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60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6:36
音频换能器。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无框音频换能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实现为将电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的扬声器或被实现为将声音转换成电音频信号的接收器的音频换能器,该音频换能器在没有用于对齐并固定音频换能器的其他部件的框架的情况下实现。无框音频换能器还包括线圈引线支撑结构,以减小工作期间线圈引线上的应力。

Frameless audio transducer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optional support coil lines and leads

A frame free audio transducer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is provide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ll be implemented as an electrical audio signal into sound speakers or will be implemented as an audio transducer sound into electrical receiver of the audio signal, the audio transducer in no frame for other parts are aligned and fixed audio transducer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meless audio transducer also includes the coil lead support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stress on the coil lead during the working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可选支撑线圈线和引线的用于移动应用的无框音频换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频换能器,例如将电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的扬声器或将声音转换成电音频信号的接收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针对高声输出优化的并且位于小容量的移动应用(像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游戏装置、笔记本或类似应用)内的微型扬声器。由于这些移动装置内的物理容积非常有限且由于音频换能器必须连同具有矩形形状的其他模块一起适配到移动装置的壳体中,这种微型扬声器通常必须具有矩形形状因子(formfactor)。
技术介绍
WO2011/027995A2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应用的矩形微型扬声器。在生产期间,使用具有中空内部的框架作为基础来与扬声器的其他部件(part)对齐并适配在一起来组装这种扬声器。要组装到框架上的这些部件是振膜、线圈、包括磁体的磁路系统以及用于引导磁通量通过线圈的磁轭。馈送到线圈中的电信号根据电信号使固定到线圈的振膜振动,以产生声音。框架通常被实现为模制塑料,并且必须满足高质量标准,来按照声学模型计算的彼此之间的确切关系组装扬声器的其他部件,以实现具有最大声输出的扬声器。该高质量需求导致框架的高生产成本。此外,框架是扬声器的所谓后腔容积的一部分,该后腔容积与振膜的侧面相对,从移动装置发出的声音来自振膜。后腔容积必须根据馈送入线圈中的电信号使得能够实现来自振膜的后腔容积侧的气流,以使得能够实现振膜的未失真振动。框架必须以使得能够实现该气流的方式来构造,这导致高开发复杂性,或者在不存在这种复杂性时,导致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较差。除此之外,框架占据为微型扬声器保留的移动装置内的机械容积的一部分。扬声器的其他部件必须以更少的容积来实现,以将扬声器适配到移动装置中,这降低了扬声器的声输出。KR20100121771A公开了用于移动应用的这种矩形微型扬声器,其中,线圈固定到扬声器的振膜。线圈包括两个引线,以将电信号馈送入布置在磁体的磁场内的线圈中,以使振膜振动,并且生成与电信号有关的声音。扬声器包括框架以对齐并固定扬声器的部件,该框架保持具有线圈与移动装置的音频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接口的功能的接触焊盘。当线圈随着扬声器内的振膜振动且接触焊盘固定在框架内时,两个引线的机械应力是有问题的。该问题引起市场上相当比例的装置中的移动装置的音频电子器件与线圈之间的电接触的损坏。KR20100121771A教导了线圈的引线与接触焊盘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FPCB由顶部为铜层的若干材料层构成,该铜层必须被蚀刻,以实现具有平面电气线路的层,以将线圈的接触引线与接触焊盘连接。焊接过程用于将线圈的引线与FPCB的电气线路连接,并且将FPCB的电气线路与接触焊盘连接。该解决方案有助于避免移动装置的音频电子器件与线圈之间的电气接触的损坏,但不利地显著增加了扬声器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没有已知换能器的这些缺点的用于移动应用的音频换能器。用于移动应用的新型音频换能器(特别是矩形形状因子的用于移动应用的新型音频换能器)避免了所有这些缺点,并且使得能够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组装并对齐换能器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一种没有已知换能器的这些缺点的用于移动应用的音频换能器。用于移动应用的新型音频换能器(特别是矩形形状因子的用于移动应用的新型音频换能器)用线圈的引线与接触焊盘的直接连接和被固定到引线以机械地支撑线圈的引线的支撑构件或柔性箔避免了这些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振膜组件、线圈组件以及基板的音频换能器。振膜组件包括:振膜,该振膜具有顶侧、底侧以及周缘;和环板组件,该环板组件附接(affix)到振膜的底侧的周缘。环板组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mate)元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该线圈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从线圈延伸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线圈的顶侧附接到振膜的底侧。线圈组件还包括一对接触焊盘组件,每个接触焊盘组件具有主体部和附接到主体部的接触焊盘,其中,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和第二主体配合元件。基板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元件。在组装时,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元件与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第一主体配合元件接合,并且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第二主体配合元件与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组件接合,以对齐振膜组件、线圈组件以及基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线圈组件、支撑构件和接触焊盘的音频换能器。线圈组件包括线圈,该线圈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从线圈延伸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线圈的引线电连接到接触焊盘。支撑构件包括支撑线圈与接触焊盘之间的每个引线的支撑构件部分和/或进一步支撑线圈的支撑构件部分。支撑构件可以附接到线圈的底侧以及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在下面的描述和附图中,这种音频换能器的更多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通过阅读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他方面、特征、细节、应用以及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在附图和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出。