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00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栽培架。现有的植物立体栽培架常采用竹竿进行捆绑固定,或通过铁杆、钢丝搭建的固定装置,这些方式不仅不美观,不能整体移动、不能随时拆卸,而且不可变换造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安装底盆,底盆内装有基质,支撑框架内装有待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支撑骨架和侧框架,所述的支撑骨架一侧设置能相对其开闭的侧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可拆卸的立体栽培架固定植物,进行植物造型设计,满足各个生长时期各种植物的立体栽培需要,丰富园林景观。

A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on frame. The existing plant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rack is often fixed by bamboo sticks or fixed devices built by iron rods and steel wires. These ways are not only beautiful but not mobile and disassembled at any time, and they cannot be transformed.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ttom basin, basin bottom is arranged in the matrix, is arranged in the support frame to be cultivated plant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 side frame, the side frame of the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can be set relative to its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detachable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on rack to fix plants, and performs plant modeling design,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ereo cultivation of all kinds of plants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and enrich the land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栽培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栽培支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随时拆卸、固定性强、可变换造型的立体栽培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的增长,大量的居民楼、商场等建筑拔地而起,被钢筋混凝土淹没的世界逐渐侵蚀着原本紧张的城市绿地空间,面对这样的现状,具有较少绿化用地消耗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扩张绿化覆盖面积,尤其是对于灰尘吸附、降低热岛效应等作用的城市立体绿化自然而然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现有的植物立体栽培架常采用竹竿进行捆绑固定,或通过铁杆、钢丝搭建的固定装置,这些方式不仅不美观,不能整体移动、不能随时拆卸,而且不可变换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立体栽培架,利用可拆卸的立体栽培架固定植物,进行植物造型设计,满足各个生长时期各种植物的立体栽培需要,丰富园林景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安装底盆,底盆内装有基质,支撑框架内装有待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支撑骨架和侧框架,所述的支撑骨架一侧设置能相对其开闭的侧框架。所述的支撑骨架的上部由多个长方体框架单元构成,其下部由半圆锥体框架构成。所述的侧框架为长方形,其与支撑骨架通过卡扣连接。方便随时拆卸,且保证植物不倒伏。所述支撑骨架在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凹口。方便灌木树干的固定,防止树木主干倒伏。所述凹口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状。所述支撑框架内的植物为灌木或藤本植物。所述植物大小无限制,均可通过打开侧框架放入。所述半圆锥体框架侧面包括四根支架,所述底盆为圆台形,其侧面形成四个凸起卡槽,所述凸起卡槽与四根支架契合。起固定作用,使底盆与支撑架更加贴合,防止植物倒伏。所述底盆底部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半圆锥体框架的底部相契合。固定支撑架。所述底盆底部有排水孔,方便排水、通气,确保植物正常生长。所述支撑骨架和侧框架为钢结构材质。所述底盆为塑料加仑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立体栽培架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钢结构,支撑骨架与侧框架可开关,方便内部植物的更换,便于后期维护;因其可拆卸,故不仅可供藤本植物使用,亦可供灌木使用,不仅可供植物小苗使用,亦可供成苗使用,解决了现使用的普通栽培架成苗无法进入架中或只能通过将成苗捆绑后从栽培架顶端套入的难题,避免损坏枝条,方便操作;2.本技术支撑框架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具有外形美观、可变性强的特点。支撑骨架上下部分连接的中部处的凹口,可固定灌木的主干,防止植物倒伏,方便后期植物造型修剪;本技术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组装灵活方便拆卸、无地域限制的优点,能够模块化组装,便于批量投放。3.本技术的支撑架既利于藤本植物的攀援生长,又便于灌木的造型修剪,成苗后既可以通过打开支撑附架移出植物,也可整体打包移动,方便后期管理。4.本技术的上部支撑架与下部放入底盆中的支撑架为一个整体,解决了现使用的普通栽培架上部支撑架与下部盆器分离造成支架不稳、底盆受力过重的问题,本技术的支撑框架受力于支撑架底部,而不作用于底盆,延迟底盆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上部支撑架稳定,减少人员伤害。5.本技术配有底盆,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不同尺寸,底盆内壁及底部均有卡槽与支撑架贴合,防止支撑架滑动,分担底部支撑架的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的一种立体栽培架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下部安装底盆7,底盆内装有基质,支撑框架内装有待栽培的植物,支撑框架包括支撑骨架1和侧框架6,支撑骨架一侧设置能相对其开闭的侧框架6。支撑骨架的上部由多个长方体框架3单元构成,其下部由半圆锥体框架4构成。侧框架为长方形,其与支撑骨架通过卡扣2连接。支撑骨架在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凹口5。支撑框架内的植物为灌木或藤本植物。半圆锥体框架侧面包括四根支架11,底盆为圆台形,其侧面形成四个凸起卡槽8,凸起卡槽8与四根支架11契合。底盆底部有凹槽9,所述凹槽与半圆锥体框架的底部相契合。底盆底部有排水孔10。支撑骨架和侧框架为钢结构材质,底盆为塑料加仑盆。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类似结构变化设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体栽培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安装底盆,底盆内装有基质,支撑框架内装有待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支撑骨架和侧框架,所述的支撑骨架一侧设置能相对其开闭的侧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部安装底盆,底盆内装有基质,支撑框架内装有待栽培的植物,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支撑骨架和侧框架,所述的支撑骨架一侧设置能相对其开闭的侧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骨架的上部由多个长方体框架单元构成,其下部由半圆锥体框架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框架为长方形,其与支撑骨架通过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在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凹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华马丽任韡黄海程明敢冯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