supporting board supporting board at the bottom, left and right support plate two mirror set, two and the spreading plat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hook.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he auxiliary sp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撑开拉钩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脊柱后路微创手术用辅助拉钩,尤其是一种医用撑开拉钩。
技术介绍
在当前脊柱外科手术中,微创、小切口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因其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而被推崇。在微创手术中,通常需要辅助拉钩撑开软组织,进而建立手术通道。相应的,市面上为了配合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出现了诸如“PIPELINE”、“X-Tube”等拉钩通道工具,但是该类拉钩产品普遍存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医用撑开拉钩,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包括左拉钩、右拉钩,左拉钩与右拉钩镜像对称设置且组合成U形,左拉钩与右拉钩的弧形端部铰装连接,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自由端分别嵌装左撑开板及右撑开板的底端,左、右两撑开板镜像对称设置,两撑开板均与拉钩所在的面垂直。而且,在左、右两撑开板的下部镜像对称制有S形折弯部。而且,在左、右两撑开板的顶端镜像对称制有外翻边。而且,所述的铰装连接是在左拉钩的弧形端部制有一插槽,在右拉钩的弧形端部制有一与插槽配合的插头,插头嵌入插槽内,在插头上制有一长条孔,在长条孔两侧的插槽上对称制有两轴孔,转轴穿过轴孔与长条孔连接左、右拉钩。而且,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铰装连接部制有卡位机构,所述的卡位机构包括互相配合的卡槽及卡勾,在左拉钩的插槽内侧制有卡槽,在右拉钩的插头端部制有卡勾,卡勾卡在卡槽内限制插头的转动。而且,所述转轴采用螺栓或螺钉。本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的左拉钩和右拉钩相对转动时,所述左撑开板的端部和右撑开板的端部做靠近动作或撑开动作,在工作状态下可以卡位锁紧,进而保证撑开状态,以便于手术的操作。2、本技术还具有成本低、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可靠的优点,非常适用于脊柱微创手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撑开状态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撑开状态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收缩状态立体视图。图4为本技术收缩状态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拆分图。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中右拉钩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包括左拉钩3、右拉钩5,左拉钩与右拉钩镜像对称设置且组合成U形,左拉钩与右拉钩的弧形端部通过转轴4铰装连接。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自由端分别嵌装左撑开板1及右撑开板2的底端,两撑开板镜像对称设置,两撑开板均与拉钩所在的面垂直,在两撑开板的下部镜像对称制有S形折弯部2-2,在两撑开板的顶端镜像对称制有外翻边2-1。通过外翻边能更好的对人体软组织起到撑开作用。所述的铰装连接是在左拉钩的弧形端部制有一插槽6,在右拉钩的弧形端部制有一与插槽配合的插头7,插头嵌入插槽内,在插头上制有一长条孔11,在长条孔两侧的插槽上对称制有两轴孔10,转轴穿过轴孔与长条孔连接左、右拉钩。当左拉钩和右拉钩通过转轴相对转动时,左撑开板的顶端与右撑开板的顶端做靠近动作或撑开动作。其中图1和图2为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的撑开状态(即工作状态),图3和图4为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的靠近收缩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为了保持左拉钩与右拉钩的状态,进而确保手术过程中的位置稳定,让手术顺利完成,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连接部制有卡位机构,所述的卡位机构,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互相配合的卡槽及卡勾,在左拉钩的插槽内侧制有卡槽8,在右拉钩的插头端部制有卡勾9,卡勾卡在卡槽内限制插头的转动。本技术中的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有两个位置关系,第一个位置关系结合图2和图7,为使用状态,转轴位于长条孔最右端的a1位置,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受到软组织向内的压力F1作用,而此时卡勾卡在所述卡槽中,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不会因为F1的作用而转动做相互靠近的运动,进而保持在撑开状态。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第二个位置关系结合图4和图7,为非使用状态,转轴在长条孔的最左端a2位置,卡勾与卡槽没有配合关系,因此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可以相对自由转动。所述转轴是螺栓或螺钉等常规连接零件。本技术使用方法为:将左拉钩和右拉钩转动成图4所示的形状,即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靠近,形成一个很窄的角度以便于插入人体开好的切口;然后利用钳子之类的工具撑开左撑开板和右撑开板,当撑到左拉钩和右拉钩在同一直线时,通过外力将右拉钩上的卡勾勾到左拉钩的卡槽上,因为软组织压力的方向是从周围往内侧的,所以左拉钩和右拉钩的状态可以自动达到稳定。当对人体的手术结束后,按照上述步骤反相操作将本技术取下并清理。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医用撑开拉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拉钩、右拉钩,左拉钩与右拉钩镜像对称设置且组合成U形,左拉钩与右拉钩的弧形端部铰装连接,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自由端分别嵌装左撑开板及右撑开板的底端,左、右两撑开板镜像对称设置,两撑开板均与拉钩所在的面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撑开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拉钩、右拉钩,左拉钩与右拉钩镜像对称设置且组合成U形,左拉钩与右拉钩的弧形端部铰装连接,在左拉钩与右拉钩的自由端分别嵌装左撑开板及右撑开板的底端,左、右两撑开板镜像对称设置,两撑开板均与拉钩所在的面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撑开拉钩,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撑开板的下部镜像对称制有S形折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撑开拉钩,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撑开板的顶端镜像对称制有外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撑开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利张晓非刘明岩郑卜纵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利张晓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