现在将通过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矩形微型扬声器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A示出了图1的已组装扬声器的立体剖面图;图2B示出了图1的已组装扬声器的立体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矩形微型扬声器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A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已组装扬声器的立体剖面图;图4B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已组装扬声器的立体侧视图;图5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已组装扬声器的立体侧视图;图6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已组装扬声器的顶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示出了图7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件的立体侧视图;图9示出了图7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件的顶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件的立体侧视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3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件的立体侧视图;以及图14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件的顶视图。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若干附图中同样或等同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描述了针对各种设备的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并在附图中例示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功能、制造以及使用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这些实施方式。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操作、零件(component)以及元件,以免模糊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所描述和例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示例,并由此可以理解,本文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并且不必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实施方式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贯穿说明书对“各种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等的提及意味着关于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由此,短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音频换能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频换能器,所述音频换能器包括: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周缘;和环板组件,所述环板组件附接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底侧的所述周缘,所述环板组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元件;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从所述线圈延伸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线圈的所述顶侧附接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底侧;和一对接触焊盘组件,每个接触焊盘组件具有:主体部和附接到所述主体部的接触焊盘;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和第二主体配合元件;以及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元件;其中,在组装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元件与所述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所述第一主体配合元件接合,并且所述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所述第二主体配合元件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组件接合,以使所述振膜组件、所述线圈组件以及所述基板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15 US 62/147,760;2015.04.15 US 62/147,8011.一种音频换能器,所述音频换能器包括: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周缘;和环板组件,所述环板组件附接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底侧的所述周缘,所述环板组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元件;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从所述线圈延伸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线圈的所述顶侧附接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底侧;和一对接触焊盘组件,每个接触焊盘组件具有:主体部和附接到所述主体部的接触焊盘;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和第二主体配合元件;以及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元件;其中,在组装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环板组件配合元件与所述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所述第一主体配合元件接合,并且所述一对接触焊盘组件的所述第二主体配合元件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基板配合组件接合,以使所述振膜组件、所述线圈组件以及所述基板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环板组件配合元件包括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基板配合元件包括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的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配合元件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的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环板组件配合元件包括凹形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包括适于与所述环板组件配合元件的所述凹形结构配合的凸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基板配合元件包括凹形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配合元件包括适于与所述基板配合元件的所述凹形结构配合的凸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所述环板组件配合元件包括狭槽,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配合元件包括适于与所述环板组件的所述狭槽配合的突出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换能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霍夫曼E·克莱因H·瓦兴格
申请(专利权)人:奥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