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调度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以新能源消纳为目标的源网荷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背景传统电力系统中,电源侧主要由火电、水电等常规电源组成,负荷侧主要由不可控的常规负荷组成,电能由电源侧通过电网传送到负荷侧,电源和电网侧根据负荷变化规律,通过调度控制系统进行被动调节。随着我国新能源开发规模增加和新型可控负荷的出现,“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分布广,新能源消纳问题尤为突出,电网调控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调度运行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电力的需求,亟待提升,以减少因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及利用。未来电力系统中电源侧、电网侧根据负荷的变化而被动调节的局面将被打破,电源、电网、负荷三者之间将会形成信息与能量双向传输的互动体系。公布号为CN105375483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为能源互联网服务的源/网/储/荷协调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源/网/储/荷智能管理系统和源/网/储/荷互联通信系统,系统设计为需求层、状态层和控制层的三层结构,通过设置源/网/储/荷的综合协调控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分为全网优化调度层、区域监视与协同层,就地监视与控制层、一次设备层四个层次;所述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的系统与上级调度控制中心的系统进行实时交互,上传源、网、荷、储的信息,接收调度计划并根据实时控制策略下发控制指令到场站端和负荷端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的系统包含风能/太阳能资源监视、风/光功率预测、电源监控、储能监控、变电站监控、负荷监控、发用电计划、协同控制策略八个功能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分为全网优化调度层、区域监视与协同层,就地监视与控制层、一次设备层四个层次;所述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的系统与上级调度控制中心的系统进行实时交互,上传源、网、荷、储的信息,接收调度计划并根据实时控制策略下发控制指令到场站端和负荷端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的系统包含风能/太阳能资源监视、风/光功率预测、电源监控、储能监控、变电站监控、负荷监控、发用电计划、协同控制策略八个功能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风/光功率预测模块:基于气象信息、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采用一定的预测算法对风电、光伏、光热等场站不同周期(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的功率进行预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电源监控模块对风电、光伏等场站实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异常告警和预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储能监控模块用于对各类储能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可进行削峰填谷,也可用于实时调节平抑间歇式能源的随机功率波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变电站监控模块用于可再生能源升压站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的监视和设备调节控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负荷监控模块可用于对集中式电采暖、电动汽车充电站新型可控负荷进行实时预测和监视,也可根据电网运行需要对可控负荷进行实时调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监视与协同层系统中发用电计划功能从电源监控模块和负荷监控模块获取实时的电源发电和负荷用电信息以及发电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信息,制定发用电计划,将日前计划上报给上级调度控制中心,将日内计划发送给多元协同控制策略模块。8.如权利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网优化调度层由上级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构成,实现全网的优化调度。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对全网发电、电网和负荷的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电源、电网和负荷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优化调度与控制,实现电力生产能力与负荷需求的全局平衡。9.如权利8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网优化调度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维春,卓峻峰,罗恒恒,尚学伟,谭洪恩,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